共75,分5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十二因缘与四谛
大日与释迦
大自在天与男根
大黑与黑色
五种与愿金刚使
五转与四重圆坛
不与取
文殊所持青莲华与剑
文殊所乘师子与孔雀
功德天女与黑闇女俱行
九十五种外道与九十六种外道
地藏与法藏
五戒与五常
事与愿违
佛类词典
一字佛顶真言与佛眼真言十二因缘与四谛
大日与释迦
大自在天与男根
大黑与黑色
五种与愿金刚使
五转与四重圆坛
不与取
文殊所持青莲华与剑
文殊所乘师子与孔雀
功德天女与黑闇女俱行
九十五种外道与九十六种外道
地藏与法藏
五戒与五常
事与愿违
一字佛顶真言与佛眼真言
【佛学大辞典】
(真言)一字佛顶轮王经曰:「即说一字佛顶轮王咒曰:娜莫(归命),缮曼陀勃驮喃(普遍诸觉者),勃琳(种子)。」次世尊说佛眼咒曰:「大善男子!若所在方处持此佛顶咒者,五百由缮那出世世间一切咒王悉无成住。(中略)十地一切诸大菩萨,亦怖是咒威德神力,何咒诸天小威力者。若常诵是一字佛顶轮王咒时,每当先诵此佛眼咒七遍,满已又乃安诵是一字佛顶轮王咒时数毕已,又诵佛眼咒数一七遍,则得安稳无诸娆恼。」真言修行钞二曰:「一切散念诵之初,诵佛眼真言,以其为三部之佛母故也。大金刚轮之真言,以补阙分之故,最后诵之。又一字金轮真言,为悉地成就之咒故诵之。但以一字咒之功德胜于馀咒,馀咒之威光皆隐,故于一字咒之后,密诵佛眼咒七遍,鸩鸟入海,鳞类悉死,此时入以犀角,必能苏生。故于仪轨中,以犀角譬佛眼咒。故深密之口传,于一字之后,密诵佛眼真言七遍。
(真言)一字佛顶轮王经曰:「即说一字佛顶轮王咒曰:娜莫(归命),缮曼陀勃驮喃(普遍诸觉者),勃琳(种子)。」次世尊说佛眼咒曰:「大善男子!若所在方处持此佛顶咒者,五百由缮那出世世间一切咒王悉无成住。(中略)十地一切诸大菩萨,亦怖是咒威德神力,何咒诸天小威力者。若常诵是一字佛顶轮王咒时,每当先诵此佛眼咒七遍,满已又乃安诵是一字佛顶轮王咒时数毕已,又诵佛眼咒数一七遍,则得安稳无诸娆恼。」真言修行钞二曰:「一切散念诵之初,诵佛眼真言,以其为三部之佛母故也。大金刚轮之真言,以补阙分之故,最后诵之。又一字金轮真言,为悉地成就之咒故诵之。但以一字咒之功德胜于馀咒,馀咒之威光皆隐,故于一字咒之后,密诵佛眼咒七遍,鸩鸟入海,鳞类悉死,此时入以犀角,必能苏生。故于仪轨中,以犀角譬佛眼咒。故深密之口传,于一字之后,密诵佛眼真言七遍。
十二因缘与四谛
【佛学大辞典】
(杂语)若但依生观顺观二者,则十二因缘为苦集之二谛,即无明行爱取有之五支为集谛,馀七支为苦谛也。若依生灭二观顺逆二观,则其生顺二观,为苦集之二谛,灭逆二观为道灭之二谛也。
(杂语)若但依生观顺观二者,则十二因缘为苦集之二谛,即无明行爱取有之五支为集谛,馀七支为苦谛也。若依生灭二观顺逆二观,则其生顺二观,为苦集之二谛,灭逆二观为道灭之二谛也。
大日与释迦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台密谓大日与释迦为同一佛,但有法身(大日)与应身(释迦)之差,东密谓二佛别体,各具三身。守护国界守陀罗尼经九曰:「佛言:秘密主!我于无量无数劫中修集如是波罗蜜多,至最后身六年苦行,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大毗卢遮那。坐道场时,无量化佛犹如油麻遍满虚空。(中略)是时诸佛同告我言:善男子谛听谛听!当为汝说,汝今宜应于鼻端想净月轮于月轮中作唵字观,作是观已,于夜后分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顶经一曰:「时一切如来满此佛世界犹如胡麻,尔时一切如来云集于一切义成就菩萨摩诃萨坐菩提场,往诣现受用身咸作是言:善男子!