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5,分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下一页
华藏与极乐
华藏与密严
提婆与佛初结雠
提婆五逆与三逆
与力不障
与果
与欲
与么
与夺
与愿手
与愿印
与愿印与施无畏印
莲华淫女抉两眼授与婆罗门
目犍连与舍利弗为佛左右弟子
佛类词典(续上)
虚空藏与明星华藏与极乐
华藏与密严
提婆与佛初结雠
提婆五逆与三逆
与力不障
与果
与欲
与么
与夺
与愿手
与愿印
与愿印与施无畏印
莲华淫女抉两眼授与婆罗门
目犍连与舍利弗为佛左右弟子
虚空藏与明星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一说日月星,配观音、势至、虚空藏之三菩萨,以明星为虚空藏之化身。故修虚空藏求闻持法者祈祷明星。虚空孕菩萨经曰:「于后夜烧香,求彼东方黄白大士,名阿楼那。(中略)东方黄白阿楼那,阎浮提显现之时,彼虚空孕菩萨即随后来。」虚空藏菩萨经曰:「后夜向东方烧香,请明星曰:明星明星,汝今初出,照阎浮提,大悲护我,可为我白虚空藏菩萨。」虚空藏菩萨神咒经曰:「明星出时,从座而起,向于明星说如是言:南无阿喽那。南无阿喽那。愿以大悲白大悲虚空藏菩萨。」法华文句一上曰:「明星天子,是虚空藏菩萨应作。」阿楼那者明星之梵音Aruni也。
(杂语)一说日月星,配观音、势至、虚空藏之三菩萨,以明星为虚空藏之化身。故修虚空藏求闻持法者祈祷明星。虚空孕菩萨经曰:「于后夜烧香,求彼东方黄白大士,名阿楼那。(中略)东方黄白阿楼那,阎浮提显现之时,彼虚空孕菩萨即随后来。」虚空藏菩萨经曰:「后夜向东方烧香,请明星曰:明星明星,汝今初出,照阎浮提,大悲护我,可为我白虚空藏菩萨。」虚空藏菩萨神咒经曰:「明星出时,从座而起,向于明星说如是言:南无阿喽那。南无阿喽那。愿以大悲白大悲虚空藏菩萨。」法华文句一上曰:「明星天子,是虚空藏菩萨应作。」阿楼那者明星之梵音Aruni也。
华藏与极乐
【佛学大辞典】
(杂语)华藏世界本就释迦之果报而说者,其实通于诸佛,弥陀之极乐,亦即佛藏世界也。探玄记三曰:「三世诸佛,严华藏界,皆与此同。」秘藏记本曰:「华藏界义,华者理也,理遍法界,藏诸法于其中,故曰华藏。是华藏世界者。最上妙乐在其中,故曰极乐。当知极乐与华藏,虽名异而非异所。」秘藏记钞六曰:「天亲净土论,极乐国土名华藏世界,是其證也。以莲华成国土,故云华藏。受最上妙乐,故曰极乐,是一处异名也。」世亲净土论曰:「入第三门者,以一心专念作愿生彼修奢摩他寂静三昧行故,得入莲华藏世界。」
(杂语)华藏世界本就释迦之果报而说者,其实通于诸佛,弥陀之极乐,亦即佛藏世界也。探玄记三曰:「三世诸佛,严华藏界,皆与此同。」秘藏记本曰:「华藏界义,华者理也,理遍法界,藏诸法于其中,故曰华藏。是华藏世界者。最上妙乐在其中,故曰极乐。当知极乐与华藏,虽名异而非异所。」秘藏记钞六曰:「天亲净土论,极乐国土名华藏世界,是其證也。以莲华成国土,故云华藏。受最上妙乐,故曰极乐,是一处异名也。」世亲净土论曰:「入第三门者,以一心专念作愿生彼修奢摩他寂静三昧行故,得入莲华藏世界。」
华藏与密严
【佛学大辞典】
(杂语)释迦云华藏世界。弥陀云极乐世界。大日云密严世界。三名虽异其实为一处也。(参见:密严)
(杂语)释迦云华藏世界。弥陀云极乐世界。大日云密严世界。三名虽异其实为一处也。(参见:密严)
提婆与佛初结雠
【佛学大辞典】
(故事)佛本行集经十二曰:「悉多太子十二岁之时,五百童子各在自己园内游嬉。时有群雁飞行虚空,提婆达多射一雁,雁带箭落太子园中,太子悯之,拔箭疗其疮。提婆达多遣使求之不与。是提婆达多构怨最初之因缘也。」
(故事)佛本行集经十二曰:「悉多太子十二岁之时,五百童子各在自己园内游嬉。时有群雁飞行虚空,提婆达多射一雁,雁带箭落太子园中,太子悯之,拔箭疗其疮。提婆达多遣使求之不与。是提婆达多构怨最初之因缘也。」
提婆五逆与三逆
【佛学大辞典】
(故事)(参见:五逆)
(故事)(参见:五逆)
