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八不思议──阿难八不思议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梵语阿难,华言庆喜。经云:佛语文殊师利言:阿难事我二十馀年,具足八种不可思议。是故,我称阿难比丘为多闻藏。(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不受别请〕,谓阿难事佛二十馀年,虽多闻第一,出诸弟子之上,动必随众,未尝受别施主之请,背众而食也。
〔二、不受故衣〕,谓阿难事佛,虽如来陈故衣服,亦不敢受也。
〔三、见不非时〕,谓阿难为佛侍者,见必以时。如佛对机说法之时,或代众发问之类,则至佛所;非此之时,则不往见也。
〔四、见女人不生欲心〕,谓阿难事佛,远离贪爱,无诸欲想,随侍应供出入,见诸女人及天龙女,不生染著之心也。
〔五、法不再问〕,谓阿难事佛,闻所说十二部经,一经于耳,即能解悟,不假再问。如泻各瓶之水,置之一瓶,皆能受持也。(十二部经者,一契经、二重颂、三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十自说、十一方广、十二授记也。)
〔六、知佛所入定〕,谓阿难事佛,虽未获得知他心智,常知如来所入诸定,鉴何等机,而说何等法要也。
〔七、知众会得益〕,谓阿难事佛,凡一切众生到于佛所闻说法要,有现在能得圣果者,及有后时得者,有得人身、天身者,随其获益,所證不同之相,悉能知之也。
〔八、悉知佛所说法〕,谓阿难事佛,闻如来所说之法,虽根器有大小不同,教法有偏圆之异,而秘密之意,悉能了知也。
十种不思议法
【三藏法数】
(出菩萨藏正法经)
思即心思,议即口议。谓十种法皆不可心思口议也。
〔一、最胜身相不思议〕,谓如来身相,最胜清净,积集无量福智,严具一切胜妙功德,如大圆镜,现众色像,如虚空界,普摄一切,令诸众生,超越分别,离诸疑悔,信解清净,发希有想,故名最胜身相不思议。
〔二、妙好音声不思议〕,谓如来于众会之中,所出音声,随宜说法,皆为调伏一切众生,作诸善利,令其各得解了,咸生爱乐,心意适悦,如师子吼,具足最胜,故名妙好音声不思议。
〔三、最上大智不思议〕,谓如来以最上大智,无碍知见,说一切法,令彼众生信解清净,发希有想,故名最上大智不思议。
〔四、微妙光明不思议〕,谓如来所有光明,广大微妙,遍照十方世界,超出诸天光曜,令一切世界众生,见光明者,信解清净,超越分别,离诸疑悔,身心喜悦,发希有想,故名微妙光明不思议。(十方者,四方四维上下也。)
〔五、圆满戒定不思议〕,谓如来身口意业,悉皆清净,大寂灭定,常自安住,圆成满足,令诸众生发希有想。亦能清净三业,修诸禅定,即得最上波罗蜜多,故名圆满戒定不思议。(三业,即身业、口业、意业也。梵语波罗蜜多,华言到彼岸。)
〔六、广大神足不思议〕,谓如来神通具足,于诸众中最为第一,若目连,若声闻,若菩萨,所有神力,皆无与如来等者,故名广大神足不思议。(目连,梵语具云目犍连,华言采菽氏。佛弟子中之最神通者也。)
〔七、如来智力不思议〕,谓如来具足最胜智慧之力,于天人世间,作狮子吼,转妙法轮,所有一切天人魔梵,悉不能与如来等者;令一切众生,如实了知,超越分别,离诸疑惑,故名如来智力不思议。(魔梵者,魔即魔王,梵即梵天也。)
〔八、无所畏不思议〕,谓如来成无上正觉,具无上胜智,于诸众中,作狮子吼,转妙法轮,得大自在,故名无畏不思议。
〔九、大悲心不思议〕,谓如来不舍一切众生,心常悲悯,无有限量。而诸众生于无住法中,不能了知。如来即运大悲之心,令其悉得觉了,信解清净,生希有想,故名大悲心不思议。
〔十、不共法不思议〕,谓如来具足一切功德智慧,于大众中,作狮子吼,转妙法轮,诸沙门、婆罗门、天人魔梵,悉不能转,令诸众生,超越分别,离诸疑惑,信解清净,发希有想,故名不共法不思议。(梵语沙门,华言勤息。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
最胜身相不思议
【三藏法数】
谓如来身相,最胜清净,积集无量福智,严具一切胜妙功德,如大圆镜,现众色像,如虚空界,普摄一切,令诸众生,超越分别,离诸疑悔,信解清净,发希有想,故名最胜身相不思议。
妙好音声不思议
【三藏法数】
谓如来于众会之中,所出音声,随宜说法,皆为调伏一切众生,作诸善利,令其各得解了,咸生爱乐,心意适悦,如师子吼,具足最胜,故名妙好音声不思议。
最上大智不思议
【三藏法数】
谓如来以最上大智,无碍知见,说一切法,令彼众生信解清净,发希有想,故名最上大智不思议。
微妙光明不思议
【三藏法数】
谓如来所有光明,广大微妙,遍照十方世界,超出诸天光曜,令一切世界众生,见光明者,信解清净,超越分别,离诸疑悔,身心喜悦,发希有想,故名微妙光明不思议。(十方者,四方四维上下也。)
圆满戒定不思议
【三藏法数】
谓如来身口意业,悉皆清净,大寂灭定,常自安住,圆成满足,令诸众生发希有想。亦能清净三业,修诸禅定,即得最上波罗蜜多,故名圆满戒定不思议。(三业,即身业、口业、意业也。梵语波罗蜜多,华言到彼岸。)
广大神足不思议
【三藏法数】
谓如来神通具足,于诸众中最为第一,若目连,若声闻,若菩萨,所有神力,皆无与如来等者,故名广大神足不思议。(目连,梵语具云目犍连,华言采菽氏。佛弟子中之最神通者也。)
如来智力不思议
【三藏法数】
谓如来具足最胜智慧之力,于天人世间,作狮子吼,转妙法轮,所有一切天人魔梵,悉不能与如来等者;令一切众生,如实了知,超越分别,离诸疑惑,故名如来智力不思议。(魔梵者,魔即魔王,梵即梵天也。)
无所畏不思议
【三藏法数】
谓如来成无上正觉,具无上胜智,于诸众中,作狮子吼,转妙法轮,得大自在,故名无畏不思议。
大悲心不思议
【三藏法数】
谓如来不舍一切众生,心常悲悯,无有限量。而诸众生于无住法中,不能了知。如来即运大悲之心,令其悉得觉了,信解清净,生希有想,故名大悲心不思议。
不共法不思议
【三藏法数】
谓如来具足一切功德智慧,于大众中,作狮子吼,转妙法轮,诸沙门、婆罗门、天人魔梵,悉不能转,令诸众生,超越分别,离诸疑惑,信解清净,发希有想,故名不共法不思议。(梵语沙门,华言勤息。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
凡所求事,皆不思议门
【三藏法数】
观自在仪轨等经,皆说行人欲求所愿成就时,用四种物,一者弓箭及数珠、袈裟等,二者雌黄等种种药物,三者河岸上土作狮子、孔雀等禽兽之形,四者或塑画雕刻佛、菩萨、明王等像,置于坛中,如法诵咒,若得火焰出时,或手执,或涂身等,即得飞腾虚空,游诸世界,供养诸佛,随心所乐,悉皆成就,不可思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