云何證无上正等觉菩提?不知一切如来真实忍诸苦行。(中略)一切如来异口同音告彼菩萨言:善男子当住观察自三摩地,以自性成就真言自恣而诵。」是为明金刚界五相成佛之文,一切义成就菩萨者,悉达太子,即释迦如来也。依已上此等经文,则台密诸师成立大日释迦一体之义,其说颇盛。然东密依差别门谓大日释迦,有各三身,释迦之法身,为无相之空理,大日之法身,为六大平等之体性,故二身有天渊之别也。大日经六曰:「入薄伽梵大智灌顶即以陀罗尼形示现佛事,尔时大觉世尊随住一切诸众生前施作佛事,演说三三昧耶句。佛言:秘密主!观我语轮境界,广长遍至无量世界清净门,如其本性表示随类法界门令一切众生皆得欢喜,亦如今释迦牟尼世尊流遍无尽虚空界于诸刹土勤作佛事。」二教论下举此经文曰:「此文明大日尊三身遍诸世界作佛事,亦如释迦三身,释迦三身大日三身各各不同应当知之。」
(杂语)台密谓大日与释迦为同一佛,但有法身(大日)与应身(释迦)之差,东密谓二佛别体,各具三身。守护国界守陀罗尼经九曰:「佛言:秘密主!我于无量无数劫中修集如是波罗蜜多,至最后身六年苦行,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大毗卢遮那。坐道场时,无量化佛犹如油麻遍满虚空。(中略)是时诸佛同告我言:善男子谛听谛听!当为汝说,汝今宜应于鼻端想净月轮于月轮中作唵字观,作是观已,于夜后分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顶经一曰:「时一切如来满此佛世界犹如胡麻,尔时一切如来云集于一切义成就菩萨摩诃萨坐菩提场,往诣现受用身咸作是言:善男子!云何證无上正等觉菩提?不知一切如来真实忍诸苦行。(中略)一切如来异口同音告彼菩萨言:善男子当住观察自三摩地,以自性成就真言自恣而诵。」是为明金刚界五相成佛之文,一切义成就菩萨者,悉达太子,即释迦如来也。依已上此等经文,则台密诸师成立大日释迦一体之义,其说颇盛。然东密依差别门谓大日释迦,有各三身,释迦之法身,为无相之空理,大日之法身,为六大平等之体性,故二身有天渊之别也。大日经六曰:「入薄伽梵大智灌顶即以陀罗尼形示现佛事,尔时大觉世尊随住一切诸众生前施作佛事,演说三三昧耶句。佛言:秘密主!观我语轮境界,广长遍至无量世界清净门,如其本性表示随类法界门令一切众生皆得欢喜,亦如今释迦牟尼世尊流遍无尽虚空界于诸刹土勤作佛事。」二教论下举此经文曰:「此文明大日尊三身遍诸世界作佛事,亦如释迦三身,释迦三身大日三身各各不同应当知之。」
大自在天与男根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自在天依万物生本之义。而自在天派之人。以人之男根为天神之神实而祀之。续高僧传玄奘传曰:「至劫比他国,俗事大自在天。其精舍者高百馀尺,中有天根,谓诸有趣,由此而生。王民同敬不为鄙耻,诸国天祠率置此形。大都异道有百数,中所高者自在为多。」西域记健驮罗国记曰:「跋虏沙城东北五十里至崇山,山有青石,大自在天妇像毗摩罗天女也。闻诸土俗曰:此天像者自然有也,灵异既多祈祷亦众。印度诸国求福请愿,贵贱毕萃远近咸会,乃至山下有大自在天祠。」是初为男根,后为女根也,此男女根之义。为与自在天同体之那罗延天名,更为分明(梵王与那罗延与摩醯首罗一体三分如上所引)。玄应音义二十五曰:「那罗延,那罗此翻为人,延那此云生本,谓人生本,即是梵王。外道谓一切人皆从梵王生,故名人生本也。」俱舍光记二十七曰:「那罗延是神名,此云人种神。」此那罗延天之居处,居于欲界之顶上第六天,常为佛道之障碍,故佛法之中名为摩罗天。慧疏音义六曰:「那罗延,欲界中天名也。」智度论五曰:「夺慧命坏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为魔,诸外道人辈言是名欲主,亦名华箭,亦名五箭。破种种善事,佛法中名为魔罗。」(爱染明王之箭,极秘说亦表男根)。同十曰:「魔王六欲天主。」其先以女根为毗摩罗(Vimala%)(毗如毗婆沙毗沙门毗卢舍那之毗妙胜高大之义)。又,摩罗之名,本来为男女根之名,(参见:摩罗)
