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行不退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不退或四不退之一。永不退失菩萨大行之位也。配之于菩萨之阶位有多说。(参见:不退)
【佛学常见辞汇】
永不退失菩萨的大行。
【三藏法数】
谓别教菩萨从八住已去,至十行位中,伏断尘沙之惑,则永不退失菩萨之行,故名行不退。(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瞋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
【三藏法数】
谓菩萨七地功德满足,入于第八无功用地,一切功行永无退失也。(第八无功用地,即不动地也。)
不退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曰阿毗跋致Avinivartaniya,又Avaivartika,译曰不退。功德善根,愈增进而无退失退转也。如不退之土,不退之位等,又不退转,言勤行修习也。如不退之念佛,不退之勤行等。
【佛学常见辞汇】
不再退转的意思。有三种的不退,即一、位不退,證到圆教的初信位,破了见惑,进入圣人的境界,便永远不再退回到以前凡夫的地位;二、行不退,證到圆教的十信位,破了思惑与尘沙惑,此时专门济度一切众生,永远不会再退回到以前二乘的地位;三、念不退,證到圆教的初住位,不但證悟了自己的灵性,而且得到无生法忍,此时的心便安住在这种真实智慧的念头上,永远不会再退失。
位不退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不退,又四不退之一。菩萨十住以上无再退堕于下凡而流转于恶道也。
【佛学常见辞汇】
三不退或四不退之一,菩萨修到十住位以上,便不再堕落退失其地位。
【三藏法数】
谓别教菩萨从初住位中断见惑,二住至七住位中断思惑,则永不退失超凡之位,故名位不退。(初住即十住,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
【三藏法数】
谓菩萨十信满足,入十住位,乃至十行、十回向位,即得分见法身,住正定位,而不退转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瞋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十回向者,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也。)
快乐不退乐
【佛学大辞典】
(术语)往生要集所说十乐之第五。说往生极乐则得始终净妙快乐,而无退失之乐。
念不退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不退之一。谓菩萨既断根本无明,一分中道之正念,永不退失也。
【三藏法数】
谓别教菩萨从初地已去,破无明惑,则永不退失中道正念,故名念不退。
信不退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不退之一。(参见:不退)
【佛学常见辞汇】
三不退之一。
【三藏法数】
谓十信位菩萨发大信心,笃信中道圆妙之理,常住平等,不迁不变,信行满足,而无退转也。(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
不退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曰阿毗跋致Avinivartaniya,又Avaivartika,译曰不退。功德善根,愈增进而无退失退转也。如不退之土,不退之位等,又不退转,言勤行修习也。如不退之念佛,不退之勤行等。
【佛学常见辞汇】
不再退转的意思。有三种的不退,即一、位不退,證到圆教的初信位,破了见惑,进入圣人的境界,便永远不再退回到以前凡夫的地位;二、行不退,證到圆教的十信位,破了思惑与尘沙惑,此时专门济度一切众生,永远不会再退回到以前二乘的地位;三、念不退,證到圆教的初住位,不但證悟了自己的灵性,而且得到无生法忍,此时的心便安住在这种真实智慧的念头上,永远不会再退失。
处不退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净土门所立四不退之一。(参见:不退)
不退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曰阿毗跋致Avinivartaniya,又Avaivartika,译曰不退。功德善根,愈增进而无退失退转也。如不退之土,不退之位等,又不退转,言勤行修习也。如不退之念佛,不退之勤行等。
【佛学常见辞汇】
不再退转的意思。有三种的不退,即一、位不退,證到圆教的初信位,破了见惑,进入圣人的境界,便永远不再退回到以前凡夫的地位;二、行不退,證到圆教的十信位,破了思惑与尘沙惑,此时专门济度一切众生,永远不会再退回到以前二乘的地位;三、念不退,證到圆教的初住位,不但證悟了自己的灵性,而且得到无生法忍,此时的心便安住在这种真实智慧的念头上,永远不会再退失。
净土不退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净土门四不退中之处不退地也。(参见:不退)
不退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曰阿毗跋致Avinivartaniya,又Avaivartika,译曰不退。功德善根,愈增进而无退失退转也。如不退之土,不退之位等,又不退转,言勤行修习也。如不退之念佛,不退之勤行等。