五逆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五无间业。罪恶极逆于理,故谓之逆。是为感无间地狱苦果之恶业,故谓之无间业。此有三乘通相之五逆,大乘别途之五逆,同类之五逆,提婆之五逆等。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五逆罪)
【佛学次第统编】
言五逆者
一、杀父母 谓父母养育,恩同天地,为子者当竭力孝养奉事,以报其恩,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即堕地狱。
二、破和合僧 谓比丘集众,行布萨时,和合作法。若后来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瞋恶之心,破其法事,令不和合,是为逆罪。
三、出佛身血 谓佛是一切众生慈父,能令众生,悟明自心,出离苦趣。众生历劫供养,不能报其恩德万一,而况出其身血。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凡恶心毁坏佛像,皆即出佛身血也)。
四、杀阿罗汉 阿罗汉为众生所应供养恭敬,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
五、破羯磨僧 羯磨华言作法办事,谓比丘受具足戒,或行忏悔法时,当依和尚阿阇黎行羯磨法,作法成就,方为得戒。若有人见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恶心破其作法,令不得戒,是为逆罪。
【三藏法数】
(出华严孔目)
〔一、杀父母〕,谓父母养育,恩同天地,为子者,当竭力孝养奉事,以报其恩,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即堕地狱。四分律云:若杀父母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具足戒者,即二百五十戒也。)
〔二、破和合僧〕,谓比丘集众行布萨时,和合作法,若后来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瞋恶之心,破其法事,令不和合,是为逆罪。律云:破和合僧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布萨,华言净住。)
〔三、出佛身血〕,谓佛是一切众生慈父,能令众生悟明自心,出离苦趣。众生历劫供养,不能报其恩德万一,而况出其身血;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兴起行经云:提婆达多推出掷佛,山神接之,迸一小石,伤佛足指,即有血出,以此因缘后堕地狱。(梵语提婆达多,华言天热。)
〔四、杀阿罗汉〕,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无法可学。又名应供,应受人天供养故也。众生即当供养恭敬,以为种福之田,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律云:杀阿罗汉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
〔五、破羯磨僧〕,梵语羯磨,华言作法办事。谓比丘受具足戒,或行忏悔法时,当依和尚阿阇黎行羯磨法,作法成就,方为得戒,若有人见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恶心,破其作法,令不得戒,是为逆罪。律云:破羯磨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和尚,梵语邬波遮迦。于阗国翻和尚,华言力生。梵语阿阇黎,华言轨范。)
(术语)又曰五无间业。罪恶极逆于理,故谓之逆。是为感无间地狱苦果之恶业,故谓之无间业。此有三乘通相之五逆,大乘别途之五逆,同类之五逆,提婆之五逆等。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五逆罪)
【佛学次第统编】
言五逆者
一、杀父母 谓父母养育,恩同天地,为子者当竭力孝养奉事,以报其恩,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即堕地狱。