(术语)大自在天依万物生本之义。而自在天派之人。以人之男根为天神之神实而祀之。续高僧传玄奘传曰:「至劫比他国,俗事大自在天。其精舍者高百馀尺,中有天根,谓诸有趣,由此而生。王民同敬不为鄙耻,诸国天祠率置此形。大都异道有百数,中所高者自在为多。」西域记健驮罗国记曰:「跋虏沙城东北五十里至崇山,山有青石,大自在天妇像毗摩罗天女也。闻诸土俗曰:此天像者自然有也,灵异既多祈祷亦众。印度诸国求福请愿,贵贱毕萃远近咸会,乃至山下有大自在天祠。」是初为男根,后为女根也,此男女根之义。为与自在天同体之那罗延天名,更为分明(梵王与那罗延与摩醯首罗一体三分如上所引)。玄应音义二十五曰:「那罗延,那罗此翻为人,延那此云生本,谓人生本,即是梵王。外道谓一切人皆从梵王生,故名人生本也。」俱舍光记二十七曰:「那罗延是神名,此云人种神。」此那罗延天之居处,居于欲界之顶上第六天,常为佛道之障碍,故佛法之中名为摩罗天。慧疏音义六曰:「那罗延,欲界中天名也。」智度论五曰:「夺慧命坏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为魔,诸外道人辈言是名欲主,亦名华箭,亦名五箭。破种种善事,佛法中名为魔罗。」(爱染明王之箭,极秘说亦表男根)。同十曰:「魔王六欲天主。」其先以女根为毗摩罗(Vimala%)(毗如毗婆沙毗沙门毗卢舍那之毗妙胜高大之义)。又,摩罗之名,本来为男女根之名,(参见:摩罗)
大黑与黑色
【佛学大辞典】
(杂语)摩诃迦罗之译,有大时与大黑二者。而大时之解,能尽神力之程。是为本义。大黑宜为傍义。大日经疏有阎魔之后黑闇女为摩诃迦罗,称为闇夜神之一义。此黑义虽可为本义。然无关于今之大黑神。然则其黑色如寄归传所言,以油拭之,其像自然而黑无关于迦罗之本义可知。用香油涂体。以拂身之邪热。印度一般之习也。但以之为降魔神,照密教之本义,则黑色不惟为降魔之色,胎藏界曼陀罗安置此天于北方,故黑色又与其神体相应者也。
(杂语)摩诃迦罗之译,有大时与大黑二者。而大时之解,能尽神力之程。是为本义。大黑宜为傍义。大日经疏有阎魔之后黑闇女为摩诃迦罗,称为闇夜神之一义。此黑义虽可为本义。然无关于今之大黑神。然则其黑色如寄归传所言,以油拭之,其像自然而黑无关于迦罗之本义可知。用香油涂体。以拂身之邪热。印度一般之习也。但以之为降魔神,照密教之本义,则黑色不惟为降魔之色,胎藏界曼陀罗安置此天于北方,故黑色又与其神体相应者也。
五种与愿金刚使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五使者)
(名数)(参见:五使者)
五使者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名文殊五使者,五种金刚使。即胎藏界曼荼罗文殊院中列位于主尊文殊菩萨左方之五童子也:一、髻设尼Kes%inl,又作计设尼,继室尼。二、邬波髻设尼Upakes%ini,又作乌波髻施你,乌波髻施尼,优婆计设尼。三、质多罗Citra,又作质怛罗。四、地慧,梵名嚩苏摩底Vasumati,又译财慧。五、请召,梵名阿羯沙尼Akars!an!i,又译钩召,招召。大日经第一曰:「左边画五种与愿金刚使。」大日经疏第五曰:「次作文殊五使者。」(参见:文殊)附录。
