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十不善业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善恶)
【佛学常见辞汇】
十种不良善的行为。(参见:十恶)
十不善道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马鸣菩萨集。宋日称等译。
三不善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与三不善根同。
三不善根
【佛学大辞典】
(名数)贪瞋痴之三毒也。新译仁王经中曰:「治贪瞋痴三不善根,起施慈慧三种善根。」智度论六曰:「闻三善则喜,闻三不善则不欢喜。」
【佛学常见辞汇】
即贪瞋痴三毒。
大不善地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一切不善心相伴而起之二种心所法也,一无惭,二无愧。见俱舍论四。
不善
【佛学大辞典】
(杂语)违理而损害现世及未来世者,名为不善。五逆十恶是也。是在现在损害自他,在未来感苦果而损害己心身,故为不善。如三途之苦果,彼虽在现在损害身心,然更无为之招未来世之损害者,故非不善。唯识论五曰:「能为此世他世违损,故名不善。恶趣苦果,虽于此世能为违损。非于他世,故非不善。」大乘义章七曰:「恶法违损,称曰不善。」胜鬘宝窟上末曰:「十恶破戒违理,名为不善。」
四种不善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胜义不善,由真谛之实义,定不善之义也。依此义,则一切之有漏法即生死法,总为不善。以此中虽有善有不善,然皆以苦为自性,极不安稳,犹如痼疾故也。二、自性不善,无惭无愧及贪瞋痴之三不善根也。以有漏法中,此五法自体不善,犹如毒药故也。三、相应不善,与彼相应同时俱生之一切心心所也。以他之心王及心所,必与无惭无愧三不善根相应,力成不善之性,若不相应,则不然,如杂毒药之水故也。四、等起不善,身业与语业也。以此为自性不善与相应不善所引起之不善(依善起善,依恶起恶,能起所起同等,谓之等起),如饮毒药汁而生之乳故也。见俱舍论十三。
不善律仪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非律仪同。
自性不善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善恶)附录。
相应不善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善恶)
等起不善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种不善之一。与自性不善,相应不善所等起之表业,无表业,及不相应行法也。此恰如饮毒液而生之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