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打蛇不死,自遗其害(打蛇不死,自遗其害)  拼音:dǎ shé bù sǐ,zì yí qí hài
祸害没消灭,反而遭到其伤害。《醒世恒言。卷二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走了一阵,只得吃口气回到寺中,跌脚叹道:『打蛇不死,自遗其害。』事已如此,无可奈何!」
《国语辞典》:死不死,活不活  拼音:sǐ bù sǐ,huó bù huó
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红楼梦》第六八回:「若差些儿的人,听见了这话,吵嚷起来,把你丢在外,死不死,活不活,你又敢怎样呢?」也作「活不活,死不死」。
分类:求生
《国语辞典》: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  拼音:yào yī bù sǐ bìng,fó dù yǒu yuán rén
(谚语)药只能医好那些可以治瘉的病,佛也只有度脱那些有缘分的人出家。《金瓶梅》第七九回:「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看他不济,只怕有缘,吃了他的药儿,好了是的。」《醒世恒言。卷一○。刘小官雌雄兄弟》:「先生,常言道:『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你且不要拘泥古法,尽著自家意思,大了胆医去,或者他命不该绝,就好了也未可知。」
《国语辞典》:不死也半条命(不死也半条命)  拼音:bù sǐ yě bàn tiáo mìng
就是不会危及生命也会受重伤。形容处境的险恶。如:「他这一掉下去,不死也半条命。」
《国语辞典》:活不活,死不死  拼音:huó bù huó,sǐ bù sǐ
求生不得,求死亦不能。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打的你活不活,死不死,则要你一则一,二则二。」也作「死不死,活不活」。
分类:求生
《国语辞典》:不死山  拼音:bù sǐ shān
神话传说中的山名。《山海经。海内经》:「流沙之东,黑水之閒,有山名不死之山。」也称为「员丘山」。
分类:山名
《国语辞典》:不生不死  拼音:bù shēng bù sǐ
1.超脱生死的境界。《入楞伽经》卷八:「如来藏世间,不生不死,不来不去,常恒清凉不变。」也作「不死不生」。
2.要死不活,苟延残喘。如:「病成这个样子,不生不死,痛苦非常!」
《国语辞典》:不死即伤(不死即伤)  拼音:bù sǐ jí shāng
不是死就是伤。形容死伤惨重。如:「这场车祸中的乘客不死即伤,非常悽惨。」
《國語辭典》: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到黃河心不死)  拼音:bù dào huáng hé xīn bù sǐ
(谚语)比喻不到完全绝望的地步,绝不轻言放弃。参见「不到乌江心不死」条。《官场现形记》第一七回:「这种人,不到黄河心不死,现在横竖我们总不落好,索性给他一个一不做二不休,你看如何?」《活地狱》第四回:「这些东西不到黄河心不死。刁先生,我这话可是不是?」
《國語辭典》:不到乌江心不死(不到烏江心不死)  拼音:bù dào wū jiāng xīn bù sǐ
(谚语)项羽战至乌江自刎而死之事。典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后比喻不到完全绝望,决不肯认输放弃。《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你不到乌江心不死,今已到了乌江,这心原也该死了!」也作「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到乌江不肯休」、「不到乌江不尽头」。
分類:黄河不死
《國語辭典》:不死不活  拼音:bù sǐ bù huó
死也不是,活也不成。形容毫无生气。如:「男儿当自强,像你这样不死不活的,哪能有所作为。」《老残游记二编》第三回:「心里埋怨他:『你买东西忙什么呢?先来给我送个信儿多不是好,叫人家盼望的不死不活的干么呢?』」
《國語辭典》:不死不生  拼音:bù sǐ bù shēng
超脱生死的境界。《庄子。大宗师》:「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也作「不生不死」。
《漢語大詞典》:不死面(不死麪)
茯苓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四·茯苓
分類:茯苓
《漢語大詞典》:不死牛
旧时 藏 族地区的一种高利贷形式,以牛为本贷放给农奴,牛死后仍须付利,故称“不死牛”。《新华半月刊》1959.13:“在高利贷中有一种叫‘不死牛’的,就是世世代代还不清的债,被强迫贷放了这种牛的农奴,每年要交纳一定数量的酥油,牛死后酥油照交。”
《國語辭典》:大难不死(大難不死)  拼音:dà nàn bù sǐ
难,灾难、灾祸。大难不死指遇到大灾难却能保住性命,将来必有好前程、好福气。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皆是先生阴德太重,救我一家之命,因此遇大难不死,必有后程,准定发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