(名数)又名文殊五使者,五种金刚使。即胎藏界曼荼罗文殊院中列位于主尊文殊菩萨左方之五童子也:一、髻设尼Kes%inl,又作计设尼,继室尼。二、邬波髻设尼Upakes%ini,又作乌波髻施你,乌波髻施尼,优婆计设尼。三、质多罗Citra,又作质怛罗。四、地慧,梵名嚩苏摩底Vasumati,又译财慧。五、请召,梵名阿羯沙尼Akars!an!i,又译钩召,招召。大日经第一曰:「左边画五种与愿金刚使。」大日经疏第五曰:「次作文殊五使者。」(参见:文殊)附录。
五转与四重圆坛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转配于胎藏界之四重圆坛,则如图。此有从果向因与从因至果之二种。见菩提心义六。问曰:从果向因之时,以阿字为中央大日之种子,则胎藏界曼荼罗从果向因也,故以阿字为种子,何以诸家又以第五之恶(长)字为中央大日之种子耶?答曰:胎藏界为从果向因者,以对于金刚界之从因至果故也,然金胎两部,本为不二,则金刚界亦宜有从果向因之化他,又胎藏界亦可有从因至果之自利。故于疏说此两义也。然则大日如来,今出从果向因之化他门,以究竟方便智现四重曼荼罗,使一切众生引入中台大日如来之位,故其种子为方便究竟之恶(长)字也。持诵第二云:「私云为大日是从因向果种子,为大日是从本垂迹种子,今灌顶像是垂迹形故为定。」
(术语)五转配于胎藏界之四重圆坛,则如图。此有从果向因与从因至果之二种。见菩提心义六。问曰:从果向因之时,以阿字为中央大日之种子,则胎藏界曼荼罗从果向因也,故以阿字为种子,何以诸家又以第五之恶(长)字为中央大日之种子耶?答曰:胎藏界为从果向因者,以对于金刚界之从因至果故也,然金胎两部,本为不二,则金刚界亦宜有从果向因之化他,又胎藏界亦可有从因至果之自利。故于疏说此两义也。然则大日如来,今出从果向因之化他门,以究竟方便智现四重曼荼罗,使一切众生引入中台大日如来之位,故其种子为方便究竟之恶(长)字也。持诵第二云:「私云为大日是从因向果种子,为大日是从本垂迹种子,今灌顶像是垂迹形故为定。」
不与取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他人不与而自取即偷盗。五戒中第二戒也。智度论十三曰:「不与取者,知他物,生盗心。取物去。离本处。物属我。是名盗。」
【佛学常见辞汇】
他人不与而自取,即偷盗之义。
(术语)他人不与而自取即偷盗。五戒中第二戒也。智度论十三曰:「不与取者,知他物,生盗心。取物去。离本处。物属我。是名盗。」
【佛学常见辞汇】
他人不与而自取,即偷盗之义。
文殊所持青莲华与剑
【佛学大辞典】
(杂语)文殊司一切如来之智慧,无相之智德不染著法,故胎藏界之文殊,左持青莲以表之。能断烦恼,故金刚界之文殊,右持利剑以表之。大日经疏五曰:「青莲华是不染著诸法三昧,以心无所住故即见实相。」真实经曰:「我今右手执大利剑能断一切众生烦恼。」理趣经曰:「文殊以自剑挥斫一切如来。」同释曰:「智增上菩萨用四种文殊般若剑断四种成佛智能取所取障碍。是故文殊现挥斫四佛臂也。」
(杂语)文殊司一切如来之智慧,无相之智德不染著法,故胎藏界之文殊,左持青莲以表之。能断烦恼,故金刚界之文殊,右持利剑以表之。大日经疏五曰:「青莲华是不染著诸法三昧,以心无所住故即见实相。」真实经曰:「我今右手执大利剑能断一切众生烦恼。」理趣经曰:「文殊以自剑挥斫一切如来。」同释曰:「智增上菩萨用四种文殊般若剑断四种成佛智能取所取障碍。是故文殊现挥斫四佛臂也。」
文殊所乘师子与孔雀
【佛学大辞典】
