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3,分8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分类词汇(续上)
七跌八撞
泥饭碗
偏偏倒倒
良倡
踉踉跄跄
俍傍
踜蹭
趔趔趄趄
《國語辭典》:七跌八撞  拼音:qī dié bā zhuàng
跌跌撞撞。形容脚步仓促不稳。《孽海花》第一二回:「那些丫鬟仆妇,也都知道了,在楼上七跌八撞的跑了下来。」
《国语辞典》:泥饭碗(泥饭碗)  拼音:ní fàn wǎn
1.比喻依靠种田维持生活。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泥饭碗的人过的日子。」
2.比喻不稳固的职位。如:「同一事业单位,正式员工和临时雇员的待遇、福利不相同,一个是铁饭碗,一个是泥饭碗。」
《漢語大詞典》:偏偏倒倒
东倒西歪。形容站不稳。 郭沫若 《虎符》第二幕第二景:“酒醉者二人,系以屠狗为业,互相挽扶着,偏偏倒倒的由城门出场。” 巴金 《灭亡》第十七章:“等到这两个被撞得偏偏倒倒的人立定了身子的时候,那个人已经去远了。”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八章:“他觉得身子偏偏倒倒的,他醉了。”
《漢語大詞典》:良倡
踉跄。行走不稳貌。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或呕吐几筵,或傎蹷良倡。”
《国语辞典》:踉踉跄跄(踉踉跄跄)  拼音:liàng liàng qiàng qiàng
步伐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隋唐演义》第八○回:「当下国桢出得门来,已是傍晚的时候,踉踉跄跄,走上街坊。」《精忠岳传》第三二回:「立起身来,踉踉跄跄,走下大堂。」也作「踉踉蹡蹡」、「跄跄踉踉」。
《漢語大詞典》:俍傍
走路不稳,跌跌撞撞。古文苑·王延寿〈梦赋〉:“於是三三四四,相随俍傍而歷僻。” 章樵 注:“俍傍,行不正貌。”
《漢語大詞典》:踜蹭
行走不便;站立不稳。 明 高明 《琵琶记·牛氏规奴》:“白打从来逞艺,官场自小驰名,如今年老脚踜蹭,圆社无心驰骋。”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二:“ 惲宁溪 有歌曰:‘节母西归八十六,雪满 龙城 夜闻哭。双拳捭闔摇天关,两脚踜蹭旋地轴。’”
《國語辭典》:趔趔趄趄  拼音:liè liè jū jū
脚步不稳,身体歪斜的样子。《红楼梦》第二四回:「两个人共提著一桶水,一手撩著衣裳,趔趔趄趄,泼泼撒撒的。」《老残游记》第六回:「说著,外面进来了一个人,戴著红缨帽子,叫了一声:『铁老爷』。那店家就趔趔趄趄的去了。」也作「趔趄」。
《國語辭典》:趔趄  拼音:liè jū
身体摇晃,站立不稳的样子。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不觉的身趔趄,不觉的醉模糊。」《红楼梦》第四四回:「说著,也扬手一下,打的那丫头一个趔趄。」也作「趔趔趄趄」。
《漢語大詞典》:趔趄
身体摇晃,脚步不稳。 元 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不觉的身趔趄,不觉的醉模糊。”红楼梦第四四回:“﹝ 凤姐 ﹞扬手一下,打的那丫头一个趔趄,便躡脚儿走了。” 梁斌 《红旗谱》二:“猛地一起身,没站住脚又趔趄了两步,倒在座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