二、破和合僧 谓比丘集众,行布萨时,和合作法。若后来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瞋恶之心,破其法事,令不和合,是为逆罪。
三、出佛身血 谓佛是一切众生慈父,能令众生,悟明自心,出离苦趣。众生历劫供养,不能报其恩德万一,而况出其身血。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凡恶心毁坏佛像,皆即出佛身血也)。
四、杀阿罗汉 阿罗汉为众生所应供养恭敬,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
五、破羯磨僧 羯磨华言作法办事,谓比丘受具足戒,或行忏悔法时,当依和尚阿阇黎行羯磨法,作法成就,方为得戒。若有人见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恶心破其作法,令不得戒,是为逆罪。
【三藏法数】
(出华严孔目)
〔一、杀父母〕,谓父母养育,恩同天地,为子者,当竭力孝养奉事,以报其恩,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即堕地狱。四分律云:若杀父母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具足戒者,即二百五十戒也。)
〔二、破和合僧〕,谓比丘集众行布萨时,和合作法,若后来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瞋恶之心,破其法事,令不和合,是为逆罪。律云:破和合僧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布萨,华言净住。)
〔三、出佛身血〕,谓佛是一切众生慈父,能令众生悟明自心,出离苦趣。众生历劫供养,不能报其恩德万一,而况出其身血;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兴起行经云:提婆达多推出掷佛,山神接之,迸一小石,伤佛足指,即有血出,以此因缘后堕地狱。(梵语提婆达多,华言天热。)
〔四、杀阿罗汉〕,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无法可学。又名应供,应受人天供养故也。众生即当供养恭敬,以为种福之田,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律云:杀阿罗汉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
〔五、破羯磨僧〕,梵语羯磨,华言作法办事。谓比丘受具足戒,或行忏悔法时,当依和尚阿阇黎行羯磨法,作法成就,方为得戒,若有人见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恶心,破其作法,令不得戒,是为逆罪。律云:破羯磨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和尚,梵语邬波遮迦。于阗国翻和尚,华言力生。梵语阿阇黎,华言轨范。)
与力不障
【佛学大辞典】
(术语)当其生而附与以力补助之,使无障碍,增上缘之一种也。
(术语)当其生而附与以力补助之,使无障碍,增上缘之一种也。
与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取果之称。为所生之法种因,谓之取果。正于所生之法与以力使之生,谓之与果。俱舍论六曰:「能为彼种故名取果,正与彼力故名与果。」
(术语)对于取果之称。为所生之法种因,谓之取果。正于所生之法与以力使之生,谓之与果。俱舍论六曰:「能为彼种故名取果,正与彼力故名与果。」
与欲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欲法)
(术语)(参见:欲法)
欲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凡于僧中说戒授戒等法事,己有事缘,不能出席而于此法事随喜共欲其事之希望,名为欲,此欲意授他出席之比丘谓之与欲,其比丘受彼委托,谓之受欲。出僧中而说之,谓之说欲。
