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低亚(低亞)  拼音:dī yà
低平矮小,低垂。明。凌濛初《红拂记》第三折:「俺立马踟蹰,具曲坊幽静,那小门低亚。」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良夜迢迢,闲庭寂静,花枝低亚。」
《國語辭典》:波动(波動)  拼音:bō dòng
1.水波动荡。汉。蔡邕 弹棋赋:「或风飘波动,若飞若浮,不迟不疾,如行如留。」唐。杜牧 悲吴王城诗:「二月春风江上来,水精波动碎楼台。」
2.动荡、不稳定。如:「物价波动」、「心情波动」。
3.物理学上指物质某一点的振动,能渐次传播到四周,产生周期相同的振动。例如向静止的水面投下石头时,就会以落水点为中心,有波浪向四方扩散开。这种现象即为一种波动。
《國語辭典》:踉跄(踉蹌)  拼音:liàng qiàng
走路歪斜不稳。《三国演义》第四一回:「忽见糜芳面带数箭,踉跄而来。」《初刻拍案惊奇》卷七:「道士去拾时,脚步踉跄,连身子也跌倒了。」也作「踉蹡」。
《國語辭典》:踉蹡  拼音:liàng qiàng
走路歪歪倒倒的样子。《西游记》第三二回:「原来是道路不平,未曾细看,忽被蓏萝绊了个踉蹡。」《聊斋志异。卷四。辛十四娘》:「乃起跨驴,踉蹡而行。」也作「踉跄」。
《漢語大詞典》:竛竮
(1).孤单貌。《法华经·信解品》:“此是我子,我之所生,於某城中,捨吾逃走,竛竮辛苦五十餘年。” 南朝 梁武帝 《孝思赋》序:“年未髫齔,内失所恃,餘喘竛竮,嬭媪相长。”
(2).行走不稳貌。 宋 苏轼 《芙蓉城》:“遶楼飞步高竛竮,仙风鏘然韵流铃。” 元 黄溍 《陪仇仁父先生登石头城》诗:“薄游成汗漫,高步觉竛竮。”
《國語辭典》:不牢  拼音:bù láo
1.不坚固。如:「扣子钉不牢」、「邮票贴不牢」。
2.多病不健康。《红楼梦》第八二回:「千愁万绪,堆上心来。想起自己身子不牢,年纪又大了。」
《國語辭典》:飘逸(飄逸)  拼音:piāo yì
1.高飞轻快的样子。如:「微风徐徐,白云飘逸,这样的天气畅游山林,岂不快哉!」三国魏。王粲〈浮淮赋〉:「若鹰飘逸,递相竞轶。」
2.洒脱自然,超凡脱俗。《红楼梦》第二三回:「神彩飘逸,秀色夺人。」《儒林外史》第三○回:「这人生得飘逸风流,确又是个男美,不是像个妇人。」
《國語辭典》:嵬峨  拼音:wéi é
1.高大耸立的样子。唐。储光羲〈终南幽居献苏侍郎三首时拜太祝未上〉诗三首之一:「朝日悬清泉,嵬峨宫殿明。」唐。柳泌〈玉清行〉:「嵬峨丹凤冠,摇曳紫云裾。」也作「巍峨」。
2.醉酒的样子。取醉倒不动如山之意。唐。白居易〈春尽日天津桥醉吟偶呈李尹侍郎〉诗:「水边行嵬峨,桥上立逡巡。」《太平广记。卷一七三。卢思道》:「武阳太守卢思道,常晓醉。于省门,见从侄贲。贲曰:『阿父何处饮来,凌晨嵬峨。』」也作「巍峨」。
《漢語大詞典》:危颠(危顛)
(1).危险倾覆。管子·宙合:“高为其居,危颠莫救。” 唐 黄滔 《知白守黑赋》:“弘章典式,克免危颠。”
(2).脚步不稳貌。 明沈采《千金记·省女》:“闻岳母远劳垂念,急趋回迎接,步履危颠。”
《國語辭典》:轻佻(輕佻)  拼音:qīng tiāo
举止不庄重。《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宋齐丘不欲唐主割地,谓李德明轻佻,言多失实。」《三国演义》第四回:「而帝天资轻佻,威仪不恪。」也作「轻窕」、「轻脱」。
《漢語大詞典》:盘跚(盤跚,槃跚)
亦作“ 盘珊 ”。
(1).犹蹒跚。跛行貌;不正貌。 汉 王延寿 《梦赋》:“鬼惊魅怖,或盘跚而欲走,或拘挛而不能步。” 晋 潘尼 《鳖赋》:“既颠坠於巖岸,方盘跚而雅步。” 宋 范成大 《致一斋述事》诗:“文书烟海困浮沉,不觉盘跚百病侵。” 明 徐渭 《读龙惕书》:“ 渭 小子感先生之忧道,识先生之苦心,虽志气不前,而盘珊思振。”
(2).婆娑貌。 唐 李贺 《瑶华乐》:“舞霞垂尾长盘跚,江澄海浄神母颜。” 唐 皮日休 《夏景无事因怀章来二上人》之二:“佳树盘珊枕草堂,此中随分亦閒忙。” 前蜀 牛峤 《菩萨蛮》词:“釵重髻盘珊,一枝红牡丹。”
槃跚:亦作“ 槃散 ”。亦作“ 槃珊 ”。犹蹒跚。行走摇晃不稳貌。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民家有躄者,槃散行汲。 平原君 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 司马贞 索隐:“散音先寒反,亦作‘跚’,同音。” 宋 无名氏 道山清话:“﹝老僕﹞管押行李在后,泥泞不能进, 少游 留道旁人家以俟,久之,方槃珊策杖而至。” 明王錂《春芜记·巧诋》:“槃跚难挨,羞杀我职居槐宰。”
《漢語大詞典》:醉步
醉汉不稳的脚步。《新华日报》1991.3.25:“1988年初, 林继凡 在昆剧《醉皂》中饰演醉皂。各种醉步和醉态,是塑造这一人物的重要手段。”
《漢語大詞典》:踔踸
(1).行走不稳貌。 宋 苏轼 《监试呈诸试官》诗:“广眉成半额,学步归踔踸。” 宋 陆游 《醉倒歌》:“行人唤起更嵬昂,牧竖扶归犹踔踸。” 清 龙启瑞 《刘茮云哀辞》:“步踔踸如不及兮,常恐乎日月之我遒。”
(2).比喻坎坷不得志。 宋 楼钥 《送王木叔推官分韵得锦字》:“风流有如许,不復叹踔踸。”
《國語辭典》:跄踉(蹌踉)  拼音:qiàng liàng
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如:「他喝醉了,走路跄踉乱撞。」也作「踉跄」、「踉蹡」。
分類:脚步不稳
《漢語大詞典》:槃跚
亦作“ 槃散 ”。亦作“ 槃珊 ”。 犹蹒跚。行走摇晃不稳貌。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民家有躄者,槃散行汲。 平原君 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 司马贞 索隐:“散音先寒反,亦作‘跚’,同音。” 宋 无名氏 道山清话:“﹝老僕﹞管押行李在后,泥泞不能进, 少游 留道旁人家以俟,久之,方槃珊策杖而至。” 明王錂《春芜记·巧诋》:“槃跚难挨,羞杀我职居槐宰。”
《国语辞典》:发飘(发飘)  拼音:fā piāo
精神恍惚,犹如飘浮不稳的感觉。如:「他疲困得有些发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