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说不上(說不上)  拼音:shuō bù shàng
1.无须提及或不值得提。如:「你这些话都说不上。」
2.说不清。如:「我也说不上那个乐园有什么好玩。」
《國語辭典》:说不上来(說不上來)  拼音:shuō bù shàng lái
1.说不出来。如:「他心里一急,话就说不上来。」
2.言之不及。如:「现在后悔,也说不上来了。」
《國語辭典》:如堕五里雾中(如墮五里霧中)  拼音:rú duò wǔ lǐ wù zhōng
好像坠入极大的云雾中。语本《后汉书。卷三六。张霸传》:「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后比喻模模糊糊或看不清事情的真相。如:「你们俩这样一吵,把我搞得如堕五里雾中,摸不著头绪。」
《國語辭典》:若隐若现(若隱若現)  拼音:ruò yǐn ruò xiàn
形容隐约不明,模糊不清。《聊斋志异。卷二。珠儿》:「李惊,方将诘问,则见其若隐若现,恍惚如烟雾,宛转间,已登榻坐。」也作「若隐若显」。
分類:不清清晰
《國語辭典》:若有若无(若有若無)  拼音:ruò yǒu ruò wú
好像有又好像没有,模糊不清的样子。如:「他的情感表现含蓄,总让人觉得若有若无。」
《國語辭典》:若即若离(若即若離)  拼音:ruò jí ruò lí
像是接近,又像是远离。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彼此关系不密切。如:「他对我总是若即若离,使我不太明白他的心意。」
《漢語大詞典》:若明若暗
亦作“ 若明若昧 ”。 形容言论或情况不明确、不清楚。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以畜寡人义:“此等若明若昧之论,作记者无由知之。” 毛泽东 《改造我们的学习》:“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对周围环境不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对于 中国 今天的面目若明若暗。”
《國語辭典》:沙哑(沙啞)  拼音:shā yǎ
声音低沉嘶哑。
《漢語大詞典》:沙喉咙(沙喉嚨)
沙哑的嗓子。指嘶哑不清脆的嗓音。 章炳麟 新方言·释形体:“《天官》‘鸟皫色而沙鸣’注:‘沙,澌也。’澌即嘶字。汉书·王莽传‘大声而嘶’ 师古 曰:‘嘶,声破也。’今通谓声破为沙喉咙。”
《漢語大詞典》:蝲蟽
(1).虫名。
(2).不清洁。
《國語辭典》:来历不明(來歷不明)  拼音:lái lì bù míng
人或事物的来由不清楚,常用于提示人谨慎小心。明。张凤翼《红拂记》第一九出:「你要买就买不是来历不明的。」《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一时错把她认作了一个来历不明之人,加上一番防范。」也作「来路不明」。
《漢語大詞典》:老酱棚(老醬棚)
“老相公”的谐音。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一折:“老酱棚,呼唤俺两人,有何説话?”按,此以“酱棚”谐“相公”,乃故作口齿不清以为诨。参阅 王季思 《玉轮轩曲论》附录《元曲中谐音双关语》
《漢語大詞典》:囒囒唔唔
嘟嘟囔囔、言语不清貌。
分類:言语不清
《國語辭典》:麻麻糊糊  拼音:má ma hú hú
1.迷糊不清醒。《西游记》第七八回:「那老军猛然惊觉,麻麻糊糊的睁开眼,看见行者,连忙跪下磕头。」
2.勉强将就。也作「麻麻呼呼」、「马马虎虎」。
《漢語大詞典》:磨漶
磨蚀而模糊不清。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二:“鐫碑欲垂久远,而为供饮之具,将磨漶不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