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温暾(溫暾)  拼音:wēn tūn
微暖而不热。唐。王建〈宫词〉一○○首之四八:「新晴草色绿温暾,山雪初消渐出浑。」也作「温燉」。
《國語辭典》:拖沓  拼音:tuō tà
1.做事拖泥带水,不乾脆。《福惠全书。卷七。钱谷部。比较》:「倘一怠缓,转瞬岁寒,必致拖沓开春。」
2.言词繁琐,不切要旨。清。朱彝尊〈梦粱录跋〉:「嫌其用笔拖沓,不知所裁,未若泗水潜夫武林旧事之简而要也。」
《漢語大詞典》:兀秃
(1).不冷不热。 元 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我如今可釃些不冷不热、兀兀秃秃的酒与他吃。”《醒世姻缘传》第六九回:“半生半熟的咸麵饝饝,不乾不净的兀秃素菜。”
(2).不爽利;不干脆。
《漢語大詞典》:粘皮着骨(粘皮著骨)
(1).比喻执着,刻板。《朱子全书》卷十八:“其深浅在人,不必恁地粘皮著骨去説。”亦作“ 粘皮带骨 ”。 明 郎瑛 七修续稿·诗文九·四言咏物:“咏物太着题,则粘皮带骨而卑陋。”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古今诗互有优劣:“且诗虽刻划,终觉粘皮带骨,无浑脱之致。”
(2).比喻不爽利。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原来 赵三 为人粗暴,动不动自夸道:‘我是一刀两段的性子,不学那粘皮带骨。’”
《國語辭典》:沾粘  拼音:zhān nián
1.附著、相连。如:「沾粘浆糊贴邮票。」元。曾瑞〈斗鹌鹑。连夜银蟾套。小桃红〉曲:「小姨夫统镘紧沾粘,新人物冤家忺,早起无钱晚夕厌。」也作「粘沾」、「粘拈」。
2.不乾脆。元。沙正卿〈斗鹌鹑。桃绣也无心套。么〉:「方信道相思是歹證候,害得来不明不久,是做的沾粘,到如今泼水难收。」
《漢語大詞典》:粘滞(粘滯)
(1).拘泥不通达。《朱子全书》卷十八:“若须要解如何是不怨天,如何是不尤人,如何是下学,如何是上达,便粘滞了。”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说稗·儒林外史:“作者本写得支离, 啸山 评似粘滞。”
(2).不爽利的样子。 欧阳山 《三家巷》三一:“他还是从前那样温和,那样缓慢,那样粘滞。” 钱锺书 《围城》六:“害羞脸红和打呵欠或口吃一样有传染性,情况粘滞,仿佛像穿橡皮鞋走泥淖,踏不下而又拔不出。”
《國語辭典》:黏糊  拼音:nián hu
1.形容物质浓稠黏腻。如:「下过雨后,泥地一片黏糊,不良于行。」
2.形容动作迟缓,精神萎靡不振。如:「他一向很黏糊,今天怎么突然特别机灵?」
《漢語大詞典》:粘涎
(1).口涎。《西游记》第八五回:“呆子( 八戒 )得胜,也自转来,累得那粘涎鼻涕,白沫生生,气嘑嘑的,走将来。”
(2).方言。谓言语、举止不爽利,令人乏味。
《漢語大詞典》:粘糊
亦作“ 粘糊糊 ”。亦作“ 粘乎乎 ”。
(1).形容东西具有粘性。 老舍 《四世同堂》七五:“太阳更热了,晒得每个人的头上都出粘糊糊的、带着点油的汗。” 齐振夏 《脚步》:“偷偷朝腿上一摸,裤子粘乎乎湿漉漉的,他立刻匍匐在地上。”如:甜羹里着点菱粉又粘糊又好吃。
(2).形容行动迟缓,不爽利,或精神不振作。
《國語辭典》:乌涂(烏塗)  拼音:wū tu
1.不冷不热的水。
2.含混,不乾脆。
《漢語大詞典》:吺誻
多话;做事不爽利。 清 唐训方 《里语徵实》卷中下:“吺誻,音兜搭;多言也。又行事缠扰曰吺誻。”
《漢語大詞典》:笨滞(笨滯)
累赘,不爽利。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作诗不可不辨者﹞:厚重之与笨滞也,纵横之与杂乱也,亦似是而非。差之毫釐,失以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