(杂语)文殊乘师子,以表智慧之狞猛,且文殊以所居清凉山有五百毒龙,为降伏之故也。胎曼中之两文殊,皆坐白莲台。儿文殊亦不乘狮子。乘狮子为八字仪轨之说也。盖乘狮子者,乃金刚界之文殊,坐白莲者乃胎藏界之文殊也。申言之。即胎藏界之文殊以青莲华为三昧耶形,且坐于白莲台,金刚界之文殊以金刚剑为三昧耶形,骑于狮子又孔雀也,胎曼大钞四曰:「文殊狮子座事。八字轨曰:金色放光明,坐狮子王座。」(具云文殊八字仪轨,密宗授受秘密,世无刊本)然依八字文殊法之本经,则以孔雀为其所乘。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曰:「其画像作童子相貌,乘骑金色孔雀。」
(杂语)文殊乘师子,以表智慧之狞猛,且文殊以所居清凉山有五百毒龙,为降伏之故也。胎曼中之两文殊,皆坐白莲台。儿文殊亦不乘狮子。乘狮子为八字仪轨之说也。盖乘狮子者,乃金刚界之文殊,坐白莲者乃胎藏界之文殊也。申言之。即胎藏界之文殊以青莲华为三昧耶形,且坐于白莲台,金刚界之文殊以金刚剑为三昧耶形,骑于狮子又孔雀也,胎曼大钞四曰:「文殊狮子座事。八字轨曰:金色放光明,坐狮子王座。」(具云文殊八字仪轨,密宗授受秘密,世无刊本)然依八字文殊法之本经,则以孔雀为其所乘。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曰:「其画像作童子相貌,乘骑金色孔雀。」
功德天女与黑闇女俱行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参见:吉祥天女)
(杂语)(参见:吉祥天女)
吉祥天女
【佛学大辞典】
(天名)旧称功德天。新称吉祥天。本为婆罗门神。而取入于佛教者。父德叉迦,母鬼子母,毗沙门天之妹。功德成就,与大功德于众生。或云为毗沙门天之后妃。然无确实经轨之说。金光明经二曰:「功德天品。」最胜王经八曰:「大吉祥天女品。」义释四曰:「吉祥天女,旧译云功德天女。」大疏演奥钞十五曰:「千手观音二十八部众释(定深记)云:次言功德者,吉祥天女也。梵曰摩诃室利Maha%s/ri^,言摩诃者大也。室利有二义:一者功德,二者吉祥。由此二义,昙无谶及伽梵达摩,阿地瞿多等三藏诸师同云功德天。馀诸三藏翻为吉祥,如文殊师利或云妙吉祥,或云妙德。」其住处近毗沙门之城。最胜王经八曰:「尔时大吉祥天女,复白佛言:世尊北方薛室罗末拿(旧称毗沙门),天王城名有财。去城不远有园,名曰妙花福光,中有胜殿,七宝所成,世尊我常住彼。」其天女之形,陀罗尼集经十(功德天品)曰:「其功德天像,身端正,赤白色。二臂画作种种璎珞环钏耳珰天衣宝冠。天女左手持如意珠,右手施咒无畏,宣台上坐。左边画梵摩天,右边画帝释天。如散华供养天女,背后各画一七宝山。于天像上,作五色云,云上安六牙白象,象鼻绞马脑瓶,瓶中倾出种种宝物,灌功德天顶上。天神背后,画百宝华林,头上画作千叶宝盖,著上作诸天伎乐,散华供养。」其经轨为佛说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一卷,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无垢大乘经一卷,功德天法一卷(陀罗尼经十),以吉祥天为毗沙门之后妃者,日本台密有毗沙门吉祥之双身法。一方犍达罗之刻像中,有男女之二天相并者。为毗沙门天与鬼子母神也。刻像之考證经过不明,故吉祥天与辨才天时相混同。鬼子母神。与吉祥非相混。初之属性,为毗纽,即那罗延天后也,Laksmi。
