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41,分1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任心
疏脱
脱鞲
背诞
免责
横恣
横逸
戒体
宏覆
保存
驰辞
漫士
越绋
静静
变调
《漢語大詞典》:任心
(1).犹任意。任随心意,不受拘束。三国志·魏志·明帝纪:“ 明帝 沉毅断识,任心而行,盖有君人之至概焉。”《晋书·刘聪载记》:“ 孝成 任心纵欲,以婢为后,使皇统亡絶,社稷沦倾。”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总术:“是以执术驭篇,以善弈之穷数;弃术任心,如博塞之邀遇。” 明 杨涟 《劾魏忠贤疏》:“而皇皇天语,提起放倒,信手任心,令天下后世视皇上为何如主?” 鲁迅 《〈稽康集〉跋》:“校者一用墨笔,补阙及改字最多。然删易任心,每每涂去佳字。”
(2).任其自然而不造作。 晋 稽康 《释私论》:“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繫於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
(3).用心,尽心。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毛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大人试抚弄一过,小子任心猜度。若猜不着时,大人休得见罪。”
《漢語大詞典》:疏脱
亦作“疎脱”。
(1).粗率;轻率。北齐书·阳休之传:“ 辟彊 性疏脱,无文艺, 休之 亦引入文林馆,为时人嗤鄙焉。”北史·孙绍传:“ 绍 性抗直,每上封事,常至恳切,不惮犯忤。但天性疏脱,言乍高下,时人轻之,不见採览。” 清 恽敬 《答邓鹿耕书》:“ 江广文 十载知交,札应即復; 敬 性疏脱过甚,竟忘其别字。”
(2).放达,不受拘束。 唐 袁郊 甘泽谣·陶岘:“ 峴 之文学,可以经济;自谓疏脱,不谋宦游。” 清 陈确 《寄吴仲木书》:“弟心境亦不大恶,且疎脱性成,每不能为无益之忧。”
(3).疏忽,出纰漏。 宋 欧阳修 《论孙抃不可使契丹札子》:“臣闻古者遣使最号难才,不受以辞,许其专对,盖取其临事而敏,应卒无穷。今 抃 既不可预教以言,则将何以应卒?苟一疎脱,取笑四夷。”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龚孟鍨策问:“ 龚运干 出题疏脱,以十三宗作十四宗。”朱子语类卷五一:“如见 滕文公 ,説许多井田,也是一场疎脱。”
(4).稀疏脱落。 宋 文天祥 《新年》诗:“喜对慈颜看铺鬢,髮虽疎脱未如银。”
(5).松弛。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十·张颜书:“楷字无出 颜 柳 , 柳 虽有骨,似疎脱,少劲拔,且书体一例。”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 云间 莫廷韩 有书才而无书学,往往失於疎脱。”
(6).因疏忽而使罪犯脱逃。《清会典·刑部四·尚书侍郎职掌》:“若审明禁役并无贿纵故纵情事,果係依法看守,偶致疏脱者,拟以杖一百,徒三年。”
《漢語大詞典》:脱鞲(脱韝)
亦作“脱韝”。 本谓鹰脱离臂衣。多喻不受拘束。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今君得所附,势若脱韝鹰。” 清 孙枝蔚 《旅兴》诗:“昔如履冰狐,今如脱韝鹰。” 清 龚自珍 《同年冯文江索诗赠行》:“君辞瘴癘走挟輈,拂衣逝矣鹰脱鞲。”
见“ 脱韝 ”。
《漢語大詞典》:背诞(背誕)
