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倾颇(傾頗)
不正。颇,偏。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元学闕废,荒儌倾颇, 存吾 之来, 武溪 弦歌。”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无毁无誉,不矫不阿,始终恩荣,安有倾颇。”
分類:不正
八不正见
【佛学大辞典】
(名数)八种之不正见也。一、我见,迷执实有我体也。二、众生见,迷执五众(五阴)有和合之生(即众生)也。三、寿命见,迷执实有长短之寿命也。四、士夫见,迷执众生实有士夫之用,能作一切之营务也。五、常见,迷执我身今世虽灭后世复生相续不断也。六、断见,迷执我身今世已灭更不再生即行断灭也。七、有见,迷执一切诸法为实有也。八、无见,迷执诸法皆空也。见大集经二十六。
【佛学常见辞汇】
八种不正确的见解,即我见、众生见、寿命见、士夫见、常见、断见、有见、无见。
【三藏法数】
(出大集经)
〔一、我见〕,谓众生于五阴法中,妄计有我、我所,执之为实,强立主宰,是名我见。(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我、我所者,我即众生假名,我所即五阴之身也。)
〔二、众生见〕,谓众生妄计五阴众共和合而生,是名众生见。
〔三、寿命见〕,谓众生于五阴法中,妄计我受一期果报,寿命有长有短,是名寿命见。(一期者,谓人从生至死也。)
〔四、士夫见〕,谓众生妄计我有士夫之用,而能商贾书算营农等事,是名士夫见。
〔五、常见〕,谓众生于五阴之身,妄计今世虽灭,后世复生,相续不断,是名常见。
〔六、断见〕,谓众生于五阴之身,妄计今世灭已,更不再生,则成断灭,是名断见。
〔七、有见〕,谓众生妄计一切诸法,实从因缘和合而生,执之为有,是名有见。(因缘者,眼等六根为因,色等六尘为缘也。)
〔八、无见〕,谓众生于一切诸法,妄计皆无自性,执之为无,是名无见。
(名数)八种之不正见也。一、我见,迷执实有我体也。二、众生见,迷执五众(五阴)有和合之生(即众生)也。三、寿命见,迷执实有长短之寿命也。四、士夫见,迷执众生实有士夫之用,能作一切之营务也。五、常见,迷执我身今世虽灭后世复生相续不断也。六、断见,迷执我身今世已灭更不再生即行断灭也。七、有见,迷执一切诸法为实有也。八、无见,迷执诸法皆空也。见大集经二十六。
【佛学常见辞汇】
八种不正确的见解,即我见、众生见、寿命见、士夫见、常见、断见、有见、无见。
【三藏法数】
(出大集经)
〔一、我见〕,谓众生于五阴法中,妄计有我、我所,执之为实,强立主宰,是名我见。(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我、我所者,我即众生假名,我所即五阴之身也。)
〔二、众生见〕,谓众生妄计五阴众共和合而生,是名众生见。
〔三、寿命见〕,谓众生于五阴法中,妄计我受一期果报,寿命有长有短,是名寿命见。(一期者,谓人从生至死也。)
〔四、士夫见〕,谓众生妄计我有士夫之用,而能商贾书算营农等事,是名士夫见。
〔五、常见〕,谓众生于五阴之身,妄计今世虽灭,后世复生,相续不断,是名常见。
〔六、断见〕,谓众生于五阴之身,妄计今世灭已,更不再生,则成断灭,是名断见。
〔七、有见〕,谓众生妄计一切诸法,实从因缘和合而生,执之为有,是名有见。(因缘者,眼等六根为因,色等六尘为缘也。)
〔八、无见〕,谓众生于一切诸法,妄计皆无自性,执之为无,是名无见。
八不正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论宗所说之八不正观也。(参见:八不中道)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八不中道)
(术语)三论宗所说之八不正观也。(参见:八不中道)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八不中道)
