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根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贪瞋痴之三毒也。此三者能生恶业,故名为根。见大乘义章五本。【又】上中下之三根。就众生善根之强弱而言。【又】谓三无漏根也。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曰三无漏根。谓见,修,无学三道之无漏智也。一未知当知根。在于见道,无漏智为向无始以来未曾知之苦集灭道四谛之境,自此当知彼而行动者,故其无漏智名为未知当知根。盖在见道者为苦法智忍至道类智忍之十五心,于此十五心观上下二界四谛之境间,无论何者,无漏智未曾知之境界,自是当知而始运转也。但此未知当知根虽以无漏之慧根为主,然就同时相应之心心所法,有最胜能者,使之相从,以善根与喜乐舍三受根及信等五根,都合九根为体。二已知根。是为修道之无漏智。在修道,于上下之四谛无所谓未曾知者,无论何者皆已知了,但为断修惑,数数观四谛之境,是名为已知根。以九根为体。与上之未知根同。三具知根。是为无学根之无漏智。即尽智无生智也。无学之圣者,起尽智或无生智,则己已知四谛之理。有此自知心名为具知。此具知亦合九根如上。已上为新译之名。旧译名未知欲知根,知根,知已根。见俱舍论二、智度论二十三。
【佛学常见辞汇】
1。指贪瞋痴,因它们能够生长众生的恶业。2。众生善根的强弱有三种,即上根、中根、下根。3。三无漏根的简称。
(术语)谓贪瞋痴之三毒也。此三者能生恶业,故名为根。见大乘义章五本。【又】上中下之三根。就众生善根之强弱而言。【又】谓三无漏根也。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曰三无漏根。谓见,修,无学三道之无漏智也。一未知当知根。在于见道,无漏智为向无始以来未曾知之苦集灭道四谛之境,自此当知彼而行动者,故其无漏智名为未知当知根。盖在见道者为苦法智忍至道类智忍之十五心,于此十五心观上下二界四谛之境间,无论何者,无漏智未曾知之境界,自是当知而始运转也。但此未知当知根虽以无漏之慧根为主,然就同时相应之心心所法,有最胜能者,使之相从,以善根与喜乐舍三受根及信等五根,都合九根为体。二已知根。是为修道之无漏智。在修道,于上下之四谛无所谓未曾知者,无论何者皆已知了,但为断修惑,数数观四谛之境,是名为已知根。以九根为体。与上之未知根同。三具知根。是为无学根之无漏智。即尽智无生智也。无学之圣者,起尽智或无生智,则己已知四谛之理。有此自知心名为具知。此具知亦合九根如上。已上为新译之名。旧译名未知欲知根,知根,知已根。见俱舍论二、智度论二十三。
【佛学常见辞汇】
1。指贪瞋痴,因它们能够生长众生的恶业。2。众生善根的强弱有三种,即上根、中根、下根。3。三无漏根的简称。
三根坐禅说
【佛学大辞典】
(书名)日本莹山著。附于坐禅用心记之后。入大藏经。
(书名)日本莹山著。附于坐禅用心记之后。入大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