违命放诞,不受节制。左传·昭公元年:“子姑忧 子晳 之欲背诞也。” 杜预 注:“ 郑子晳 杀 伯有 背命放诞,将为国难。”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刘表 背诞,不供贡职。” 唐 司空图 《复安南碑》:“方毓德以羈縻,竟凭骄而背诞。” 宋 苏辙 《殿试武举策问》:“朕以天下为度,怀柔四夷,而 西戎 背诞,腰领未得。” 章炳麟 《思乡原上》:“ 孔融 背诞之士也,其在 北海 任用轻剽之才,租赋少缓,一朝杀五部督邮,及姦民污吏滑乱市朝,弗能治也。”
《漢語大詞典》:免责(免責)
不受责备。周书·贺若敦传:“ 太祖 大悦,诸将因得免责。”
《國語辭典》:横恣(橫恣)  拼音:hèng zì
强横恣肆。《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武安又盛毁灌夫所为横恣,罪逆不道。」《新唐书。卷八七。萧铣传》:「诸将擅兵横恣,铣恐寖不制,乃阳议休兵营农,以黜其权。」
《國語辭典》:横逸(橫逸)  拼音:héng yì
豪放不受拘束。如:「他的文章横逸自然,颇受好评。」
《國語辭典》:戒体(戒體)  拼音:jiè tǐ
佛教用语。指受戒者接受戒法之后,产生一种防非止恶的功能。《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上一下》:「戒体者,所谓纳圣法于心胸。」唐。白居易〈题道宗上人十韵〉:「精洁沾戒体,閒淡藏禅味。」
《漢語大詞典》:宏覆
普遍覆盖。谓普天之下无不受其庇护。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丕大德以宏覆,援日月而齐暉。” 李善 注:“宏,普也。”
《國語辭典》:保存  拼音:bǎo cún
保管收存,使事物、性质、意义、作风等继续维持下去,不受损害或发生变化。《南史。卷二六。袁湛传》:「自念负罪私门,阶荣望绝,保存性命,以为幸甚,不谓叨窃宠灵,一至于此。」
《漢語大詞典》:驰辞(馳辭)
不受拘束地、尽情地用文辞来表述某种观点或表达某种感情。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一首赠张籍》诗:“州家举进士,选试繆所堂;驰辞对我策,章句何煒煌。” 宋 曾巩 《祭张唐公文》:“实肴於豆,实酒於觴。驰辞告诚,维以永伤。” 宋 王安石 《祭范颍州仲淹文》:“涕哭驰辞,以赞醪羞。”
《漢語大詞典》:漫士
不受世俗约束的文人。 宋 邓椿 画继卷三:“ 襄阳 漫士 米黻 ,字 元章 ,尝自述云:‘黻即芾也’,即作 芾 。” 清 吴伟业 《途中遇雪即事言怀》诗:“老宜称漫士,穷喜备残黎。”
《漢語大詞典》:越绋(越紼)
谓不受私丧的限制,在丧期参加祭天地社稷的典礼。绋,柩车之绳。礼记·王制:“丧,三年不祭,唯祭天地社稷,为越紼而行事。” 郑玄 注:“越,犹躐也。紼,輴车索。” 孔颖达 疏:“未葬之前,属紼於輴,以备火灾。今既祭天地社稷,须越躐此紼而往祭之,故云‘越紼’。云‘紼,輴车索’者,以停住之时,指其绳体则谓之紼,若在涂人挽而行之,则谓之引。”后汉书·礼仪志上:“大丧,唯天郊越紼而斋。”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八年:“如有不虞,虽越紼无嫌。”
《漢語大詞典》:静静
(1).很安静;很清净。 宋 龚鼎臣 东原录:“如 李巽 《土鼓赋》:‘土之静静,乃阴之实;土之动动,乃阳之精。’”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儒者到三更时分,扫荡胸中思虑,空空静静,与释氏之静只一般。” 刘大白 《丁宁》诗之一:“我静静地敞着我的心,翕受你那一声声的郑重丁宁。”
(2).犹言安静一下,不受外界干扰。 鲁迅 《书信集·致王冶秋》:“他暂时静静也好,但也未必就这样过下去。”
《國語辭典》:变调(變調)  拼音:biàn diào
声调的变化。在国语主要分为类变和字变二种。类变指某一调类在一定语音条件下所发生的调值变化。譬如两个上声相逢,则前者读成阳平,如「选举」、「粉笔」、「小鸟」等。字变指一、七、八、不四字在阳平、阴平和上声前读成去声,而在去声前,则读为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