【佛学常见辞汇】
不再退转的意思。有三种的不退,即一、位不退,證到圆教的初信位,破了见惑,进入圣人的境界,便永远不再退回到以前凡夫的地位;二、行不退,證到圆教的十信位,破了思惑与尘沙惑,此时专门济度一切众生,永远不会再退回到以前二乘的地位;三、念不退,證到圆教的初住位,不但證悟了自己的灵性,而且得到无生法忍,此时的心便安住在这种真实智慧的念头上,永远不会再退失。
得不退转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十八愿中之第四十七愿。誓令他方国土之菩萨,闻弥陀之名号即住于不退转之位也。
现生不退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日本真宗所谈。确得信心者,于现生住于所谓正定聚之不退位而未来必开涅槃之證也。现生十益中:「入正定聚益」是也。无量寿经下曰:「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曰:「无量光明慧,身如真金山。(中略)人能念是佛,无量力功德,即时入必定。」(参见:现生)
烦恼不退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不退之一。(参见:不退)
【三藏法数】
谓菩萨十地满足入等觉位,了烦恼即是菩提,岂更有烦恼之可退转也。(十地者,即前七地,更加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是为十地也。等觉位者,去后妙觉佛犹有一等,胜前诸位,得称为觉。)
不退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曰阿毗跋致Avinivartaniya,又Avaivartika,译曰不退。功德善根,愈增进而无退失退转也。如不退之土,不退之位等,又不退转,言勤行修习也。如不退之念佛,不退之勤行等。
【佛学常见辞汇】
不再退转的意思。有三种的不退,即一、位不退,證到圆教的初信位,破了见惑,进入圣人的境界,便永远不再退回到以前凡夫的地位;二、行不退,證到圆教的十信位,破了思惑与尘沙惑,此时专门济度一切众生,永远不会再退回到以前二乘的地位;三、念不退,證到圆教的初住位,不但證悟了自己的灵性,而且得到无生法忍,此时的心便安住在这种真实智慧的念头上,永远不会再退失。
闻名不退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弥陀如来四十八愿中第四十七愿也。(参见:得不退转愿)
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四卷,刘宋智严宝云共译。文殊师利以神通力,与舍利弗同到十方世界,供养佛。集一切菩萨还祇园。请转不退之法轮。佛因说罗汉成就五逆满足五欲远离正见等之密语。众会惊疑。文殊释之。其他有菩萨之密语,佛之解释,菩萨之赞偈等。法华部之摄。
转不退法轮方便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种方便之一。(参见:十种方便)
【三藏法数】
谓修菩萨行者,转无上法轮,化导一切众生,令其依教修学,增长菩提,行位不退,是为转不退法轮方便也。
證不退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不退,四不退,五不退中第三也。(参见:不退)
【三藏法数】
谓菩萨三贤位满即入初地,乃至七地;證遍满法身,生无边佛土,而不退转也。(三贤者,即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也。初地至七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燄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也。遍满法身者,谓法身之体,遍满一切处也。)
不退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曰阿毗跋致Avinivartaniya,又Avaivartika,译曰不退。功德善根,愈增进而无退失退转也。如不退之土,不退之位等,又不退转,言勤行修习也。如不退之念佛,不退之勤行等。
【佛学常见辞汇】
不再退转的意思。有三种的不退,即一、位不退,證到圆教的初信位,破了见惑,进入圣人的境界,便永远不再退回到以前凡夫的地位;二、行不退,證到圆教的十信位,破了思惑与尘沙惑,此时专门济度一切众生,永远不会再退回到以前二乘的地位;三、念不退,證到圆教的初住位,不但證悟了自己的灵性,而且得到无生法忍,此时的心便安住在这种真实智慧的念头上,永远不会再退失。
五不退──生净土五不退
【三藏法数】
(出净土十疑论)
〔一、大悲摄持不退〕,谓众生得生净土者,以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持不舍,故得不退转也。
〔二、佛光照烛不退〕,谓众生得生净土者,常被佛光照烛,故菩提之心,日得增长,而不退转也。
〔三、常闻法音不退〕,谓众生得生净土者,闻诸水鸟树林风声乐响,皆说苦空无我之法,是以常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而不退转也。
〔四、善友同居不退〕,谓众生得生净土者,以由彼国纯诸菩萨以为胜友,内无烦恼惑业之累,外无邪魔恶缘之境,故一生之后,即不退转也。
〔五、寿命无量不退〕,谓诸众生得生净土者,即得寿命无量,与佛菩萨平等无二,故一生之后,即不退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