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不敏  拼音:bù mǐn
1.行动缓慢,不敏捷。《梁书。卷三三。张率传》:「相如工而不敏,枚皋速而不工。」
2.自谦之词。如:「敬谢不敏」。《论语。颜渊》:「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老夫不敏,未之前闻。」
《漢語大詞典》:重迟(重遲)
迟钝;迟缓;很不敏捷。荀子·修身:“卑溼重迟贪利,则抗之以高志。” 杨倞 注:“重迟,宽缓也。”汉书·杜周传:“ 周 少言重迟,而内深次骨。” 颜师古 注:“迟谓性非敏速也。” 汉 袁康 越绝书·计倪内经:“不先蓄积,士卒数饥,饥则易伤,重迟不可战。” 宋 惠洪 冷斋夜话·靓禅师溺流诗:“渡溪,溪涨, 靚 重迟,为溪流所陷。” 明 文徵明 《送侍御吴公还朝诗叙》:“然公重迟自将,不事搏击,而能达一方之急。”
《國語辭典》:朴钝(樸鈍)  拼音:pú dùn
1.指刀、剑等器具不锐利。如:「这把刀有点朴钝,需要磨一磨了。」
2.朴实不敏。《三国志。卷三七。蜀书。庞统法正传。庞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
《漢語大詞典》:顽鲁(頑魯)
亦作“ 顽卤 ”。
(1).顽劣愚钝,不敏锐。 汉 王充 论衡·命禄:“或时下愚而千金,顽鲁而典城。”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 明 夏完淳 《刘文学感遇》诗:“小臣顽鲁质,元后谬一顾。”
(2).谓不锋利。 宋 曾巩 《送欧阳员外归觐滁州舍人》诗:“顾我齿诸本,渐磨苦顽鲁。”
(3).愚妄而粗野。 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此处官浊吏弊,人民顽卤。”
《漢語大詞典》:迟重(遲重)
(1).谨慎稳重,不浮躁。 汉 陆贾 新语·辅政:“躁疾者为厥速,迟重者为常存。” 金 元好问 中州集·崔遵:“与人交有终始,迟重少语,未尝及人短长。” 端木蕻良 《浑河的急流》:“他看着 李较 的迟重的态度,就断定他们的都齐全了。”
(2).迟钝,不敏捷。三国志·魏志·荀彧传:“ 绍 迟重少决,失在后机。”隋书·地理志中:“人性多敦厚,务在农桑,好尚儒学而伤於迟重。” 老舍 《且说屋里》:“可是报纸上只登出个迟重肥胖的人来,似乎是美中不足。”
(3).笨重,缓慢而吃力。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战车》:“及兵部造试,所费不貲而迟重难行,卒归於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夜恒见一人行步迟重,徐徐向西北去。”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窗纸边的苍蝇拖着迟重身子飞飞就无力地落在窗台上。”
(4).迟缓低沉的样子。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谣的历史》:“《大雅》《颂》,可以说没有歌谣。其故大约因为乐声的迟重,不适于谱歌谣。”
《漢語大詞典》:鄙钝(鄙鈍)
鄙陋不敏。多用为自谦之词。 三国 魏 阮籍 《辞蒋太尉辟命奏记》:“违由鄙钝,学行固野,进无和俗崇誉之高,退无静默恬冲之操。” 唐 韩愈 《上兵部李侍郎书》:“ 愈 少鄙钝,於时事都不通晓。” 宋 曾巩 《回人贺授史馆修撰状》:“宜得异能,使之实録;岂伊鄙钝,可尽形容?”
《國語辭典》:笨伯  拼音:bèn bó
1.身体肥大、行动不灵敏的人。《晋书。卷四九。羊曼传》:「大鸿胪陈留江泉以能食为谷伯,豫章太守史畴以大肥为笨伯。」
2.呆笨愚蠢的人。如:「连这么简单的事都办不好,真是个笨伯!」
《漢語大詞典》:脱敏
使(致敏者或过敏者)对致敏物不敏感或无反应。例如:借重复注射某变应原的花粉浸出液而对该花粉脱敏。
《国语辞典》:不唧𠺕  拼音:bù jī liū
1.不聪明、不敏捷。元。冯子振〈鹦鹉曲。嵯峨峰〉曲:「嵯峨峰顶移家住,是个不唧𠺕樵夫。」
2.说话不停。《宋元戏文辑佚。张文举》:「烧香愿神魂,今夜三更后,梦到他处,说个不唧𠺕。」
《漢語大詞典》:谨谢不敏(謹謝不敏)
犹言敬谢不敏。用作自谦或推托之辞。不敏,不聪明,无能力。 夏衍 《谈自己》:“对于话剧‘预演’,或者‘招待参观,请予指教之类’却还是常常谨谢不敏,理由还不很明白吗?”
《國語辭典》:敬谢不敏(敬謝不敏)  拼音:jìng xiè bù mǐn
恭敬地表示不能接受,或能力不行的客气话。如:「对于你的好意,我实在敬谢不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