八不中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八不正观、八不中观。中道,就所作之理而言。正观中观,就能證之智而言。又对于偏,谓之中。对于邪,谓之正。三论宗以之为至极之宗旨。八不者: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出之八句四对也。反之则为生灭断常,一异去来,谓之八迷。又曰:八计,不门虽无量,今姑寄于八不而该摄一切焉。此八不为众生之得源,亦为群生之失本。悟八不,故有三乘之众生。迷八不,故有六趣之纷然。但因悟有高下,迷有浅深,故成六趣之别,三乘之异。何则?诸佛说法,不出真世二谛。真世二谛,该摄一切之佛法。佛说此二谛,使众生依世谛而成方便,依真谛而得般若也。然众生于此二谛,每执八迷,不得方便般若。故今就真世谛,破各八迷,以显二谛之中道焉。不者,有泯之义,有破之义。就体言,谓之泯;就情言,谓之破。是言虽属空门,其意则在于显中。如成论师,乃单就世谛以明真谛之中道。嘉祥师,则依本业经,就真世二谛,而各明八不之中道。其言曰:破世谛之八迷,治凡夫之有病;破真俗八迷,治大乘中方广道人之空病。一、不生不灭,先言俗谛之中道。俗谛之生灭,非实生实灭,但由因缘而假生,依因缘而假灭,故不生不灭也。是之谓世谛中道,如外道小乘,违此不生不灭之中道,而执世谛实生实灭,故世谛堕于有之偏邪。今因破之曰不生不灭,是显世谛之中道也。次言真谛之不生不灭,对于俗谛之有假生假灭,故说真谛之假不生假不灭。何则?空以有为世谛,有以空为真谛,二谛相依相即也。可知空以有为世谛,则世谛即是假生假灭也。有以空为真谛,则真谛即假不生假不灭也。此中对于世谛之生,说真谛之不生;对于世谛之不灭,说真谛之不灭,;故世谛之生灭是假,真谛之不生不灭亦是假也。指此假不生假不灭,为真谛之不生不灭。不生之言,显假不灭;不灭之言,显假不生;假不生假不灭即是真谛之中道也。大乘之方广道人,不了此真谛之假不生假不灭,执真谛破世谛之假生与假灭,方为不生不灭;故真谛堕于空之偏邪,实则真谛之不生要破世谛之假生,因假生而明其为假不生。因世谛之假灭,而明其为假不灭,以显真谛之中道也。故经云:不坏假名而说诸法实相。或问何故先就不生不灭,而明中道耶?答曰:世谛以因果相生为根本,因果若成即一切皆成,因果若坏则一切皆坏。今欲正世谛因果相生之义,故先就不生不灭,而论世谛之中道也。或问既说不生不灭,便足矣,何故复说断常等六事?答曰:利根者初闻即悟,无须更说,盖以世谛无性实之生灭,则病无不破;又以了因缘假名之生灭,即正无不显,故不须更说六事,但为钝根未悟宜转势而演之。又根性不同,受悟非一,自闻不生不灭而不悟,听不常不断而便悟者有之,故趣于异缘宜开别教。二、不断不常已下六事,就世谛真谛而论中道,准于以上不生不灭之中道而可解矣。今但就世谛而明之,不断不常于以上之不生不灭知世谛之因果相生,是为假生灭,非为实之生灭,即虽离性实之过,犹未免因中有果无果等之失,如僧祛计因中有果,故生,是常之义也。卫世执因中无果,是断之义也。佛法内之萨婆多,明三世常有,亦是常之义也。大众部过未无之义,以为本无今有,已有还无,是断之义也。今明真实妙有之因果,不可常不可断,故说不断不常之中道也。三、不一不异,既离世谛性实之生灭及决定之断常,犹恐堕于一异,如僧祛与大众部明因果之一体。如卫世与上座部明因果之异体,如此之一异并坏世谛因果之中道,故不断不常之次,明不一不异也。四、不来不出,惑者虽闻以上六不,而终谓决定有果,或谓自外来,或谓自内出,或执外道众生之苦乐,万物之生灭皆从自在天来,是外来之义也。复计外道苦乐之果,皆是我之自作,我之自受,是内出之义也。又如毗昙计木有火性,由性火以成事火,内出之义也。成实论明木无火性,但待缘而生,外来之义也。如是来出皆坏世谛之因果,是故说不来不出之中道也。本业璎珞经下曰:「二谛义者,不一亦不二,不常亦不断,不来亦不去,不生亦不灭。」(八不也)。涅槃经二十七曰:「十二因缘,不出不灭,不常不断,非一非二,不来不去,非因非果。」(十不也),龙树承之。智度论五曰:「如说诸法相偈,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去不来,因缘生法,灭诸戏论。」(八不也)。同七十四曰:「观一切法,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常不断,非有非无。」(十二不也)。中论归敬颂曰:「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末书多举八不而言不生不灭不去不来不一不异不断不常,是依智度论而变其次第耳)。大乘玄论卷二八不义曰:「八不者盖是诸佛之中心,诸圣之行处也。