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6—826 【介绍】: 唐华州下邽人,字知退,一字退之,小字阿怜。白居易弟。德宗贞元进士,一说宪宗元和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辞赋精密,文士皆师法之。卢坦镇剑南东川,辟为掌书记。府罢,归浔阳。历迁左拾遗、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撰有传奇《李娃传》。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6—826 字知退,小字阿怜,排行二十三。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白居易之弟。宪宗元和二年(807)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历左拾遗、主客员外郎、膳部郎中等职。穆宗宝历元年(825)转主客郎中,赐绯,次年冬卒。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及白居易《祭郎中弟文》。长于传奇小说,所撰《李娃传》、《三梦记》等均为传奇名篇。《全唐诗》存诗7首。《在巴南望郡南山呈乐天》较有情致。《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二
行简字知退。太子太傅居易弟。贞元末进士。元和中累迁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宝历二年卒。
尸度三行
【三藏法数】
尸,梵语具云尸罗,华言清凉,又翻为戒。此戒度有三种:一、摄律仪戒,谓持佛戒律,具众威仪;二、摄善法戒,谓身口意所作善法,皆悉摄持;三、饶益有情戒,谓以慈悲喜舍之心,与众生乐,拔众生苦,平等利益,是为尸度三行。
尸,梵语具云尸罗,华言清凉,又翻为戒。此戒度有三种:一、摄律仪戒,谓持佛戒律,具众威仪;二、摄善法戒,谓身口意所作善法,皆悉摄持;三、饶益有情戒,谓以慈悲喜舍之心,与众生乐,拔众生苦,平等利益,是为尸度三行。
忍度三行
【三藏法数】
此忍度有三种:一、耐怨害忍,谓若遇怨憎毒害,安然忍耐,无返报心;二、安受苦忍,谓若遇水火刀杖众苦所逼,恬然忍受;三、谛察法忍,谓谛审诸法,体性虚幻,而本无生灭,安然忍可,是为忍度三行。
此忍度有三种:一、耐怨害忍,谓若遇怨憎毒害,安然忍耐,无返报心;二、安受苦忍,谓若遇水火刀杖众苦所逼,恬然忍受;三、谛察法忍,谓谛审诸法,体性虚幻,而本无生灭,安然忍可,是为忍度三行。
进度三行
【三藏法数】
此进度有三种:一、被甲精进,谓起大誓愿心,修诸胜行;二、摄善精进,谓修方便行,进趣无上菩提;三、利乐精进,谓勤化众生,咸修于道,是为进度三行。
此进度有三种:一、被甲精进,谓起大誓愿心,修诸胜行;二、摄善精进,谓修方便行,进趣无上菩提;三、利乐精进,谓勤化众生,咸修于道,是为进度三行。
禅度三行
【三藏法数】
禅,梵语具云禅那,华言静虑。此禅度有三种:一、安住静虑,谓乱想不起,深入禅定;二、引发静虑,谓智慧现前,生诸功德;三、办事静虑,谓功行圆成,利益众生,是为禅度三行。
禅,梵语具云禅那,华言静虑。此禅度有三种:一、安住静虑,谓乱想不起,深入禅定;二、引发静虑,谓智慧现前,生诸功德;三、办事静虑,谓功行圆成,利益众生,是为禅度三行。
慧度三行
【三藏法数】
此慧度有三种:一、生空无分别慧,谓平等照了俗谛之法,无生灭相;二、法空无分别慧,谓平等照了真谛之法,悟性本空;三、俱空无分别慧,谓全照中道,超前二空,悉皆平等,是为慧度三行。(俗谛者,谓建立一切法也;真谛者,谓泯绝一切法也。)
此慧度有三种:一、生空无分别慧,谓平等照了俗谛之法,无生灭相;二、法空无分别慧,谓平等照了真谛之法,悟性本空;三、俱空无分别慧,谓全照中道,超前二空,悉皆平等,是为慧度三行。(俗谛者,谓建立一切法也;真谛者,谓泯绝一切法也。)
方便度三行
【三藏法数】
此方便度有三种:一、进趣果向方便,谓修诸功德,回向佛果;二、巧会有无方便,谓能善巧融会真俗二谛之理;三、不舍不受方便,谓拔济众生,了达能所皆空,而不舍离,是为方便度三行。
此方便度有三种:一、进趣果向方便,谓修诸功德,回向佛果;二、巧会有无方便,谓能善巧融会真俗二谛之理;三、不舍不受方便,谓拔济众生,了达能所皆空,而不舍离,是为方便度三行。
愿度三行
【三藏法数】
此愿度有三种:一、求菩提愿,谓自求佛果;二、利乐他愿,谓救度一切众生;三、外化愿,谓外化有情,亦起自利利他之愿,是为愿度三行。
此愿度有三种:一、求菩提愿,谓自求佛果;二、利乐他愿,谓救度一切众生;三、外化愿,谓外化有情,亦起自利利他之愿,是为愿度三行。
力度三行
【三藏法数】
力即力用。谓此力度有三种:一、思择力,谓思惟拣择一切善法,而得其力;二、修习力,谓修行数习殊胜妙行,證得其力;三、变化力,谓神通力用,化度众生,是为力度三行。
力即力用。谓此力度有三种:一、思择力,谓思惟拣择一切善法,而得其力;二、修习力,谓修行数习殊胜妙行,證得其力;三、变化力,谓神通力用,化度众生,是为力度三行。
智度三行
【三藏法数】
此智度有三种:一、无相智,谓观达一切诸法性本自空;二、受用法乐智,谓修行證得一切种智,恒自受用,得大自在;三、成熟有情智,谓教化饶益一切众生,成就道果,是为智度三行。(一切种智,谓知一切道,知一切种,即佛智也。)
此智度有三种:一、无相智,谓观达一切诸法性本自空;二、受用法乐智,谓修行證得一切种智,恒自受用,得大自在;三、成熟有情智,谓教化饶益一切众生,成就道果,是为智度三行。(一切种智,谓知一切道,知一切种,即佛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