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不论秧子(不論秧子)  拼音:bù lùn yāng zi
北平方言。指不因对方的地位而有所顾忌或惧怕。如:「管他是谁,也得较量较量,我可不论秧子!」
《漢語大詞典》:采葑采菲
喻不因其所短而舍其所长。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曰:‘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君取节焉可也。” 杜预 注:“葑菲之采,上善下恶,食之者不以其恶而弃其善,言可取其善节。” 宋 陈亮 《与章德茂侍郎书》:“旧部当尊之人,相马不失之瘦,采葑采菲取节焉。”参见“ 采葑 ”。
分類:不因所长
《漢語大詞典》:采葑
语出《诗·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葑即蔓菁,叶和根、茎都可食,但根、茎味苦。诗意谓采者不可因此连它的叶子都不要。后因以“采葑”为被人赏识器重的谦词。 宋 秦观 《谢程公辟启》:“不谓修撰给事,误赐采葑,曲加推轂。”
分類:蔓菁叶和
《国语辞典》:市无二价(市无二价)  拼音:shì wú èr jià
买卖价钱公道,同一货品的售价不因人而异。形容社会风气善良,不相欺诈。《晋书。卷五四。陆云传》:「云到官肃然,下不能欺,市无二价。」《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五。伍子胥变文》:「子胥治国五年,日月重明,市无二价,猫鼠同穴,米麦论分,牢狱无囚。」也作「市不二价」。
《国语辞典》:神色不动(神色不动)  拼音:shén sè bù dòng
面色、态度不因外在事物而改变。形容遇事镇静,临危不变。《太平广记。卷一一六。杜子春》:「俄而猛虎毒龙,狻猊狮子,蝮蠍万计,哮吼拿攫而争前欲搏噬,或跳过其上,子春神色不动。」《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翰乃谓晟道:『有敕赐相公死!』晟神色不动。」
《漢語大詞典》:酒在肚里,事在心头(酒在肚裏,事在心頭)
谚语。谓不因喝酒而糊涂误事。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二折:“我醉了,酒在肚里,事在心头,听的你把那十三年前的事説起来,我怕不与婶子一箇娃娃。”《金瓶梅词话》第八六回:“我酒在肚里,事在心头。俺丈母娘听信小人言语,駡我一篇是非。” 清 李渔 《意中缘·赚婚》:“自古道:酒在肚里,事在心头。”亦作“ 酒在口头,事在心头 ”、“ 酒在心头,事在肚里 ”。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谚语:“南都閭巷中常谚,往往有麄俚而可味者,漫记数则,如……曰‘酒在口头,事在心头’。”《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 蔡武 道:‘常言説得好,酒在心头,事在肚里,难道我真个单吃酒不管正事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