(中略)竖贯众经,横通诸论也。」中论疏二本曰:「八不者,盖是正观之旨归,方等之心骨也。定佛法之偏正,示得失之根原,迷之则八万法藏冥若夜游,悟之即十二部经如对白日。」止观六曰:「横门者,如中论八不,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一论明八门,诸经论则无量。」八宗纲要下曰:「八不妙理之风,拂妄想戏论之尘。无得正观之月,浮一实中道之水。」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八不正观,或八不中观,即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去不来。中道是中正不偏的道理的意思。
(术语)又曰:八不正观、八不中观。中道,就所作之理而言。正观中观,就能證之智而言。又对于偏,谓之中。对于邪,谓之正。三论宗以之为至极之宗旨。八不者: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出之八句四对也。反之则为生灭断常,一异去来,谓之八迷。又曰:八计,不门虽无量,今姑寄于八不而该摄一切焉。此八不为众生之得源,亦为群生之失本。悟八不,故有三乘之众生。迷八不,故有六趣之纷然。但因悟有高下,迷有浅深,故成六趣之别,三乘之异。何则?诸佛说法,不出真世二谛。真世二谛,该摄一切之佛法。佛说此二谛,使众生依世谛而成方便,依真谛而得般若也。然众生于此二谛,每执八迷,不得方便般若。故今就真世谛,破各八迷,以显二谛之中道焉。不者,有泯之义,有破之义。就体言,谓之泯;就情言,谓之破。是言虽属空门,其意则在于显中。如成论师,乃单就世谛以明真谛之中道。嘉祥师,则依本业经,就真世二谛,而各明八不之中道。其言曰:破世谛之八迷,治凡夫之有病;破真俗八迷,治大乘中方广道人之空病。一、不生不灭,先言俗谛之中道。俗谛之生灭,非实生实灭,但由因缘而假生,依因缘而假灭,故不生不灭也。是之谓世谛中道,如外道小乘,违此不生不灭之中道,而执世谛实生实灭,故世谛堕于有之偏邪。今因破之曰不生不灭,是显世谛之中道也。次言真谛之不生不灭,对于俗谛之有假生假灭,故说真谛之假不生假不灭。何则?空以有为世谛,有以空为真谛,二谛相依相即也。可知空以有为世谛,则世谛即是假生假灭也。有以空为真谛,则真谛即假不生假不灭也。此中对于世谛之生,说真谛之不生;对于世谛之不灭,说真谛之不灭,;故世谛之生灭是假,真谛之不生不灭亦是假也。指此假不生假不灭,为真谛之不生不灭。不生之言,显假不灭;不灭之言,显假不生;假不生假不灭即是真谛之中道也。大乘之方广道人,不了此真谛之假不生假不灭,执真谛破世谛之假生与假灭,方为不生不灭;故真谛堕于空之偏邪,实则真谛之不生要破世谛之假生,因假生而明其为假不生。因世谛之假灭,而明其为假不灭,以显真谛之中道也。故经云:不坏假名而说诸法实相。或问何故先就不生不灭,而明中道耶?答曰:世谛以因果相生为根本,因果若成即一切皆成,因果若坏则一切皆坏。今欲正世谛因果相生之义,故先就不生不灭,而论世谛之中道也。或问既说不生不灭,便足矣,何故复说断常等六事?答曰:利根者初闻即悟,无须更说,盖以世谛无性实之生灭,则病无不破;又以了因缘假名之生灭,即正无不显,故不须更说六事,但为钝根未悟宜转势而演之。又根性不同,受悟非一,自闻不生不灭而不悟,听不常不断而便悟者有之,故趣于异缘宜开别教。二、不断不常已下六事,就世谛真谛而论中道,准于以上不生不灭之中道而可解矣。今但就世谛而明之,不断不常于以上之不生不灭知世谛之因果相生,是为假生灭,非为实之生灭,即虽离性实之过,犹未免因中有果无果等之失,如僧祛计因中有果,故生,是常之义也。卫世执因中无果,是断之义也。佛法内之萨婆多,明三世常有,亦是常之义也。大众部过未无之义,以为本无今有,已有还无,是断之义也。今明真实妙有之因果,不可常不可断,故说不断不常之中道也。三、不一不异,既离世谛性实之生灭及决定之断常,犹恐堕于一异,如僧祛与大众部明因果之一体。如卫世与上座部明因果之异体,如此之一异并坏世谛因果之中道,故不断不常之次,明不一不异也。四、不来不出,惑者虽闻以上六不,而终谓决定有果,或谓自外来,或谓自内出,或执外道众生之苦乐,万物之生灭皆从自在天来,是外来之义也。复计外道苦乐之果,皆是我之自作,我之自受,是内出之义也。又如毗昙计木有火性,由性火以成事火,内出之义也。成实论明木无火性,但待缘而生,外来之义也。