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不忍释手(不忍释手)  拼音:bù rěn shì shǒu
不舍得从手中放下、心中割舍不下。如:「刚买一对玉环,晶莹剔透,不忍释手。」《儒林外史》第一回:「危素受了礼物,只把这本册页看了又看,爱玩不忍释手。」
《分类字锦》:不忍锢人(不忍锢人)
后汉书袁安传徵为河南尹政号严明然未曾以臧罪鞫人常称曰兄学仕者高则望宰相下则希牧守锢人于圣世尹所不忍为也闻之者皆感激自励在职十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
分类:京尹
《分类字锦》:不忍食糕
刘宾客嘉话录袁师德给事中高之子九日宴客出糕谓坐客曰某不用吃请诸公食俛首久之盖以父名高故不忍食糕也
分类:重阳
《分类字锦》:不忍醒别
长孙佐辅 别友人诗 愁多不忍醒时别,想极还寻静处行。
分类:离别
《國語辭典》:惨不忍睹(慘不忍睹)  拼音:cǎn bù rěn dǔ
形容情状悽惨,令人不忍目睹。如:「车祸现场,血肉横飞,令人惨不忍睹。」
《國語辭典》:惨不忍闻(慘不忍聞)  拼音:cǎn bù rěn wén
形容情状悽惨,使人不忍听闻。《狮子吼》第二回:「或父呼子,或夫觅妻,呱呱之声,草畔溪间,比比皆是,惨不忍闻!」
《漢語大詞典》:惨不忍言(慘不忍言)
不忍心把悲惨情形说出口。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五章:“最近数年,百姓死亡流离,如水愈深,如火愈热,往往赤地千里,炊烟断绝,易子而食,惨不忍言。”
《國語辭典》:爱不忍释(愛不忍釋)  拼音:ài bù rěn shì
喜爱得舍不得放手。《文明小史》第五五回:「湘兰接在手中,做出爱不忍释的样子,说:『实实出色,只怕上海寻勿出第二只格哉!』」《孽海花》第一五回:「彩云一面赏玩,爱不忍释,一面就道:『这是那里说起!……。』」
《分类字锦》:人不忍欺
后汉书卓茂传迁密令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
分类:教化
《國語辭典》:目不忍睹  拼音:mù bù rěn dǔ
形容情况极悲惨,令人不忍看视。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偃仰僵仆者,令人目不忍睹。」也作「目不忍视」。
《漢語大詞典》:目不忍见(目不忍見)
见“ 目不忍视 ”。
《國語辭典》:目不忍视(目不忍視)  拼音:mù bù rěn shì
形容情况极悲惨,令人不忍看视。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卷一九。丹台记》:「又导观诸狱,景象甚惨、目不忍视,狼狈而走。」也作「目不忍睹」。
《國語辭典》:目不忍视(目不忍視)  拼音:mù bù rěn shì
形容情况极悲惨,令人不忍看视。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卷一九。丹台记》:「又导观诸狱,景象甚惨、目不忍视,狼狈而走。」也作「目不忍睹」。
《漢語大詞典》:忍忍
犹不忍。后汉书·文苑传上·崔琦:“客哀其志,以实告 琦 ,曰:‘将军令吾要子,今见君贤者,情怀忍忍,可亟自逃,吾亦於此亡矣。’” 李贤 注:“忍忍,犹不忍也。”
分類:不忍
《國語辭典》:不忍  拼音:bù rěn
1.不能忍耐、不能忍受。《论语。卫灵公》:「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汉。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高论尧舜之道。不忍桀纣之性。」
2.不忍心。晋。干宝 晋纪总论:「以至于太王,为戎翟所逼,而不忍百姓之命,杖策而去之。」《官场现形记》第二○回:「大人限他们三个月叫他们戒烟,宽之以期限,动之以利害,不忍不教而诛。」
《國語辭典》:不舍(不捨)  拼音:bù shě
不放弃、不停、持续不断。《三国演义》第二八回:「玄德曰:『吾初见子龙,便有留恋不舍之情。今幸得相遇!』」《红楼梦》第五八回:「也有说无人可投的;也有说恋恩不舍的。所愿去者止四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