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上场(上場)  拼音:shàng cháng
1.演员或运动员出场。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七。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有假面披发、口吐狼牙烟火、如鬼神状者上场。」《豆棚闲话。第八则》:「今日若要我上场,说那整段的书,万万不敢。」
2.开始进行或有所行动。《初刻拍案惊奇》卷六:「看见人家有些颜色的妇人,便思勾搭上场,不上手不休。」《红楼梦》第四五回:「不如会个夜局,又坐了更,又解了闷,今儿又是我的头家,如今园门关了,就该上场了。」
《漢語大詞典》:上场(上場)
(1).指演员或运动员出场。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有假面披髮,口吐狼牙烟火,如鬼神状者上场。”《豆棚闲话·空青石蔚子开盲》:“今日若要我上场,説那整段的书,万万不敢。”《人民日报》1982.3.14:“排球比赛时,他和学生一齐上场赛球。”
(2).泛指某种活动开始进行。红楼梦第四五回:“今儿又是我的头家,如今园门关了,就该上场了。”此指赌局开场。 燕谷老人 《续孽海花》第四七回:“等到《能仁寺》上场, 余庄儿 扮了 十三妹 ,英姿颯爽。”此指节目上演。
(3).犹言上手,得手。《初刻拍案惊奇》卷六:“看见人家有些颜色的妇人,便思勾搭上场,不上手不休。”
《国语辞典》:上场门儿(上场门儿)  拼音:shàng cháng mén ér
舞台右方的出入口,因演员大多由此登场,故称为「上场门儿」。
《国语辞典》:提著影戏人子上场(提著影戏人子上场)  拼音:tí zhe yǐng xì rén zi shàng cháng
(歇后语)好歹别戳破这层纸。影戏是藉灯光在纸幕上显出影子来的偶人戏,戳破了纸,就没戏可唱了。比喻不要揭去假面具,不要揭穿老底暴露出真相。《红楼梦》第六五回:「你不用和我花马吊嘴的。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提著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儿。你别油蒙了心,打量我们不知道你府上的事。」
《国语辞典》:上场白(上场白)  拼音:shàng chǎng bái
戏曲演出时,次要人物上场,常念五言诗二句,简要的自表身分,称为「上场白」。
《漢語大詞典》:上场门(上場門)
指开在舞台右边的门,为角色登场的出口。
《漢語大詞典》:上场诗(上場詩)
戏剧用语。脚色登场时常先念韵语数句,谓之“上场诗”。可用前人成作,亦可由剧作家自撰。其内容按人物的身份、年龄及剧情而有所不同。念过上场诗,接着便自述姓名、籍贯、身份,或交代与剧情有关的人物和情节。始于 元 , 明 清 仍之。例如: 元 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白髮刁骚两髩侵,老来灰却少年心。不思再谓皇家俸,但得自安抵万金。老夫姓 孟 ,双名 从叔 ,祖居 汴梁 扶沟县 人氏。”其中“白髮刁骚两髩侵”等四句即为上场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