如是来出皆坏世谛之因果,是故说不来不出之中道也。本业璎珞经下曰:「二谛义者,不一亦不二,不常亦不断,不来亦不去,不生亦不灭。」(八不也)。涅槃经二十七曰:「十二因缘,不出不灭,不常不断,非一非二,不来不去,非因非果。」(十不也),龙树承之。智度论五曰:「如说诸法相偈,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去不来,因缘生法,灭诸戏论。」(八不也)。同七十四曰:「观一切法,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常不断,非有非无。」(十二不也)。中论归敬颂曰:「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末书多举八不而言不生不灭不去不来不一不异不断不常,是依智度论而变其次第耳)。大乘玄论卷二八不义曰:「八不者盖是诸佛之中心,诸圣之行处也。(中略)竖贯众经,横通诸论也。」中论疏二本曰:「八不者,盖是正观之旨归,方等之心骨也。定佛法之偏正,示得失之根原,迷之则八万法藏冥若夜游,悟之即十二部经如对白日。」止观六曰:「横门者,如中论八不,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一论明八门,诸经论则无量。」八宗纲要下曰:「八不妙理之风,拂妄想戏论之尘。无得正观之月,浮一实中道之水。」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八不正观,或八不中观,即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去不来。中道是中正不偏的道理的意思。
五不正食
【佛学大辞典】
(名数)比丘之不可食者五种:枝、叶、花、果、细末磨食。
(名数)比丘之不可食者五种:枝、叶、花、果、细末磨食。
不正见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八邪之一。反于正见也。
(术语)八邪之一。反于正见也。
不正知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误解所观之境也。唯识论六曰:「不正知于所观境谬解为性。」
(术语)误解所观之境也。唯识论六曰:「不正知于所观境谬解为性。」
不正食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制十食中之后半,如果实之类可齧嚼而食之五种之食物也。
(术语)佛制十食中之后半,如果实之类可齧嚼而食之五种之食物也。
正知入不正知住出
【三藏法数】
谓转轮王宿世曾修广大之福,其业最胜,但知入胎,不能正知住胎出胎也。(正知,犹明知也。)
谓转轮王宿世曾修广大之福,其业最胜,但知入胎,不能正知住胎出胎也。(正知,犹明知也。)
正知入住不正知出
【三藏法数】
谓独觉之人,久习多闻,其智最胜,但正知入胎住胎,不能正知出胎也。
谓独觉之人,久习多闻,其智最胜,但正知入胎住胎,不能正知出胎也。
俱不正知
【三藏法数】
谓六道众生有情之类,若福微薄者,入母胎时,或见大风大雨,或众声威逼,遂见己身入于密草稠林,住在此中,复从此出。若福厚大者,入母胎时,自见己身或处妙好园林,或居胜台殿,住在此中,复从此出。于入住出胎,皆不能知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谓六道众生有情之类,若福微薄者,入母胎时,或见大风大雨,或众声威逼,遂见己身入于密草稠林,住在此中,复从此出。若福厚大者,入母胎时,自见己身或处妙好园林,或居胜台殿,住在此中,复从此出。于入住出胎,皆不能知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不正见烦恼
【三藏法数】
谓因前疑心不了,所见不正,以不正故,遂起邪见,含藏结缚,而生烦恼,故名不正见烦恼。
谓因前疑心不了,所见不正,以不正故,遂起邪见,含藏结缚,而生烦恼,故名不正见烦恼。
不正知随烦恼
【三藏法数】
谓于法邪解,远离正知,背觉合尘,以妄为真,恼乱其心,是名不正知随烦恼。
谓于法邪解,远离正知,背觉合尘,以妄为真,恼乱其心,是名不正知随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