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三藏
【佛学大辞典】
(术语)Tripit!aka,经律论也。此三者,各包藏文义,故名三藏。经说定学,律说戒学,论说慧学。因之而通三藏达三学者,称为三藏。特为真谛玄奘等翻译师之称号。其梵名一一列之于下。一、素呾缆藏Su%trapit!aka,旧曰修多罗藏,译曰綖,圣人之言说,能贯穿诸法,如綖之贯花鬘,故喻之以綖。然经者训常训法,以圣人之言而名之。且经之持纬恰具綖之义,故译家易綖以经。二、毗奈耶藏Vinayapit!aka,旧作毗尼藏,译曰灭。灭三业过非之义。别名优婆罗叉,译曰律,毗奈耶之教能诠律,故别名谓之律。三、阿毗达磨藏Abhidharmapit!aka,旧作阿毗昙藏,新译曰对法,以对观真理之胜智而名。旧译无比法,亦称胜智而谓为无比。此藏生对观涅槃之无比胜智,故名阿毗达磨。别名优婆提舍,译曰论,论诸法之义。此藏所诠论诸法之性相,而生胜智,故别名为论。此三藏有三种:一、小乘之三藏,二、大乘之三藏,三、大小之三藏。
【佛学大辞典】
(名数)谓大小乘各经律论也。(参见:三字部三藏)
【佛学常见辞汇】
修多罗藏、毗奈耶藏、阿毗达磨藏。修多罗藏即是经藏,为佛所说的经文;毗奈耶藏即是律藏,为佛所制的戒律;阿毗达磨藏即是论藏,为佛弟子所造的论。
【三藏法数】
(出翻译名义)
三藏者,谓经律论,各各含藏一切文理,故皆名藏。
〔一、修多罗藏〕,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合也。谓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故名契经也。
〔二、毗柰耶藏〕,梵语毗柰耶,华言律,又云善治。谓能治众生之恶,如世法律则能断决重轻之罪,故名律也。
〔三、阿毗达磨藏〕,梵语阿毗达磨,亦名阿毗昙,华言论。论者,论议也。瑜伽论云:问答决择诸法性相,故名论也。(梵语瑜伽,华言相应。)
小乘三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部之阿含经等为经藏,四分五分十诵律等为律藏,六足发智论等为论藏。此三藏之根本皆佛说,于佛入灭时分部帙而结集者。佛所说之大乘,义理之分际远异于小乘,故于别处结集之而单名摩诃衍藏Maha%ya%napit!aka,以对小乘之三藏。是智度论之意也。智度论百曰:「如摩诃迦叶于耆阇崛山中集三藏,佛灭度后文殊师利弥勒诸大菩萨,亦将阿难集是摩诃衍。(中略)三藏是声闻法,摩诃衍是大乘法。」法华经安乐行品曰:「贪著小乘三藏学者。」天台据之,于四教之中呼小乘教为三藏教。然于小乘宗之中如经量部不许佛说之论藏。谓论藏者如来灭后弟子之所说。故世亲于俱舍论之初叙有部宗之义曰:「离择法定无馀能灭诸惑胜方便,由惑世间漂有海,因此传,佛说对法。」此依经量部之意示论藏之佛说,非己所信,故置传字者。因而众贤于正理论之初痛驳之。今案结集小乘之三藏以三藏为小乘之别名,虽在佛灭后,而佛在世时,其教法中既有三藏分别之存在,其證文不一。智度论百曰:「佛在世时无有三藏名,但有持修多罗比丘,持毗尼比丘,持摩多罗迦Ma%tr!ka比丘。」(摩多罗迦论藏之异名也)。毗奈耶杂事十四曰:「缘在室罗伐罗城,时有苾刍名毛血。(中略)见佛说法于三藏经说地狱苦。」同十八曰:「三藏经中有疑处除我更无能答者。」同三十四曰:「贼言:圣者仁是三藏。持经律论耶?苾刍亦同前答。(中略)佛言汝等苾刍善闲经律论。」此等皆佛在世之事也。因是可知佛在世已有三藏之名矣。
【佛学常见辞汇】
小乘的经律论三藏,四部之阿含经等为经藏,四分五分十诵律等为律藏,六足发智论等为论藏。
大乘三藏
【佛学大辞典】
(术语)依智度论之意则三藏为小乘之特称,而大乘为一修多罗藏。依摄大乘论之意,则大乘中亦有三藏,华严经等为经藏,梵网经等为律藏,阿毗达磨经等为论藏(阿毗达磨经此土不译唯识论中往往引之),然是为一修多罗藏之分类,故名之为总部之三藏。小乘之三藏,称为别部之三藏。玄奘译世亲摄论释一曰:「此中三藏者:一素怛缆藏,二毗奈耶藏,三阿毗达磨藏。如是三藏下乘上乘有差别故则成二藏:一声闻藏,二菩萨藏。」
【佛学常见辞汇】
大乘的经律论三藏,华严经等为经藏,梵网经等为律藏,阿毗达磨经等为论藏。
密教三藏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日本以东寺为密场。置五十比丘习密教三藏。三藏者。大毗卢遮那金刚顶经等二百卷密修多罗也。苏婆呼经根本部等一百七十卷密毗奈耶也。菩提心,诃摩衍等十一卷密阿毗昙也。
大小三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合论大小乘而立三藏:一声闻藏,二缘觉藏,三菩萨藏也。见阿阇世王经下,嘉祥法华义疏十。又,一声闻藏,二菩萨藏,三佛藏也。见释氏要览中。
三藏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所立四教之一。指一切之小乘教。佛入灭之年,大迦叶等结集经律论之三藏,而为该收小乘一切之教理者,故呼小乘谓之三藏教。大乘亦有三藏之别,然非如小乘之三藏,部帙整然而分之者,因以之为一摩诃衍藏,与彼小乘之三藏二者对峙。此智度论之意也。
【佛学常见辞汇】
天台宗所立四教之一,指小乘教,因佛入灭之后,大迦叶等结集经律论三藏时,偏重于收集小乘的教理,故叫小乘为三藏教。
三藏法师
【佛学大辞典】
(术语)通称则为法师之美称,特称则指唐之玄奘三藏。
【佛学常见辞汇】
称呼精通经律论三藏的比丘。
三藏法数
【佛学大辞典】
(书名)具名大明三藏法数,五十卷,明一如等撰。
三藏学者
【佛学大辞典】
(术语)指小乘之学人。
大耳三藏
【佛学大辞典】
(人名)唐代宗时,有西天之大耳三藏到京。云得他心慧眼。帝敕使与忠国师试验。三藏方见师,便礼拜而立于右边。师问曰:汝得他心通耶?对曰:不敢,师曰:道老僧即今在什么处?曰:和尚是一国之师,何得却去西川看竞渡?师再问汝道老僧即今在什么处?曰:和尚是一国之师,何得却在天津桥上看弄猢狲?师第三问语亦同前。三藏良久而罔知去处。师叱曰:这野狐精他心通在什么处?三藏无以对。见传灯录五忠国师章。
大明三藏法数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五十卷,明朝一如等集注。
大明三藏圣教目录
【佛学大辞典】
(书名)明永乐年间敕行藏经之勘校写录,翻刻于南北两京,此北藏之目录也。
大慈恩寺三藏
【佛学大辞典】
(人名)玄奘三藏尝住大慈恩寺,故有此号。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十卷,唐慧立本等撰。
波颇蜜多罗三藏五教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四谛教,阿含经也。二、无相教,般若经也。三、观行教,华严经也。四、安乐教,涅槃经也,谓说常乐。五、守护教,大集经也,谓说守护正法。见华严玄谈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