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三牲  拼音:sān shēng
1.古代祭祀用的牛、羊、豕三种牺牲。《孝经。纪孝行》:「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宋。邢炳。疏:「三牲,牛、羊、豕也。」《抱朴子。内篇。道意》:「太牢三牲,曷为济焉!」
2.俗称为鸡、鱼、豕。唐。韩愈 太学博士李君墓志铭:「五谷三牲,盐醯果蔬,人所常御。」
《分类字锦》:玉署三牲
清异录道家流书言獐鹿麂是玉署三牲神仙所享故奉道者不忌
分类:麋鹿
《漢語大詞典》:猪头三牲(猪頭三牲)
指旧时用于祭祀的牛、羊、猪。亦泛指祭品。《西游记》第三二回:“ 银角 用手指道:‘这骑白马的是 唐僧 ,这毛脸的是 孙行者 。’ 八戒 听见道:‘城隍,没我便也罢了,猪头三牲,清醮二十四分……’口里嘮叨,只管许愿。”
分類:祭祀祭品
《國語辭典》:三牲五鼎  拼音:sān shēng wǔ dǐng
形容丰厚的饮食。明。高明《琵琶记。蔡公逼伯喈赴试》:「三牲五鼎供朝夕,须胜似啜菽并饮水。」明。朱鼎《玉镜台记》第二五出:「我和你只为图著孩儿三牲五鼎,心中增了许多离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