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泉州莆田人,字不欺。昭宗乾宁间登进士第。后为荆南节度使成汭掌书记。所草文书,援笔而就,辞采粲然,朝廷重之。后因汭生日,淮南帅杨行密赠《初学记》,准谓乃轻汭之举,宜移书责之。汭不纳,准遂请去职。汭怒,潜使人杀之。准长于笺奏,集所作为《刘表军书》,已佚。又能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不欺,荥阳(今属河南)人。昭宗乾宁时登进士第,后为荆南节度使成汭辟为从事,每为汭草文书。拟《为荆南节度使成汭乞归本姓表》,援笔而成,朝廷重之。后汭生日,淮南节度使杨行密赠《初学记》,准以为乃轻汭之举,宜移书责让。汭不纳,准遂请解职。汭怒,潜使人杀之。生平事迹散见《北梦琐言》卷七、《五代史补》卷一、《旧五代史》卷六〇、《新唐书·艺文志四》、《唐才子传》卷一〇。准长于笺奏,以文自负,尝集所作为3卷,号《刘表军书》。《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渚宫集》1卷,《诗薮》杂编卷二记《郑准集》2卷,皆已佚。《全唐诗》存诗5首及断句1联。
全唐文·卷八百四十一
准字不欺。乾宁中举进士。荆南节度使成汭辟为推官。后为汭所杀。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杨虞仲,字少逸,青神(今属四川)人。自号不欺子,晚号老圃。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进士。孝宗淳熙六年(一一七九),知巴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二九)。除直秘阁、知夔州(《攻愧集》卷三九《除直秘阁知夔州制》)。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为夔路提举常平(《宋会要辑稿》食货六八之九一)。又为利路提刑摄兴州(《宋史》卷三九八《丘崇传》)。官至中大夫充秘阁修撰。《宋元学案补遗》卷七二有传。
赵康年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八七八
赵康年,潼川府中江(今四川中江)人。自号不欺子。嘉定间为文林郎。
《漢語大詞典》:逆信
事先即相信别人诚实不欺。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体别:“信者逆信,诈者逆诈。” 刘昞 注:“推己之信,谓人皆信,而诈者得容为伪也;推己之诈,谓人皆诈,则信者或受其疑也。”
《國語辭典》:童叟无欺(童叟無欺)  拼音:tóng sǒu wú qī
对待小孩和老人的态度一样,不会欺瞒。《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他这是招徕生意之一道呢!但不知可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字样没有?」
《国语辞典》:实不相瞒(实不相瞒)  拼音:shí bù xiāng mán
开诚布公,不欺骗隐瞒任何实际情形。《儒林外史》第一四回:「实不相瞒,在此选书,东家包我几个月,有几两银子束修,我还要留著些用。」《文明小史》第一九回:「好汉不论出身低,实不相瞒,我这贱内,就是这里头出身。」
《国语辞典》:贵不凌贱(贵不凌贱)  拼音:guì bù líng jiàn
富贵的人不欺压凌侮卑贱的人。《晏子春秋。内篇。问上》:「昔吾先君桓公能任用贤,国有什伍,治遍细民,贵不凌贱,富不傲贫。」
《国语辞典》:老少无欺(老少无欺)  拼音:lǎo shào wú qī
从老人到幼童都不欺骗。如:「这家南北杂货行挂著『老少无欺』的牌子,招来了不少顾客。」
《国语辞典》:不侮暗室  拼音:bù wǔ àn shì
虽独处暗室,亦居心端正。形容坦诚不欺。《南史。卷七○。循吏传。阮长之传》:「长之固遣送曰:『一生不侮暗室。』」也作「不欺暗室」。
《漢語大詞典》:不吐不茹
《诗·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 仲山甫 ,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彊御。”后以“不吐不茹”形容人正直不阿,不欺软怕硬。旧唐书·李大亮传论:“及 高祖 临朝,諫舞胡鸣玉,怀不吐不茹之节,存有始有卒之规,可谓危矣。” 明 张居正 《答宣大王巡抚言蓟边要务》:“其人达於事理,不吐不茹, 萧 规 曹 随,必获同心之济,故用 陈 公。”
《國語辭典》:大虫不吃伏肉(大蟲不吃伏肉)  拼音:dà chóng bù chī fú ròu
老虎不吃因畏惧而慑伏的动物的肉。比喻对于降服的人,不应该赶尽杀绝。《水浒传》第二回:「我若拿他去解官请赏时,反教天下好汉们耻笑我不英雄。自古道:『大虫不吃伏肉。』」
《国语辞典》:实话实说(实话实说)  拼音:shí huà shí shuō
说真话而不欺瞒。如:「你实话实说,把经过情形告诉我。」
《國語辭典》:没添货(沒添貨)  拼音:méi tiān huò
真情意、毫无虚伪。元。汤式〈劝妓女从良红舒套。尾声〉:「咱两个没添货的姻缘厮成就,天长地久,鸾交凤友,再不教你鸣珂巷路儿上走。」也作「无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