(术语)凡于僧中说戒授戒等法事,己有事缘,不能出席而于此法事随喜共欲其事之希望,名为欲,此欲意授他出席之比丘谓之与欲,其比丘受彼委托,谓之受欲。出僧中而说之,谓之说欲。
与么
【佛学大辞典】
(杂语)俗语,指物之辞也。祖庭事苑一曰:「与么指辞也。」
(杂语)俗语,指物之辞也。祖庭事苑一曰:「与么指辞也。」
与夺
【佛学大辞典】
(术语)论评教义,褒而取之,谓之与。贬而斥之,谓之夺。四教仪集注上曰:「约教别与,约教通夺。」
(术语)论评教义,褒而取之,谓之与。贬而斥之,谓之夺。四教仪集注上曰:「约教别与,约教通夺。」
与愿手
【佛学大辞典】
(术语)结与愿印之手相也。
(术语)结与愿印之手相也。
与愿印
【佛学大辞典】
(印相)又曰施愿印,满愿印。仰掌舒五指而向下,流注如意宝或甘露水之相也。为宝生如来地藏菩萨虚空藏菩萨等本誓之标帜。求闻持法曰:「右手复作与诸愿印,五指下垂,现掌向外,是与愿印相。」摄真实经曰:「第三结施诸愿印,舒右五指仰掌,想从五指间雨如意宝珠,众生一切诸乐皆令圆满,是印名为能令圆满一切众生所爱乐印。」大日经疏十六曰:「与愿手,舒指仰掌向下流注甘露水。」梵Varadamudra%。
(印相)又曰施愿印,满愿印。仰掌舒五指而向下,流注如意宝或甘露水之相也。为宝生如来地藏菩萨虚空藏菩萨等本誓之标帜。求闻持法曰:「右手复作与诸愿印,五指下垂,现掌向外,是与愿印相。」摄真实经曰:「第三结施诸愿印,舒右五指仰掌,想从五指间雨如意宝珠,众生一切诸乐皆令圆满,是印名为能令圆满一切众生所爱乐印。」大日经疏十六曰:「与愿手,舒指仰掌向下流注甘露水。」梵Varadamudra%。
与愿印与施无畏印
【佛学大辞典】
(杂语)或以为别,或以为同。(参见:施无畏印)
(杂语)或以为别,或以为同。(参见:施无畏印)
莲华淫女抉两眼授与婆罗门
【佛学大辞典】
(传说)毗奈耶杂事三十二曰:「佛在王舍城竹林园。于此城中有一淫女,名莲华色。衒色为业,以自活命。时有婆罗门来告言:少女好不?我可与汝行欢爱事。报曰:汝有钱不?答言:我无。女曰:可去觅钱后来相见。答言:我觅。便往南方随处经纪,得五百金钱来女处。时莲华色由依尊者目连善知识故,因即出家近圆,得阿罗汉果。(中略)莲华色遂往闇林,于闲静处,宴坐入定,受解脱乐。时婆罗门持五百金钱至舍城,问诸人曰:莲华色女今何处去?答言:彼已于释子法中而为出家向室罗伐。(中略)彼便往就报言:少女先有诚言,今持钱至,汝可与我共为欢乐?报言:婆罗门,我已弃舍罪恶之业,汝今宜去。报言:少女汝虽舍我,我不舍汝,宜可起,来必不相放。报言:汝于我身何处支体偏生爱乐?答曰:我爱汝眼。即以神力抉其两眼而授与之。时婆罗门便作此念:此秃沙门女能作如是妖术之法,拳打尼头,弃之出去。」
(传说)毗奈耶杂事三十二曰:「佛在王舍城竹林园。于此城中有一淫女,名莲华色。衒色为业,以自活命。时有婆罗门来告言:少女好不?我可与汝行欢爱事。报曰:汝有钱不?答言:我无。女曰:可去觅钱后来相见。答言:我觅。便往南方随处经纪,得五百金钱来女处。时莲华色由依尊者目连善知识故,因即出家近圆,得阿罗汉果。(中略)莲华色遂往闇林,于闲静处,宴坐入定,受解脱乐。时婆罗门持五百金钱至舍城,问诸人曰:莲华色女今何处去?答言:彼已于释子法中而为出家向室罗伐。(中略)彼便往就报言:少女先有诚言,今持钱至,汝可与我共为欢乐?报言:婆罗门,我已弃舍罪恶之业,汝今宜去。报言:少女汝虽舍我,我不舍汝,宜可起,来必不相放。报言:汝于我身何处支体偏生爱乐?答曰:我爱汝眼。即以神力抉其两眼而授与之。时婆罗门便作此念:此秃沙门女能作如是妖术之法,拳打尼头,弃之出去。」
目犍连与舍利弗为佛左右弟子
【佛学大辞典】
(杂语)目连为神通第一,神通为定力所使然。故配之于左方,为佛左面之弟子。智度论四十曰:「舍利弗是右面弟子,目犍连是佛左面弟子。」天台净名疏一曰:「若据胜劣身子为左,若据定慧身子为右。」
(杂语)目连为神通第一,神通为定力所使然。故配之于左方,为佛左面之弟子。智度论四十曰:「舍利弗是右面弟子,目犍连是佛左面弟子。」天台净名疏一曰:「若据胜劣身子为左,若据定慧身子为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