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万里宝刀


《初学记》卷二十
《谢承·后汉书》:武陵武溪蛮夷作难,诏遣车骑将军冯绲南征。绲表应奉金错刀一具。
《后汉书》卷四十八〈应奉列传〉~608~
延熹中,武陵蛮复寇乱荆州,车骑将军冯绲以奉有威恩,为蛮夷所服,上请与俱征。拜从事中郎。唐·李贤注引谢承《后汉书》:「谢承书曰:『时诏奉曰:「蛮夷叛逆作难,积恶放恣,镬中之鱼,火炽汤尽,当悉燋烂,以刷国耻。朝廷以奉昔守南土,威名播越,故复式序重任。奉之废兴,期在于今。赐奉钱十万,駮犀方具剑、金错把刀剑、革带各一。奉其勉之!』」

例句

报主由来须尽敌,相期万里宝刀新。 武元衡 送崔判官使太原

典故
万里城边饮马


《乐府诗集》卷三十八〈相和歌辞·瑟调曲·饮马长城窟行〉
一曰《饮马行》。长城,秦所筑以备胡者。其下有泉窟,可以饮马。古辞云:「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言征戍之客,至于长城而饮其马,妇人思念其勤劳,故作是曲也。郦道元《水经注》曰:「始皇二十四年,使太子扶苏与蒙恬筑长城,起自临洮,至于碣石。东暨辽海,西并阴山,凡万馀里。民怨劳苦,故杨泉《物理论》曰:『秦筑长城,死者相属。』民歌曰:『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其冤痛如此。今白道南谷口有长城,自城北出有高,傍有土穴出泉,挹之不穷。歌录云:『饮马长城窟,』信非虚言也。」《乐府解题》曰:「古词,伤良人游荡不归,或云蔡邕之辞。若魏陈琳辞云:『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则言秦人苦长城之役也。」《广题》曰:「长城南有溪,上有土窟,窟中泉流。汉时将士征塞北,皆饮马此水也。按赵武灵王既袭胡服,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山下有长城,武灵王之所筑也。其山中断,望之若双阙,所谓高阙者焉。」《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云『《饮马行》,今不歌。』」
《昭明文选》卷二十七〈诗戊·乐府上·古乐府三首·饮马长城窟行〉~277~
「饮马长城窟行。」唐·李善注引郦善长《水经》曰:「余至长城,其下往往有泉窟,可饮马。古诗饮马长城窟行,信不虚也。然长城蒙恬所筑也,言征戍之客,至于长城而饮其马。妇思之,故为长城窟行。」音义曰:「行,曲也。」
典故
万里多稼如云


《昭明文选》卷五十三〈论三·运命论〉~2304~
故夫达者之算也,亦各有尽矣。曰:凡人之所以奔竞于富贵,何为者哉?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必须势乎?则王莽董贤之为三公,不如扬雄仲舒之其门也。必须富乎?则齐景之千驷,不如颜回原宪之约其身也。为实乎?则执杓而饮河者,不过满腹;弃室而洒雨者,不过濡身;过此以往,弗能受也。为名乎?则善恶书于史册,毁誉流于千载;赏罚悬于天道,吉凶灼乎鬼神,固可畏也。将以娱耳目、乐心意乎?譬命驾而游五都之市,则天下之货毕陈矣。褰裳而涉汶阳之丘,则天下之稼如云矣。椎紒而守敖庾海陵之仓,则山坻之积在前矣。扱衽而登钟山蓝田之上,则夜光玙璠之珍可观矣。夫如是也,为物甚众,为己甚寡,不爱其身,而啬其神。六疾待其前,五刑随其后。利害生其左,攻夺出其右,而自以为见身名之亲疏,分荣辱之客主哉。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正人曰义。故古之王者,盖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也。古之仕者,盖以官行其义,不以利冒其官也。古之君子,盖耻得之而弗能治也,不耻能治而弗得也。原乎天人之性,核乎邪正之分,权乎祸福之门,终乎荣辱之算,其昭然矣。故君子舍彼取此。若夫出处不违其时,默语不失其人,天动星回而辰极犹居其所,玑旋轮转,而衡轴犹执其中,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贻厥孙谋,以燕翼子者,昔吾先友,尝从事于斯矣。唐·李善注引毛诗曰:「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引公羊传曰:「庄公会诸侯,盟于柯。」引曹子曰:「愿请汶阳之田。」如云,言多也。