(天名)旧称功德天。新称吉祥天。本为婆罗门神。而取入于佛教者。父德叉迦,母鬼子母,毗沙门天之妹。功德成就,与大功德于众生。或云为毗沙门天之后妃。然无确实经轨之说。金光明经二曰:「功德天品。」最胜王经八曰:「大吉祥天女品。」义释四曰:「吉祥天女,旧译云功德天女。」大疏演奥钞十五曰:「千手观音二十八部众释(定深记)云:次言功德者,吉祥天女也。梵曰摩诃室利Maha%s/ri^,言摩诃者大也。室利有二义:一者功德,二者吉祥。由此二义,昙无谶及伽梵达摩,阿地瞿多等三藏诸师同云功德天。馀诸三藏翻为吉祥,如文殊师利或云妙吉祥,或云妙德。」其住处近毗沙门之城。最胜王经八曰:「尔时大吉祥天女,复白佛言:世尊北方薛室罗末拿(旧称毗沙门),天王城名有财。去城不远有园,名曰妙花福光,中有胜殿,七宝所成,世尊我常住彼。」其天女之形,陀罗尼集经十(功德天品)曰:「其功德天像,身端正,赤白色。二臂画作种种璎珞环钏耳珰天衣宝冠。天女左手持如意珠,右手施咒无畏,宣台上坐。左边画梵摩天,右边画帝释天。如散华供养天女,背后各画一七宝山。于天像上,作五色云,云上安六牙白象,象鼻绞马脑瓶,瓶中倾出种种宝物,灌功德天顶上。天神背后,画百宝华林,头上画作千叶宝盖,著上作诸天伎乐,散华供养。」其经轨为佛说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一卷,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无垢大乘经一卷,功德天法一卷(陀罗尼经十),以吉祥天为毗沙门之后妃者,日本台密有毗沙门吉祥之双身法。一方犍达罗之刻像中,有男女之二天相并者。为毗沙门天与鬼子母神也。刻像之考證经过不明,故吉祥天与辨才天时相混同。鬼子母神。与吉祥非相混。初之属性,为毗纽,即那罗延天后也,Laksmi。
九十五种外道与九十六种外道
【佛学大辞典】
(名数)经论中举西域外道之总数有九十五种与九十六种之二说。九十六种者,六十华严经十七曰:「令一切众生得如来幢,摧灭一切九十六种诸邪见幢。」央掘摩罗经四举往昔自佛慧比丘生种种之苦行外道,其结文曰:「如是九十六种,皆因是比丘种种形类,起诸妄想,各自生见。」增一阿含经二十曰:「我能尽知九十六种外道所趣向者,如来之法所趣向者不能分别。」智度论三曰:「云何胜一切?九十六种外道论义能破故名胜。」同三十二曰:「世间诸法实相宝山,九十六种异道皆不能得。」同三十六曰:「九十六道不说依意生识,但以依神为本。」同四十八曰:「与九十六种邪行求道相违,故名正勤。」成实论十曰:「以戒取故,九十六种有差别法。」婆沙论六十六曰:「如是正见中,九十六种外道所无。」释摩诃衍论九曰:「言外道者,九十六种诸大外道,九万三千眷属外道。」而萨婆多论五解其数曰:「六师者,一师十五种教,以授弟子。为教各异,弟子受行各成异见。如是一师出十五种异见。师则有法与弟子不同,师与弟子通为十六种。如是六师有九十六种。」九十五种者,南本涅槃经十曰:「世尊常说:一切外学九十五种皆趣恶道,声闻弟子皆向正路。」大集经五十五曰:「剃除须发,身著袈裟,名字比丘为无上宝。比馀九十五种异道最尊第一。」文殊师利般涅槃经曰:「九十五种诸论议师无能酬对。」解九十六种有二说。一依萨婆多论之释,九十六种悉为邪道。依此说,则九十六种与九十五种之相违,不可和会。但可视为异说。是南山宗之义也。资持记上一之一先举萨婆多论之说,次言「僧祇总有九十六种出家人。则佛道为一。邪道九十五。末详合数。两出不同。」(已上一说)。二依九十六道经,九十六道此为邪合说,邪道定为九十五,九十六之邪道者,加犊子部附佛法之外道,或加定性二乘而会通之也。是天台之释也。文句记五之一曰:「九十六道经云:唯有一道是正,馀者悉邪。有人引多论云:六师各有十五弟子,并本师六即九十六也。准九十六道经无此说也。彼论自是一途,岂可六师必定各只十五弟子?九十六中有邪有正。」辅行三之三曰:「九十五种者通举诸道,意且出邪。(中略)故大论二十五云:九十六道中实者是佛。」(二十五为廿三之误,实字论文作宝)。然九十六道经真伪未决,今不传。又见智度论二十三(辅行曰大论二十五)之文曰:「人中宝者是佛,九十六种道法中宝者是佛法,一切众中宝是僧。」是佛如为人中之外,佛法亦视为九十六种之外,乃为稳当(智度论前后之文有九十六种外道。既于前举之)。
