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5,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反仄
栖屑
竦踊
乱跳
困扰
内疚
乘乱
仿偟
杌隉
弗豫
洒淅
劓刖
乱危
危厉
悬旆
《漢語大詞典》:反仄
(1).辗转不安。《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僻处西馆,未奉闕廷,踊跃之怀,瞻望反仄。” 南朝 梁 张率 《白紵歌辞》之三:“愁来夜迟犹叹息,抚枕思君终反仄。” 宋 司马光 《答陈监簿书》:“ 光 实何人,敢受此赐,反仄愧汗,无地自处。”
(2).动荡不定。新唐书·郭晞传:“ 河中 军乱, 子仪 召首恶诛之,其支党犹反仄。”资治通鉴·唐明宗天成二年:“朝廷虽知 房知温 首乱,欲安反仄,癸巳,加 知温 兼侍中。”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旦偶有反仄蠢动,专閫文吏,朝发夕至,朝扑夕灭。”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四:“宜开诚心,安反仄。”
《國語辭典》:栖屑(棲屑)  拼音:qī xiè
往来奔波不定。《北史。卷三八。裴骏传》:「高尚之事,非敢庶几,但京师辽远,实惮于栖屑耳。」唐。杜甫〈咏怀诗〉二首之一:「疲苶苟怀策,栖屑无所施。」
分類:奔忙不安
《漢語大詞典》:竦踊(竦踴)
亦作“ 竦踊 ”。
(1).企望貌。 三国 魏 曹丕 《弹棋赋》:“于时观者,莫不虚心竦踊,咸侧息而延佇。” 南朝 宋 谢灵运 《七夕咏牛女》:“徒倚西北庭,竦踊东南观。” 宋 司马光 《九月十一日夜雨宿南园》诗:“临风徒竦踊,志愿焉能谐?”
(2).跳跃;腾跃。竦,通“ 耸 ”。南齐书·始安贞王遥光传:“ 遥光 大怒,於牀上自竦踊,使杀 歷生 儿。” 唐 白居易 《贺云生不见日蚀表》:“感贺忻戴,倍万常情,无任忭跃竦踊之至。”
(3).涌现貌。 宋 叶适 《瑞安县重建厅事记》:“民来观者,倾动惊骇,忘其百年之陋,而以为今日之瑰杰丽伟,竦踊而独出也。”
(4).焦躁不安的样子。晋书·傅玄传:“ 玄 天性峻急,不能有所容;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简,整簪带,竦踊不寐,坐而待旦。” 唐 王维 《与工部李侍郎书》:“古人有此,今也未闻,所以竦踊惕息,通夕不寐。”
(5).振奋;振作。 明 高启 《四臣论》:“使强者不敢伤,谗者不敢毁,则彼必竦踊风生,刺举无避,以尊朝廷之势,而大姦可除矣。”
(6).犹怂恿。竦,通“ 怂 ”。 宋 洪迈 《夷坚乙志·疗蛇毒药》:“﹝道人﹞曰:‘此人死矣,我有药能疗,但恐毒气益深,或不可活;诸君能相与证明,方敢为出力。’众咸竦踊劝之。”
《国语辞典》:乱跳(乱跳)  拼音:luàn tiào
1.不规则的跳动。如:「不要让小孩子在弹簧床上乱跳,以免发生危险。」
2.形容焦躁不安的样子。《红楼梦》第三四回:「早已急的乱跳,赌身发誓的分辨。」
《國語辭典》:困扰(困擾)  拼音:kùn rǎo
1.为难、烦扰。如:「这个问题困扰他好久,如今总算解决了。」
2.麻烦、难题。如:「为了筹措创业基金,给亲友带来许多困扰。」
《國語辭典》:内疚(內疚)  拼音:nèi jiù
内心自觉惭愧不安。如:「由于个人的疏忽,造成公司重大损失,让他感到很内疚。」三国魏。嵇康〈幽愤诗〉:「惩难思复,心焉内疚。」晋。陶渊明〈荣木〉诗:「我之怀矣,怛焉内疚。」
