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无良(無良)
(1).不善,不好。《书·泰誓下》:“ 受 克予,非朕 文 考有罪,惟予小子无良。”旧唐书·宣宗纪:“比有无良之人,於街市投匿名文书。”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近二年来,一切无耻无良之事,几乎无所不有。”
(2).没有好的。左传·桓公八年:“ 楚 人上左,君必左,无与王遇,且攻其右。右无良焉,必败。偏败,众乃携矣。” 南朝 宋 谢瞻 《张子房诗》:“四达虽平直,蹇步愧无良。” 唐 萧嵩 《奉和御制左丞相说右丞相璟赐诗》:“荷恩思有报,陈力愧无良。”
《國語辭典》:命薄  拼音:mìng bó
命运不好。《三国演义》第六九回:「命薄相穷,不称此职不敢受也。」《红楼梦》第三五回:「今日林黛玉之命薄,一并连孀母弱弟俱无。」
《國語辭典》:萧艾(蕭艾)  拼音:xiāo ài
一种臭草。比喻不肖。《楚辞。屈原。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文选。张衡。思玄赋》:「宝萧艾于重笥兮,谓蕙芷之不香。」
《國語辭典》:三迁(三遷)  拼音:sān qiān
1.多次的迁徙。清。黄遵宪潮州行〉:「一夕辄三迁,踪迹无定所。」
2.孟母为了孟子的教育,曾三次迁居的故事。参见「孟母择邻」条。后以此赞颂母亲的教养。宋。叶适 朱文昭母杨氏挽词:「义并三迁峻,书成百卷长。」
3.官职的变更。《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太史公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名垂后世。」《南史。卷二五。到彦之传》:「上又数游撝家,怀其旧德,至是一岁三迁。」
《漢語大詞典》:不贤(不賢)
(1).不贤明;无才能。论语·子张:“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韩非子·王道:“是故不贤而为贤者师,不智而为智者正。” 汉 刘歆 《移书让太常博士》:“贤者志其大者,大贤者志其小者。”
(2).不贤惠;无德行。《豆棚闲话·党都司死枭生首》:“无如 伯甫 口嘴肥甜,一心信道团练是个好人,反把妻子駡个不贤不慧,生出事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回:“説来也难,娶了一个好的来也罢了;倘使娶了个不贤的,那非但自己终身之累,就是小孩子对付晚娘也不容易。”
(3).不善,不好。吕氏春秋·察今:“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
《國語辭典》:泛滥(氾濫)  拼音:fàn làn
1.大水横流,漫溢四处。《孟子。滕文公下》:「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汉。王充《论衡。感虚》:「洪水时,泛滥中国,为民大害。」
2.浮沉。《楚辞。刘向。九叹。忧苦》:「折锐摧矜,凝泛滥兮。」
3.比喻事物不正常或过度扩散滋长。如:「毒品泛滥」。
《國語辭典》:汎滥(汎濫)  拼音:fàn làn
1.水势盛大,横流漫溢。如:「洪水横流,汎滥于天下。」
2.比喻不正常事物的扩散滋长。如:「情欲汎滥。」
《國語辭典》:泛滥(泛濫)  拼音:fàn làn
1.水势盛大,横流漫溢。《史记。卷二九。河渠书》:「为我谓河伯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
2.形容浮游的样子。晋。左思 吴都赋:「泛滥乎其上,湛淡羽仪,随波参差。」
3.比喻不正常事物的扩散滋长。如:「性泛滥」、「色情泛滥」、「毒品泛滥」、「枪枝泛滥」、「伪钞泛滥」。
《國語辭典》:不快  拼音:bù kuài
1.不高兴。《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公子行数里,心不快。」《三国演义》第六三回:「玄德见庞统去了,心中甚觉不快,怏怏而行。」
2.不舒服。《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下。华佗传》:「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食。」《西游记》第九回:「昨五日之前,梦见个和尚,手执利刃,要索僧鞋,便觉身子不快。」
3.缓慢。如:「车行不快。」
4.钝、不锐利。如:「这把刀不快。」
