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宿豪
强横不法的大恶人。汉书·王尊传:“ 长安 宿豪大猾东市 贾万 、城西 万章 、翦 张禁 、酒 赵放 、 杜陵 杨章 等皆通邪结党,挟养姦轨,上干王法,下乱吏治,并兼役使,侵渔小民,为百姓豺狼。”
《漢語大詞典》:顽徒(頑徒)
(1).指强横不法之人。 宋 周密 武林旧事·游手:“浩穰之区,人物盛伙。游手奸黠,实繁有徒……以至顽徒如 拦街虎 、 九条龙 之徒,尤为市井之害。”
(2).愚妄的徒弟。《西游记》第八八回:“顽徒虽是貌丑,却都心良。” 明 李日华 《南西厢记·目成清醮》:“贫僧的顽徒有个母舅,是个饱学秀才。”
《漢語大詞典》:奸官(姦官)
奸邪不法的官吏。国语·晋语八:“昔 隰叔子 违 周 难於 晋国 ,生 子舆 为理,以正於朝,朝无姦官。”
《国语辞典》:做不是  拼音:zuò bù shì
做错事,指偷盗等不法勾当。《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不想却有一个做不是的,日间赌输了钱,没处出豁,夜间出来掏摸些东西。」《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即时差缉捕使臣马翰,限三日内要捉钱府做不是的贼人。」
《漢語大詞典》:佞民
指不法的百姓。隶释·汉成阳令唐扶颂:“囹圄空虚,国无佞民。”
分類:不法百姓
《漢語大詞典》:土流子
方言。指农村的青年不法分子。《人民日报》1983.10.20:“‘土流子’是 荆州 地区群众对当地农村一部分刑事犯罪分子的称呼。‘土流子’绝大部分是20岁上下的农村男性未婚青年。”
《國語辭典》:图谋不轨(圖謀不軌)  拼音:tú móu bù guǐ
谋划不法叛逆的事。《隋书。卷四五。文四子传。庶人秀传》:「苞藏凶慝,图谋不轨,逆臣之迹也。」也作「图为不轨」。
《漢語大詞典》:襄样节度(襄樣節度)
唐 时人对暴虐不法节度使的谑称。 襄 样, 襄州 式样。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襄州 人善为漆器,天下取法,谓之 襄 样。及 于司空 頔 为帅,多酷暴, 郑元 镇 河中 ,亦虐、远近呼为‘ 襄 样节度’。”
《漢語大詞典》:蝎勒虎子
方言。即壁虎。亦以喻不法的高级官员。《当代》1981年第3期:“党风有所好转,但群众来信批评他们拍的都是些小‘苍蝇’,说他们不敢碰‘蝎勒虎子’。”参见“ 蝎虎 ”。
《漢語大詞典》:蝎虎
亦作“蝎虎”。
(1).守宫;壁虎。 宋 苏轼 《蝎虎》诗:“黄鷄啄蝎如啄黍,窗间守宫称蝎虎。” 元 乔吉 《水仙子·怨风情》曲:“野蜂儿难寻觅,蝎虎儿乾害死,蚕蛹儿毕罢了相思。”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物性相制:“壁虎復以尾逗之,迅速缩去,蝎螫之不中,又自中其身,如是者三次,蝎遂不復动,盖已死矣……闻壁虎以是术制蝎,百不失一,盖其以蝎为粮也久矣,故又谓之蝎虎云。”
(2).方言。厉害。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四:“四回劳工,数 牡丹江 那一回蝎虎,二十天,二十宿,没有睡觉,一天吃两顿橡子面,吃了肚子胀,连饿带冻,死的人老鼻子啦。” 李英儒 《野火春风斗古城》第十三章二:“这几天的情况可蝎虎啦, 日本 军带了全部伪治安军去山地‘讨伐’。”
《国语辞典》:秘密證人(秘密證人)  拼音:mì mì zhèng rén
向治安单位或法院检举指證其所知的犯罪事件、涉嫌人及不法分子的线索、證据,有助于侦破刑案或维护治安之人,其真实姓名与身分资料受法律保护,不得公开。
《国语辞典》:侵权行为(侵权行为)  拼音:qīn quán xíng wéi
系指不法侵害他人权益之行为,属违法行为之一种,侵权行为之被害人对于加害人取得损害赔偿请求权。
《国语辞典》:普通强盗罪(普通强盗罪)  拼音:pǔ tōng qiáng dào zuì
意图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强暴、胁迫、药剂、催眠术或他法,至使不能抗拒,而取他人之物或使其交付者,称为「强盗罪」。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以前项方法得财产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预备犯及未遂犯亦罚之。
《国语辞典》:猫儿头差事(猫儿头差事)  拼音:māo ér tóu chāi shì
结交官府,暗中所做的不法勾当。《金瓶梅》第二○回:「正经使著他,死了一般懒待动弹;不知怎的?听见干猫儿头差事,钻头觅缝,干辨了要去,去的那快!」也称为「猫儿头生活」。
《国语辞典》:猫儿头生活(猫儿头生活)  拼音:māo ér tóu shēng huó
结交官府,暗中所做的不法勾当。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三。猫儿头》:「又言人之干事不乾净者曰猫儿头,亦曰猫儿头生活。」也称为「猫儿头差事」。
《国语辞典》:一级谋杀罪(一级谋杀罪)  拼音:yī jí móu shā zuì
英美法系中,凡蓄意杀人或从事强奸、掳人、纵火等不法罪行,而导致他人死亡的,称为「一级谋杀罪」。处以死刑或无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