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不思议慧童子
【佛学大辞典】
(菩萨)胎藏界曼荼罗文殊院南端有五奉教者,在其中央。八大童子之一也。或以为是此五奉教之总名。为天女童子形,一髻,肉色,两手持杖,杖头有半月,上有星形,跪于莲上。
不思议薰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无明薰炙真如而生妄法,谓之不思议薰。是真如为无为坚实之法,不可薰,而能受薰,故云不思议。楞伽经一曰:「不思议薰,不思议变,是现识因。」同注解曰:「薰谓薰炙,变谓转变,言不思议薰者,全真成妄也。言不思议变者,全理成事也。」起信论义记下本曰:「不思议薰者,谓无明能薰真如,不可薰处而能薰故名不思议薰,又薰即不薰,不薰之薰名不思议薰。」
不思议疏
【佛学大辞典】
(书名)解释大日经第七卷之疏也。为唐灵妙寺沙门不可思议法师所著,有二卷,附于大日经疏之后。
不思议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智慧。深广而不可思议故云。
不思议空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證不思议空之理之实智也,以佛此智断烦恼。胜鬘经曰:「不思议空智断一切烦恼藏。」
不思议解脱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华严经,维摩经所明之法门也,(参见:不可思议解脱法门)
不思议业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智净相之对。还于清净本觉上之业用也。依智净相而本觉之德用现,能为一切胜妙之境界也。即无量功德之相,常无断绝,应众生之机类,而使得种种之利益业用之不可思议也。
【三藏法数】
谓依智净相,能作一切胜妙境界,无量功德之相,常无断绝,随众生根,种种示现,令得利益,是名不思议业相。
不思议缘起
【佛学大辞典】
(术语)曼荼罗之法,以三密之方便为缘,行者之观心为因,而现普门海会诸佛之境界。曾非思议之境,故云不思议缘起。
不思议境界分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方广佛华严经不思议境界分之略名。
不思议境界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之略名。
不思议解脱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华严经之异名,又维摩经之异名。(参见:不可思议解脱经)
不思议变易死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不思议变易生死)
不思议变易生死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种生死之一。离三界生死之身后以至成佛之界外生死也。由烦恼之力起有漏之善恶业,由此业所感之三界五趣果报,曰分断生死,以所谓可求之菩提在实,可度之众生在实之法执即所知障为助缘,起无漏之大愿大悲业所感得之细妙殊胜果报,曰不思议变易生死。由无漏之悲愿力改转分段生死之粗身,而受细妙无限之身,故云变易,为无漏之定愿力所助,妙用难测,故名不思议。为大悲意愿所成之身,故亦云意识身。或云无漏身。亦云出过三界身。若依相宗之判,二乘之无学,回心而入大乘,则涅槃之后,直受变易身,有学之圣者,转向大乘,于初地已后亦得受变易身,若菩萨八地已上受变易身,一类智增之菩萨初地已上受变易身。若依性宗之制,则二乘之无学及菩萨之种性已上得随应而受。唯识论八曰:「不思议变易生死,谓诸无漏有分别业由所知障缘助势力所感殊胜细异熟果。由悲愿力,改转身命,无定齐限,故名变易。无漏定愿,正所资感,妙用难测,名不思议。」
【佛学常见辞汇】
菩萨修道时,因工夫进步的缘故,由前一期的心境,转移到后一期的心境时,前后的感觉,截然不同,回顾前尘,有如死后再生,故亦名为生死,然而实际上只是心的生死,并非身的生死,只算心境的一度变易,而此变易,最为神奇而不可思议,故名不思议变易生死。
不思议真言相道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无相之法身加持而作种种之声字,种种之声字成无相法身,故谓之不思议真言相之道法。大日经二曰:「佛说不思议真言相道法。」同疏七曰:「佛说不思议真言相道法者,如声闻法,解脱之中无有文字,而维摩诘不离文字说解脱相,故名不思议解脱。今此字轮亦尔,即以无相法身作种种声字,种种声字作无相法身,故名不可思议真言相也。」
不思议神通境界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具名,佛说大乘不思议境界经,三卷,赵宋施护译。佛住法界光明菩萨宫,入普遍光明三摩地,而放大光明,殑伽沙之菩萨云集,妙吉祥菩萨入无垢普光三摩地,现大神变而来,普华幢天子问修何法,而得如是神通,佛以四种之四法答之,又说妙吉祥最初发心转女成男之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