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不露  拼音:bù lù
不显露、不暴露。《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國語辭典》:真人不露相  拼音:zhēn rén bù lòu xiàng
修真得道的人不轻易现出本相。比喻有真本领和才能的人不轻易显露其才华。《红楼梦》第一一七回:「自古说:『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也不可当面错过。我且应了他谢银,并探探他的口气。」《镜花缘》第四四回:「他说他是『百花友人』,若以『友人』二字而论,他非『百花』可想而知,俗语说的:『真人不露相』,我且用话探他一探。」
《漢語大詞典》:咬人狗儿不露齿(咬人狗兒不露齒)
俗语。比喻凶恶的人不露形迹,或不动声色。 元张国宾《罗李郎》第三折:“那廝正是咬人狗儿不露齿。”
《国语辞典》:深藏不露  拼音:shēn cáng bù lòu
隐藏自身的才学、技艺,而不表现出来。如:「看起来瘦弱的他,竟然是深藏不露的跆拳道黑带的高手!」
《国语辞典》:钱不露白(钱不露白)  拼音:qián bù lòu bái
俗指金钱不可曝露让人知觉,以免招惹祸事。如:「出门在外,切记钱不露白,以免招人算计。」
《国语辞典》:咬人的狗儿不露齿(咬人的狗儿不露齿)  拼音:yǎo rén de gǒu ér bù lòu chǐ
(谚语)比喻阴险狠毒的人,不露形迹或不动声色。《金瓶梅》第二六回:「你咬人的狗儿不露齿,是言不是语。」
《国语辞典》:不露风声(不露风声)  拼音:bù lòu fēng shēng
不走露消息。《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滴珠道:『既到这里,但凭妈妈,只要方便些,不露风声便好。』」
《国语辞典》:不露马脚(不露马脚)  拼音:bù lòu mǎ jiǎo
保护得当,不泄漏自己的缺点。《文明小史》第二一回:「又亏得结交了一位学堂出身的张秀才,拾得些粗浅的格致旧说,晓得了几个新名词,才能不露马脚。」
《国语辞典》:不露身手  拼音:bù lòu shēn shǒu
隐藏才能、实力,不使人知。如:「那老人家身怀绝技,却从不露身手。」
《国语辞典》:不露神色  拼音:bù lòu shén sè
不将内心感情流露于外。形容态度镇静、沉著。如:「小李不露神色,只是将手挥一挥,叫大伙儿让开。」也作「不露声色」。
《國語辭典》:不露锋芒(不露鋒芒)  拼音:bù lòu fēng máng
才华内敛,不让自己显得突出。如:「这年轻人气定神閒,不露锋芒,修养真好。」
《國語辭典》:不露圭角  拼音:bù lù guī jiǎo
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锋芒。不露圭角指才华内敛,不露锋芒。《朱子语类。卷二九。论语。公冶长下》:「如宁武子虽冒昧向前,不露圭角,只猝猝做将去,然少间事又都做得了,此其愚不可及也。」也作「不见圭角」。
《漢語大詞典》:不露朴(不露樸)
后汉书·马援传:“﹝ 援 ﹞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尝受《齐诗》,意不能守章句,乃辞 况 ,欲就边郡田牧。 况 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俗语“不露朴”本此,言不让人见其短长。参阅 元 李治 敬斋古今黈卷三。
《國語辭典》:不露声色(不露聲色)  拼音:bù lòu shēng sè
不将内心感情流露出来。形容镇静、沉著。如:「他一点都不露声色,好像没发生任何事一般。」也作「不露神色」。
《漢語大詞典》:不露形色
不让思想活动从行动和表情上流露出来。 赵大年 《公主的女儿》十一:“但他毕竟是饱经风霜变故的八十老人了,完全可以做到不露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