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后合前仰(后合前仰)  拼音:hòu hé qián yǎng
身体前后晃动。多用以形容大笑、酒醉或困倦时站立不稳的样子。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东倒西歪,后合前仰,离席上,这酒兴颠狂。」也作「前仰后合」。
《国语辞典》:飞扬浮躁(飞扬浮躁)  拼音:fēi yáng fú zào
得意忘形、急躁轻狂而不稳重。
《国语辞典》:捉脚不住(捉脚不住)  拼音:zhuō jiǎo bù zhù
站不稳。《水浒传》第一六回:「原来杨志吃的酒少,便醒得快。扒将起来,兀自捉脚不住。」
分类:不稳
《国语辞典》:一脚高一脚低(一脚高一脚低)  拼音:yī jiǎo gāo yī jiǎo dī
形容走路的姿态摇晃、不稳。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二折:「出门来一脚高一脚低,自不觉鞋底儿著田地。」
《国语辞典》:心浮气躁(心浮气躁)  拼音:xīn fú qì zào
形容情绪不稳,沉不住气。如:「他年纪还轻,涉世未深,遇事难免心浮气躁。」
《国语辞典》:玉山将崩(玉山将崩)  拼音:yù shān jiāng bēng
玉山,借喻仪容美好的人。玉山将崩形容人酒醉倾侧不稳的样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稽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也作「玉山倾倒」、「玉山倾颓」。
《国语辞典》:迤逦歪斜(迤逦歪斜)  拼音:yǐ lǐ wāi xié
北平方言。形容走路不稳,歪歪斜斜的样子。
《国语辞典》:一步一攧  拼音:yī bù yī diān
形容人脚步踉跄不稳。《水浒传》第一二回:「只见远远地黑凛凛一大汉,吃得半醉,一步一攧撞将来。」
《国语辞典》:阴晴不定(阴晴不定)  拼音:yīn qíng bù dìng
1.天气不稳定,晴雨变化难测。《红楼梦》第四五回:「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秋霖霢霢,阴晴不定。」
2.比喻人性格不稳定,喜怒无常。如:「他的脾气阴晴不定,难以揣摸。」
《国语辞典》:瓷饭碗(瓷饭碗)  拼音:cí fàn wǎn
大陆地区用来比喻不稳固的职位。如:「你小心铁饭碗变成瓷饭碗!」
《国语辞典》:躁佻  拼音:zào tiāo
轻浮,不稳重。如:「此人个性躁佻。」
《国语辞典》:肝火旺  拼音:gān huǒ wàng
1.中医上指因机能旺盛而引发的病症。有头痛晕眩、面赤、眼红、口苦等徵状。
2.指人情绪不稳易怒。如:「你这样肝火旺,迟早会败事的。」
《国语辞典》:打晃儿(打晃儿)  拼音:dǎ huàng ér
身体左右摇摆,站立不稳。如:「一脚没站稳,直打晃儿,吓得他心惊胆跳。」
《国语辞典》:打旺壮(打旺壮)  拼音:dǎ wàng zhuàng
因重心不稳而身体前后摇幌。《说唐》第一九回:「云召心慌,将手中枪往地上一拄,连打几个旺壮,那马就立定了。」
《国语辞典》:放断鹞(放断鹞)  拼音:fàng duàn yào
因清明过后,风向不稳,不宜再放风筝,所以清明这天玩风筝,是一年里最后一次,故称为「放断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