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不胜(不勝)  拼音:bù shēng
1.承受不了。唐。杜甫 春望诗:「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红楼梦》第三五回:「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禁又提起宝钗来。」
2.不尽、无限。唐。李白 苏台览古诗:「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红楼梦》第四六回:「他哥嫂听了,只当他回想过来,都喜之不胜。」
《國語辭典》:不胜(不勝)  拼音:bù shèng
制伏不了、无法做到。《管子。正世》:「暴人不胜,邪乱不止,则君人者势伤,而威日衰矣。」《三国演义》第五回:「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
《国语辞典》:不胜春(不胜春)  拼音:bù shēng chūn
春意浓厚无限。唐。宋之问〈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诗:「江雨朝飞浥细尘,阳桥花柳不胜春。」唐。戴叔伦〈和汴州李相公勉人日喜春〉诗:「东閤此时闻一曲,翻令和者不胜春。」
《國語辭典》:不胜衣(不勝衣)  拼音:bù shēng yī
1.恭敬退让的样子。《礼记。檀弓下》:「文子其中退然,如不胜衣。」《韩诗外传》卷七:「孔子曰:『昔者周公事文王,行事专制,事无由己,身若不胜衣。』」
2.体弱不能任衣服的重量。比喻瘦弱。《荀子。非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宋。苏轼 次韵王巩颜复同泛舟诗:「沈郎清瘦不胜衣,边老便便带十围。」
《國語辭典》:指不胜屈(指不勝屈)  拼音:zhǐ bù shēng qū
屈著手指头数也数不完,比喻数目多得不可胜数。清。袁枚〈答靖海侯〉:「此等笔墨,山中指不胜屈。」《野叟曝言》第五五回:「古来豪杰,剔须剃眉,以全身远害者,更指不胜屈。」
《漢語大詞典》:指不胜偻(指不勝僂)
见“ 指不胜屈 ”。
《國語辭典》:指不胜屈(指不勝屈)  拼音:zhǐ bù shēng qū
屈著手指头数也数不完,比喻数目多得不可胜数。清。袁枚〈答靖海侯〉:「此等笔墨,山中指不胜屈。」《野叟曝言》第五五回:「古来豪杰,剔须剃眉,以全身远害者,更指不胜屈。」
《漢語大詞典》:祝不胜诅(祝不勝詛)
谓祝而得益不能胜过诅而受损。 宋 洪迈 容斋四笔·祝不胜诅:“ 齐景公 有疾, 梁丘据 请诛祝史。 晏子 曰:‘祝有益也,诅亦有损。 聊摄 以东, 姑尤 以西,其为人也多矣。虽其善祝,岂能胜亿兆人之诅?’ 晋中行寅 将亡,召其太祝欲加罪。曰:‘子为我祝,斋戒不敬,使吾国亡。’祝 简 对曰:‘今舟车饰,赋歛厚,民怨谤诅多矣。苟以为祝有益於国,则诅亦将为损。一人祝之,一国诅之,一祝不胜万诅,国亡不亦宜乎,祝其何罪?’”
《漢語大詞典》: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戰無不勝,攻無不取)
形容军队力量强大,百战百胜。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语本战国策·秦策二:“是知 秦 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操 ( 曹操 )谓 松 ( 张松 )曰:‘吾视天下鼠辈犹草芥耳。大军到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取,顺吾者生,逆吾者死。’”亦作“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古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端赖吾能用兵之将,求之於今,邈不可得。” 陈白尘 《大风歌》第四幕:“ 高皇帝 起兵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漢語大詞典》: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见“ 战无不胜,攻无不取 ”。
《國語辭典》:战无不胜(戰無不勝)  拼音:zhàn wú bù shèng
形容百战百胜,无往不利。《战国策。齐策二》:「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隋书。卷四八。杨素传》:「将士股栗,有必死之心,由是战无不胜,称为名将。」也作「战无不克」。
《分类字锦》:腕弱不胜(腕弱不胜)
曹植乐府齐举金爵翠盘手形罗袖良难腕弱不胜珠环坐者叹息舒颜举一作接
《漢語大詞典》:无往不胜(無往不勝)
见“ 无往不克 ”。
《漢語大詞典》:无往不克(無往不克)
无论到哪里,没有不胜利的。通典·食货二:“以此乘 吴 ,无往而不克矣。”亦作“ 无往不胜 ”。京剧《红色娘子军》第二场:“连长,我们军民一心,就无往不胜!”
《國語辭典》:邪不胜正(邪不勝正)  拼音:xié bù shèng zhèng
邪术不能胜过正气。《野叟曝言》第五○回:「素臣太息道:『邪不胜正,理所固然,幻术愚人,事所恒有。』」也作「邪不干正」。
《国语辞典》:理不胜辞(理不胜辞)  拼音:lǐ bù shēng cí
文章的说理不够畅达,无法胜过所使用的文词。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才略》:「然覆取精意,理不胜辞,故扬子以为『文丽用寡者长卿』,诚哉是言也!」
《国语辞典》:娇袅不胜(娇袅不胜)  拼音:jiāo niǎo bù shēng
娇弱无法负荷。《红楼梦》第六二回:「原是来纳凉避静的,不觉的因多罚了两杯酒,娇袅不胜,便睡著了。」
分类:娇弱负荷
《国语辞典》:高处不胜寒(高处不胜寒)  拼音:gāo chù bù shēng hán
原指高地之寒意令人无法承受。今多用以比喻有权势或地位高的人,则知心朋友愈少而孤独寂寥。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