《国语辞典》:乘乱(乘乱)  拼音:chéng luàn
趁著慌乱不安的时候。《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潞兵乘乱,大队赶来,多四散落荒而走。」
《漢語大詞典》:仿偟
亦作“ 仿徨 ”。
(1).因心神不安或犹豫不决而来回走动。国语·吴语:“王亲独行,屏营仿偟於山林之中。”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帝感悟之,夜起仿偟,为思所纳,卒多有所降宥。” 清 唐景煌 《出塞》诗:“坚冰不可渡,駑马停仿偟。”
(2).指心神不安或犹豫不决。《楚辞·九叹·思古》:“旦徘徊於长阪兮,夕仿偟而独宿。” 王逸 注:“夕暮独宿山谷之閒,忧且惧也。”新唐书·藩镇传·朱滔:“初, 滔 以 刘怦 忠力,使留守,及败,疑图己,仿徨不敢入。” 茅盾 《幻灭》十一:“在苦闷仿徨的时候, 静 一定要去找她的‘慧姊姊’,因为 慧 的刚毅有决断,而且通达世情的话语,使她豁然超悟,生了勇气。”
(3).周游;流荡。汉书·司马相如传上:“观乎 成山 ,射乎 之罘 ,浮 勃澥 ,游 孟诸 ……秋田乎 青丘 ,仿偟乎海外。”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初,太子之捨家也,仿偟山泽,栖息林泉,时 浄饭王 乃命五人随瞻侍焉。”
《国语辞典》:杌隉  拼音:wù niè
动摇不安。形容危险。《书经。秦誓》:「邦之杌隉,曰由一人。」汉。孔安国。传:「杌隉,不安,言危也。」也作「兀臬」、「兀臲」、「阢隉」。
《漢語大詞典》:弗豫
不安乐。书·金縢:“既克 商 二件,王有疾,弗豫。” 孔 传:“ 武王 有疾,不悦豫。”后因以称帝王有病。 宋 苏轼 《富郑公神道碑》:“ 仁宗 弗豫,大臣不得见,中外忧恐。”清史稿·礼志二:“帝弗豫,遗命罢郊配。”
《國語辭典》:洒淅  拼音:xiǎn xī
1.寒冷。《黄帝内经素问。卷一七。调经论》:「洒淅起于毫毛,未入于经络也。」
2.悚然惧怯。《资治通鉴。卷二四六。唐纪六十四。唐武宗会昌六年》:「适近我者非太尉邪?每顾我,使我毛发洒淅。」
《漢語大詞典》:劓刖
(1).割鼻断足。资治通鉴·唐宣宗大中四年:“杀其丁壮,劓刖其羸老及妇人,以槊贯婴儿为戏。”宋史·吕公著传:“有欲復肉刑者,议取死囚试劓刖。”
(2).危殆不安貌。 汉 王符 潜夫论·梦列:“倾倚徵邪,劓刖不安。”
《漢語大詞典》:乱危(亂危)
动乱;不安定。 汉 焦赣 《易林·无妄之晋》:“乱危之国,不可涉域。”
《漢語大詞典》:危厉(危厲)
谓惊惧不安。易·遯“係遯,有疾厉” 三国 魏 王弼 注:“繫於所在,不能远害,亦已惫矣,宜其屈辱而危厉也。” 唐 柳宗元 《对贺者》:“夫为天子尚书郎,谋无所陈,而羣比以为名,蒙耻遇僇,以待不测之诛。苟人尔,有不汗栗危厉偲偲然哉?” 宋 王禹偁 《并诰》:“祗慄危厉,若济巨海,而弗庸舟,惟其溺。”
《漢語大詞典》:悬旆(懸旆)
亦作“ 悬斾 ”。
(1).悬挂旌旗。 南朝 梁 沈约 《为安陆王谢荆州章》:“悬斾出关,徒违絳闕。”
(2).比喻心神不安。《隋书·文学传·孙万寿》:“迴轮常自转,悬斾不堪摇。” 唐 杜牧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诗:“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