5.不好。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四折:「唤陈抟有甚勾当,命不快遭逢著这火醉婆娘。」
《國語辭典》:责任(責任)  拼音:zé rèn
1.所应做的本分。如:「人人都有珍惜地球资源的责任。」《红楼梦》第五一回:「这原是他的责任,生恐太太知道了说他。」
2.在道德或法律上,要求行为人就其行为之结果负责。
《國語辭典》:难处(難處)  拼音:nán chǔ
1.不容易处理。《朱子语类。卷一八。大学。传五章》:「圣贤于难处之事,只以数语尽其曲折。」
2.不容易相处。如:「脾气不好的人很难处。」
《國語辭典》:难处(難處)  拼音:nán chù
1.困难的地方。唐。李咸用 送谭孝廉赴举诗:「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老残游记》第一回:「若要此病永远不发,也没有什么难处,只须依著古人方法,那是百发百中的。」
2.灾难、祸事。如:「他做事这样心不在焉,迟早会发生难处。」
3.困境。如:「你我同在难处,应该互相帮助。」
《國語辭典》:不良  拼音:bù liáng
1.不善、不正常。如:「消化不良」。《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倘是个不良人,这样神力,如何敌得?」
2.冤家,男女对自己心上人的昵称。《宋元戏文辑佚。乐昌公主破镜重圆》:「幸干戈宁息,恐不良隐匿在林榔间。」
《國語辭典》:不良人  拼音:bù liáng rén
1.专管缉捕犯人的衙役。《醒世恒言。卷三○。李汧公穷砥遇侠客》:「三日前被小偷窃了若干财物,告知王鉷,责令不良人捕获,又拨三十名健儿防护。」《称谓录。卷二六。隶。不良人》:「缉事番役在唐称为不良人,有不良帅主之。」
2.坏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倘是个不良人,这样神力,如何敌得?」《西游记》第三六回:「长老闻言,满眼垂泪道:『可怜!可怜!这才是人离乡贱!我弟子从小儿出家,做了和尚,又不曾拜忏吃荤生歹意,看经怀怒坏禅心,……不知是那世里触伤天地,教我今生常遇不良人!』」
《漢語大詞典》:中时(中時)
(1).午时。后汉书·方术传上·李南:“明日中时应有吉问。”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肉芝﹞五月五日中时取之,阴乾百日。”陈书·儒林传·沈洙:“若其日有长短,分在中时前后。”
(2).不好也不坏的时机。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大豆:“春大豆次植穀之后,二月中旬为上时(一亩用子八升),三月上旬为中时(用子一斗),四月上旬为下时(用子一斗二升)。”
(3).古代以春、夏、秋、冬四时配木、火、金、水四行,另分立秋前十八日配土,名为“中央时”,简称“中时”。后因以泛指夏末。 唐 贾岛 《送僧》诗:“中时山果熟,后夏竹阴繁。”参阅 清 王夫之 礼记章句·月令·季夏
《國語辭典》:效尤  拼音:xiào yóu
故意仿效他人错误的行为。《左传。庄公二十一年》:「郑伯效尤,其亦将有咎。」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三。槐西杂志三》:「悲哉!彼徒见人皆相诳,从而效尤。不知天道好还,善诳者终遇诳也。」
分類:仿效不好
《國語辭典》:难闻(難聞)  拼音:nán wén
闻起来令人难以忍受。如:「屋前的水沟被垃圾堵塞住了,不仅臭味难闻,也严重影响环境卫生。」
《國語辭典》:难听(難聽)  拼音:nán tīng
1.不好听、不悦耳。如:「他唱歌像杀猪一样,真难听!」
2.不光荣、不体面。如:「这种事情说出去多难听呀!」
3.言语粗俗、刺耳。如:「他开口骂人,尽捡些难听的话。」
《漢語大詞典》:澄汰
(1).谓澄去泥滓,汰除沙砾。多用以指甄别、拣选。 南朝 梁 王筠 《望夕霁》诗:“石溜正潨潺,山泉始澄汰。” 南朝 齐 玄畅 《诃黎跋摩传》:“澄汰五部,商略异端。” 宋 欧阳修 《再论按察官吏状》:“糺举年老病患赃污不材四色之人,以行澄汰。”清史稿·选举志一:“虽定例六年甄别,长官每以閒曹,多方宽假,諭详加澄汰。”
(2).犹淘汰。除去不好的或不利的。 元 陈绎曾 诗谱·潘岳:“ 安仁 质胜於文,有古意,但澄汰未精耳。” 清 龚自珍 《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天地有四时,莫病於酷暑,而善於初秋,澄汰其繁縟淫蒸,而与之为萧疏澹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