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病恹恹(病懨懨)  拼音:bìng yān yān
久病慵懒的样子。《董西厢》卷五:「张君瑞病恹恹担带不去。说不得凄凉,觑不得恓楚。」元。高栻〈集贤宾。倚帏屏套。醋葫芦〉曲:「这些时病恹恹骨似柴,闷昏昏心似痴。」也作「病厌厌」。
《國語辭典》:失神  拼音:shī shén
1.忽略、不注意。如:「驾驶车辆必须全神贯注,一旦失神,就容易发生危险。」2.无精打采。如:「你看他一副失神的样子,大概又失恋了。」
《漢語大詞典》:摧塌
(1).倒塌。 宋 苏轼 《乞桩管钱氏地利房钱修表忠观及坟庙状》:“近岁先臣祠庙,例皆摧塌,私家无力修葺。” 清 褚人穫 《坚瓠馀集·武侯前知》:“俄报中殿摧塌,有石碑出。”
(2).衰颓不振。 宋 王安石 《韩持国从富并州辟》诗:“咨予栖栖者,气象已摧塌。”
《國語辭典》:答飒(答颯)  拼音:dā sà
1.失意的样子。《南史。卷三三。郑鲜之传》:「今日答飒,去人辽远,何不肖之甚!」
2.零乱、破旧。宋。辛弃疾水调歌头。头白齿牙缺〉词:「坐堆豗,行答飒,立龙钟。」也作「搭飒」、「搭圾」。
《漢語大詞典》:休囚
(1).犹言失时,失运。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七:“二人皆非以甲乙丙丁休囚旺相而求吉凶者也。” 清 翟灏 通俗编·祝诵:“论衡·命禄篇:‘春夏休囚,秋冬旺相,非能为之也,天道自然。’按,阴阳家书,五行递旺于四时,凡动作宜乘旺相之气,如春三月,则木旺、火相、土死、金囚、水休,夏三月,则火旺、土相、金死、水囚、木休,故俗语以凡得时为旺相,失时为休囚也。”
(2).委靡,不振作。 清 李渔 《风筝误·请兵》:“军气休囚,武备多年偃不修,怎禁那祸生仓卒。”《天雨花》第二六回:“如何这等休囚样,令人不晓相公身。”
《國語辭典》:左倾(左傾)  拼音:zuǒ qīng
1.向左倾斜。如:「这张椅子有点左倾,小心别跌倒!」
2.思想偏激,倾向于左派。如:「左倾分子」。
《漢語大詞典》:堕容(墮容)
谓精神不振,有怠惰之色。《淮南子·兵略训》:“动无堕容,口无虚言。”后汉书·黄琬传:“常以法度自整,家人莫见墯容焉。”新唐书·李大亮传:“至妻子未始见墯容,事兄嫂以礼闻。”
《国语辞典》:脾寒  拼音:pí hán
中医上指脾阳不振而引起脾胃虚寒的病症。主要症状有腹痛、呕吐、泄泻、四肢冷等。
《漢語大詞典》:徉徉
(1).装模作样貌。徉,通“ 佯 ”。《西游记》第六三回:“那呆子意懒情疏,徉徉推托。”《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众人中﹞又有身边没钱的,假意説几句冷话,徉徉的走开去了。”一本作“佯徉”。
(2).犹恹恹。精神不振貌。 明 崔时佩 李日华《南西厢记·烧香月夜》:“移莲步出兰房,情默默,意徉徉。”
《國語辭典》:萎靡  拼音:wēi mǐ
颓丧消沉,没精打采。如:「他今天中午午睡没睡饱,精神显得非常萎靡。 」也作「委靡」。
《漢語大詞典》:疲懒(疲懶)
懒散,不振作。 宋 王安石 《送明州王大卿》诗:“属城旧吏虽疲懒,尚可挥毫敌 李舟 。” 李国文 《月食》:“但是老道奇像一头疲懒的牲口,哼了两声,又没有动静了,急得那年轻姑娘恨不能进车头里去。”
《國語辭典》:懒怠(懶怠)  拼音:lǎn dài
1.懒怠。如:「他本性懒怠,怎么说都没用。」也作「懒惰」。
2.不想动,对事物没兴趣。如:「他这些日子心情不好,话也懒怠说,死气沉沉的。」
《国语辞典》:闷厌厌(闷厌厌)  拼音:mèn yān yān
心情郁闷,精神不振的样子。元。白朴《东墙记》第二折:「我这里闷厌厌锁不住疏狂性,怎禁的独自伤情。」也作「闷淹淹」、「闷恹恹」。
《漢語大詞典》:隤堕(隤墮)
精神不振貌。朱子语类卷一○三:“ 李先生 终日危坐,而神彩精明,略无隤堕之气。”
分類:精神不振
《漢語大詞典》:踏趿
(1).形容不振作,不顺当。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艺绝:“其人曰:‘卜事甚切,先生岂误乎?’ 钱 (术士 钱知微 )云:‘请为韵语曰:两头点土,中心虚悬。人足踏趿,不肯下钱。’其人本意卖 天津桥 紿之,其精如此。”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一:“俗语以事之不振者为踏趿, 唐 人已有此语。”
(2).迟缓貌。 清 胡文英 吴下方言考卷十一:“踏趿。延缓貌。 吴中 谓人作事迟缓曰踏趿。” 石灵 《捕蝗者》:“那水牛被拉着,仰起了嘴,浑身是稀薄的泥泞,甩着尾巴,踏趿着走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