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不通时宜(不通時宜)
不明白当时的形势、潮流。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九·方头:“今人言不通时宜而无顾忌者曰方头。”
《國語辭典》:不通水火  拼音:bù tōng shuǐ huǒ
不相往来。《汉书。卷七七。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孙宝》:「稚季耳目长,闻知之,杜门不通水火,穿舍后墙为小户,但持锄自治园,因文所厚自陈如此。」
分類:不相往来
《國語辭典》:水泄不通  拼音:shuǐ xiè bù tōng
连水都无法流通。比喻防备极严密。《三国演义》第九二回:「近闻诸葛亮杀败夏侯楙,困于南安,水泄不通,安得有人自重围之中而出?」亦用以形容拥挤不堪。《儒林外史》第五回:「众回子因汤知县枷死了老师夫,闹将起来,将县衙门围的水泄不通。」也作「水泄不通」。
《國語辭典》:水泄不通(水洩不通)  拼音:shuǐ xiè bù tōng
连水都无法流通。比喻防守极为严密。《东周列国志》第六七回:「各姓分守城门,以拒庆封,防止严密,水泄不通。」亦用以形容拥挤不堪。《初刻拍案惊奇》卷八:「无数粮船,阻塞住河路,自青年铺直到灵口,水泄不通。」也作「水泄不通」。
《漢語大詞典》:水楔不通
见“ 水泄不通 ”。
《國語辭典》:水泄不通  拼音:shuǐ xiè bù tōng
连水都无法流通。比喻防备极严密。《三国演义》第九二回:「近闻诸葛亮杀败夏侯楙,困于南安,水泄不通,安得有人自重围之中而出?」亦用以形容拥挤不堪。《儒林外史》第五回:「众回子因汤知县枷死了老师夫,闹将起来,将县衙门围的水泄不通。」也作「水泄不通」。
《國語辭典》:水泄不通(水洩不通)  拼音:shuǐ xiè bù tōng
连水都无法流通。比喻防守极为严密。《东周列国志》第六七回:「各姓分守城门,以拒庆封,防止严密,水泄不通。」亦用以形容拥挤不堪。《初刻拍案惊奇》卷八:「无数粮船,阻塞住河路,自青年铺直到灵口,水泄不通。」也作「水泄不通」。
《漢語大詞典》:三人误大事,六耳不通谋(三人誤大事,六耳不通謀)
喻人多不易保密。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二折:“岂不闻三人误大事,六耳不通谋。”
分類:不易保密
《國語辭典》:密不通风(密不通風)  拼音:mì bù tōng fēng
形容防守严密。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这两家做下敌头重,但要访的孤儿有影踪,必然把太平庄上兵围拥,铁桶般密不通风。」
《國語辭典》:六耳不通谋(六耳不通謀)  拼音:liù ěr bù tōng móu
机密只容两人共议,不让第三者知道。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岂不闻:『三人误大事,六耳不通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