(名数)经论中举西域外道之总数有九十五种与九十六种之二说。九十六种者,六十华严经十七曰:「令一切众生得如来幢,摧灭一切九十六种诸邪见幢。」央掘摩罗经四举往昔自佛慧比丘生种种之苦行外道,其结文曰:「如是九十六种,皆因是比丘种种形类,起诸妄想,各自生见。」增一阿含经二十曰:「我能尽知九十六种外道所趣向者,如来之法所趣向者不能分别。」智度论三曰:「云何胜一切?九十六种外道论义能破故名胜。」同三十二曰:「世间诸法实相宝山,九十六种异道皆不能得。」同三十六曰:「九十六道不说依意生识,但以依神为本。」同四十八曰:「与九十六种邪行求道相违,故名正勤。」成实论十曰:「以戒取故,九十六种有差别法。」婆沙论六十六曰:「如是正见中,九十六种外道所无。」释摩诃衍论九曰:「言外道者,九十六种诸大外道,九万三千眷属外道。」而萨婆多论五解其数曰:「六师者,一师十五种教,以授弟子。为教各异,弟子受行各成异见。如是一师出十五种异见。师则有法与弟子不同,师与弟子通为十六种。如是六师有九十六种。」九十五种者,南本涅槃经十曰:「世尊常说:一切外学九十五种皆趣恶道,声闻弟子皆向正路。」大集经五十五曰:「剃除须发,身著袈裟,名字比丘为无上宝。比馀九十五种异道最尊第一。」文殊师利般涅槃经曰:「九十五种诸论议师无能酬对。」解九十六种有二说。一依萨婆多论之释,九十六种悉为邪道。依此说,则九十六种与九十五种之相违,不可和会。但可视为异说。是南山宗之义也。资持记上一之一先举萨婆多论之说,次言「僧祇总有九十六种出家人。则佛道为一。邪道九十五。末详合数。两出不同。」(已上一说)。二依九十六道经,九十六道此为邪合说,邪道定为九十五,九十六之邪道者,加犊子部附佛法之外道,或加定性二乘而会通之也。是天台之释也。文句记五之一曰:「九十六道经云:唯有一道是正,馀者悉邪。有人引多论云:六师各有十五弟子,并本师六即九十六也。准九十六道经无此说也。彼论自是一途,岂可六师必定各只十五弟子?九十六中有邪有正。」辅行三之三曰:「九十五种者通举诸道,意且出邪。(中略)故大论二十五云:九十六道中实者是佛。」(二十五为廿三之误,实字论文作宝)。然九十六道经真伪未决,今不传。又见智度论二十三(辅行曰大论二十五)之文曰:「人中宝者是佛,九十六种道法中宝者是佛法,一切众中宝是僧。」是佛如为人中之外,佛法亦视为九十六种之外,乃为稳当(智度论前后之文有九十六种外道。既于前举之)。
地藏与法藏
【佛学大辞典】
(杂语)法藏者阿弥陀如来因位时之名也,是与地藏菩萨为一体云。
(杂语)法藏者阿弥陀如来因位时之名也,是与地藏菩萨为一体云。
五戒与五常
【佛学大辞典】
(杂语)天台仁王经疏上引提谓经以五戒配于五常,谓不杀,仁也。不偷盗,智也。不邪淫,义也。不饮酒,礼也。不妄语,信也。止观六上所配不同:谓仁者不杀戒也,义者不盗戒也,礼者不饮酒戒也,智者不妄语戒也,信者不邪淫戒也。
(杂语)天台仁王经疏上引提谓经以五戒配于五常,谓不杀,仁也。不偷盗,智也。不邪淫,义也。不饮酒,礼也。不妄语,信也。止观六上所配不同:谓仁者不杀戒也,义者不盗戒也,礼者不饮酒戒也,智者不妄语戒也,信者不邪淫戒也。
事与愿违
【佛学大辞典】
(杂语)此界之事无常,愿望不能满足也。仁王经四无常偈曰:「生老病死,事与愿违。欲深祸重,疮疣无外。」
(杂语)此界之事无常,愿望不能满足也。仁王经四无常偈曰:「生老病死,事与愿违。欲深祸重,疮疣无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