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三过其门而不入(三过其门而不入)  拼音:sān guò qí mén ér bù rù
大禹治水,几次经过家门都不进去。比喻公而忘私,勤于职守。《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
《国语辞典》: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拼音:wǒ bù rù dì yù,shuí rù dì yù
(谚语)牺牲小我,解救众人。《续孽海花》第三五回:「我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嗣同当为诸君先驱,一尝地狱的滋味哩!」
《国语辞典》:春风不入驴耳(春风不入驴耳)  拼音:chūn fēng bù rù lǘ ěr
讽刺人不听忠告良言。《醒世姻缘传》第九四回:「谁知对牛弹琴,春风不入驴耳,口里阳为答应,背后依旧打点要做滑家的新郎。」
《国语辞典》:凿枘不入(凿枘不入)  拼音:zuò ruì bù rù
抵触而不相合。如:「他二人的思想南辕北辙,凿枘不入,怎可能长久合作。」
分类:抵触相合
《国语辞典》:不入调(不入调)  拼音:bù rù diào
大陆地区指不正经。也作「不著调」。
《國語辭典》:格格不入  拼音:gé gé bù rù
抵触阻隔而不相合。清。袁枚〈寄房师邓逊斋先生书〉:「以前辈之典型,合后来之花样,自然格格不入。」
《分类字锦》:蝗不入界
后汉书卓茂传迁密令数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遗平帝时天下大蝗河南二十馀县皆被其灾独不入密县界督邮言之太守不信自出案行见乃服焉
后汉书卓茂传迁密令数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遗平帝时天下大蝗河南二十馀县皆被其灾独不入密县界督邮言之太守不信自出案行见乃服焉
分类:教化县令
《國語辭典》:过门不入(過門不入)  拼音:guò mén bù rù
大禹治水时三次经过家门均不进入。见《孟子。离娄下》。比喻为公而忘私。亦泛指经过门前而不入门。《镜花缘》第四二回:「哥哥向日虽功名心胜,近来性情为何一变至此?岂有相离咫尺,竟过门不入?」
《國語辭典》: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拼音:bù rù hǔ xuè,yān dé hǔ zǐ
(谚语)不深入险境,就不能有斩获。《三国演义》第一一七回:「『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与汝等来到此地,若得成功,富贵共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四六回:「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身先士卒,古之名将皆然。」也作「不探虎穴,安得虎子」、「不入虎穴,不得虎子」、「不入兽穴,安得兽子」。
分類:取得成功
《國語辭典》:不入时宜(不入時宜)  拼音:bù rù shí yí
不合于时下的潮流、趋向。宋。费衮《梁溪漫志。卷四。侍儿对东坡语》:「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坡捧腹大笑。」也作「不合时宜」。
《國語辭典》:不合时宜(不合時宜)  拼音:bù hé shí yí
不适合时下的潮流、趋向。《汉书。卷十一。哀帝纪》:「皆违经背古,不合时宜。六月甲子制书,非赦令也,皆蠲除之。」《红楼梦》第六三回:「因我们投亲去了,闻得他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也作「不入时宜」。
《分类字锦》:不入小门(不入小门)
说苑晏子使楚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至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傧者更从大门入
分类:短小
《分类字锦》:不入公门(不入公门)
礼记袭裘不入公门郑注衣裘必当裼也
分类:
《分类字锦》:不冠不入
后汉书马援传援敬事寡嫂不冠不入庐任昉奏弹刘整臣闻马援奉嫂不冠不入泛毓字孤家无常子
《分类字锦》:曾子不入
邹阳上梁王书里名胜母曾子不入邑号朝歌墨子回车
分类:里闾
《国语辞典》:刀枪不入(刀枪不入)  拼音:dāo qiāng bù rù
形容非常强壮坚固,连刀枪都无法损伤。如:「这个厂牌的玻璃,号称刀枪不入,不禁让人想起《韩非子》中的矛盾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