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不思议解脱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华严经之异名,又维摩经之异名。(参见:不可思议解脱经)
不思议变易死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不思议变易生死)
不思议变易生死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种生死之一。离三界生死之身后以至成佛之界外生死也。由烦恼之力起有漏之善恶业,由此业所感之三界五趣果报,曰分断生死,以所谓可求之菩提在实,可度之众生在实之法执即所知障为助缘,起无漏之大愿大悲业所感得之细妙殊胜果报,曰不思议变易生死。由无漏之悲愿力改转分段生死之粗身,而受细妙无限之身,故云变易,为无漏之定愿力所助,妙用难测,故名不思议。为大悲意愿所成之身,故亦云意识身。或云无漏身。亦云出过三界身。若依相宗之判,二乘之无学,回心而入大乘,则涅槃之后,直受变易身,有学之圣者,转向大乘,于初地已后亦得受变易身,若菩萨八地已上受变易身,一类智增之菩萨初地已上受变易身。若依性宗之制,则二乘之无学及菩萨之种性已上得随应而受。唯识论八曰:「不思议变易生死,谓诸无漏有分别业由所知障缘助势力所感殊胜细异熟果。由悲愿力,改转身命,无定齐限,故名变易。无漏定愿,正所资感,妙用难测,名不思议。」
【佛学常见辞汇】
菩萨修道时,因工夫进步的缘故,由前一期的心境,转移到后一期的心境时,前后的感觉,截然不同,回顾前尘,有如死后再生,故亦名为生死,然而实际上只是心的生死,并非身的生死,只算心境的一度变易,而此变易,最为神奇而不可思议,故名不思议变易生死。
不思议真言相道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无相之法身加持而作种种之声字,种种之声字成无相法身,故谓之不思议真言相之道法。大日经二曰:「佛说不思议真言相道法。」同疏七曰:「佛说不思议真言相道法者,如声闻法,解脱之中无有文字,而维摩诘不离文字说解脱相,故名不思议解脱。今此字轮亦尔,即以无相法身作种种声字,种种声字作无相法身,故名不可思议真言相也。」
不思议神通境界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具名,佛说大乘不思议境界经,三卷,赵宋施护译。佛住法界光明菩萨宫,入普遍光明三摩地,而放大光明,殑伽沙之菩萨云集,妙吉祥菩萨入无垢普光三摩地,现大神变而来,普华幢天子问修何法,而得如是神通,佛以四种之四法答之,又说妙吉祥最初发心转女成男之因缘。
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秦罗什译。佛在祇陀林中,淫女弃一小儿于路边,众皆往观,佛诣其所作种种问答,次使现通,诸天蒙光皆来集,因名不思议光。佛为波斯匿王说其往因,并授记。
不思议光菩萨所问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之异名。
不思议慧菩萨
【佛学大辞典】
(菩萨)此菩萨在胎藏界曼荼罗除盖障院最下端。梵名阿惹底也么底娜多,密号曰难测金刚。为权实不二智不可思议之主。菩萨形,肉色,左手持莲,上安珠,右手举臂,掌向内,坐赤莲上。
不思议功德诸佛所护念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二卷,失译。有千一百二十佛之名。
不思善不思恶
【佛学大辞典】
(术语)绝善恶之思量也。无门关廿三则曰:「六祖因明上座趁至大庾岭,祖见明至,即掷衣钵于石上。云:此衣表信,可力争耶?任君将去。明遂举之,如山不动,踟蹰悚慄。明曰:我来求法,非为衣也,愿行者开示。祖云: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明当下大悟,遍体汗流。」
文殊说不思议境界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境界经之略名。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二卷,唐菩提流支译。大宝积经第三十五善德天子会之别译。
名号不思议
【佛学大辞典】
(术语)弥陀之名号,为恶人成佛之法,其功德之广大无边不可思议,故谓之名号不思议。
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之略名。
如来不思议法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阿字本不生之理。大日经五曰:「说如是音声已,还入如来不思议法身。」义释十二曰:「此不思议,梵云阿真底。有阿声,意明从阿而出又从阿而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