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4,分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佛类词典(续上)
八种不还
十一种不还
遍没般不还
其它辞典
僧璩( 朱、来 别称 得不还果 )
僧璩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一 弘法科
生朱氏。吴人也。少为沙门。师事僧业。尤明十诵。工文章。涉猎书传。始居虎丘山。宋孝武闻其名。诏至京师为僧正。止中兴寺。时有沙门僧定。自称得不还果。璩集众详断。令现神足。定曰恐犯戒。故不现。璩曰。按律文有四因缘。得现神足。一断疑网。二破邪见。三除憍慢。四成功德。定不能然。遂摈之。乃著戒众论。以示来叶。少帝准从受五戒。豫章王子尚宗为法友。殁寿五十八。注胜鬘经。撰僧尼要事。行于世。释道俨者。雄丘小黄人。善毗尼。精研四部。融会众家。又覈梵汉异音旨归作决正四部毗尼论。大弘律教。游彭城没。寿七十五。
高僧传·卷第十一 明律
释僧璩。姓来。吴国人。出家为僧业弟子。总锐众经尤明十诵。兼善史籍颇制文藻。始住吴虎丘山。宋孝武钦其风闻。敕出京师为僧正悦众。止于中兴寺。时有沙门僧定。自称得不还果。璩集僧详断令现神足。定云。恐犯戒故不现。璩案律文有四因缘得现神足。一断疑网。二破邪见。三除憍慢。四成功德。定既虚诳事暴即日明摈璩仍著诫众论以示来业。璩既学兼内外又律行无疵。道俗归依车轨相接。少帝准从受五戒。豫章王子尚崇为法友。袁粲张敷并一遇倾盖。后移止庄严。卒于所住。春秋五十有八。述胜鬘文旨。并撰僧尼要事两卷。今行于世。时又有道表律师。率真有高行。宋明帝敕晋熙王爽从请戒焉。
八种不还
【佛学大辞典】
(名数)前七种加不定般为八种不还。不定般者,虽于三界中任何一界,断馀恶而般涅槃,然无决定之种性也。但此为台宗一家所立,性相家不释之。
十一种不还
【佛学大辞典】
(名数)是成实论之所明。一、现般,是俱舍七种不还中之现般也。二、转世,谓既得预流果,经多生欲界之生,得那含,即得罗汉者。俱舍无之。三、中般,五种不还中之中般也。四、生般,五种不还中之生般也。五、有行般,五种不还中之有行般也。六、无行般,五种不还中之无行般也。七、乐定,八、乐慧,此二者为五种不还中上流般之乐定,乐慧二者。九、信解,十、见到,新云见至,是修道中钝利之二根,俱舍七圣中之第三第四也。十一、身證,为于前人中得灭尽定者。俱舍不摄之于有学。见大乘义章十一本。
遍没般不还
【佛学大辞典】
(术语)九种不还之一。(参见: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