例句

不忧头似雪,但喜稼如云。 白居易 与诸公同出城观稼

典故
万里归来方旦暮


《酉阳杂俎》卷三〈贝编〉
僧万回年二十馀,貌痴不语。其兄戍辽阳,久绝音问,或传其死,其家为作斋。万回忽捲饼菇,大言曰:「兄在,我将馈之。」出门如飞,马驰不及。及暮而还,得其兄书,缄封犹湿。计往返,一日万里,因号焉。
《国语辞典》:万里(万里)  拼音:wàn lǐ
形容极远。《后汉书。卷二三。窦融传》:「玺书既至,河西咸惊,以为天子明见万里之外,网罗张立之情。」《儒林外史》第三八回:「他这万里长途,自然盘费也难。我这里拿拾两银子,少卿,你去送与他,不必说是我的。」
分类:万里极远
《漢語大詞典》:万里桥(萬里橋)
桥名。在 四川省 成都市 南。 唐 李吉甫 《元和郡县图志·剑南道上·成都县》:“ 万里桥 架 大江 水,在县南八里, 蜀 使 费禕 聘 吴 , 诸葛 祖之。 禕 叹曰:‘万里之路,始於此行。’因以为名。” 唐 杜甫 《狂夫》诗:“ 万里桥 西一草堂, 百花潭 水即沧浪。”
《國語辭典》:万里侯(萬里侯)  拼音:wàn lǐ hóu
立功于边远之地而得封官。北周。庾信〈拟怀〉诗二七首之三:「不言班定远,应为万里侯。」唐。王勃〈春思赋〉:「都护新封万里侯,将军稍定三边地。」也作「封侯万里」、「万里封侯」。
《国语辞典》:杨万里(杨万里)  拼音:yáng wàn lǐ
人名。(西元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宋朝吉州吉水人。历孝、光、宁三宗,官至秘书监,忤韩侂冑致仕,卒谥文节。工诗文,著有《诚斋易传》、《诚斋集》、《江湖集》、《荆溪集》等。
《國語辭典》:咫尺万里(咫尺萬里)  拼音:zhǐ chǐ wàn lǐ
形容画幅虽小,而能包含广阔深远的景象。语本《南史。卷四四。齐武帝诸子传。竟陵文宣王子良传》:「于扇上图山水,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亦比喻距离虽近,却不能相见,如同暌隔万里。唐。林蕴 上安邑李相公安边书:「当昔汉室,彼为内府,囊琛走马,曾不虚日,咫尺万里,烟尘不动。」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一七。北都潜丘台崔相国应梦修观验》:「良久,复聆天乐笳箫之音,寻访之意弥切,但四隅陡绝,咫尺万里。」
《漢語大詞典》:掷火万里(擲火萬里)
道教语。谓仙人之行。 唐 杜牧 《赠李处士长句四韵》:“老翁四目牙爪利,掷火万里精神高。” 宋 龚颐正 芥隐笔记·掷火万里流铃八冲:“﹝ 杜牧之 诗﹞‘掷火万里’,亦用《度人经》‘掷火万里,流铃八衝’之语。”
《漢語大詞典》:长江万里图
中国画。张大千作。绢本长卷。水墨设色。长近20米,从长江上游的四川省起笔,绘出浩瀚长江自都江堰铁索桥至崇明岛外汇入东海的全景。技巧上既有传统山水画的用墨之法,又有西方现代绘画的泼彩之法,形成“泼写兼施,色墨交融”的新风格。
《分类字锦》:万里直绳(万里直绳)
张环秋河赋万里直绳九霄横带
分类:天河
《漢語大詞典》:万里长征(萬里長征)
形容非常远的征程。 唐 王昌龄 《出塞》诗之一:“ 秦 时明月 汉 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陈毅 《送沈张诸君赴延安》诗:“万里长征不计程,指津自有北辰星。”后用以比喻所从事的长期的、艰巨的事业。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秦牧 《长河浪花集·中国红场的旗帜》:“以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为先驱的坚决英勇的一群,在党的领导下一直万里长征,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到社会主义革命。”
《分类字锦》:万里一帆(万里一帆)
张籍 送金少卿副使归新罗诗 云岛茫茫天半微,向东万里一帆飞。
分类:奉使
《國語辭典》:万里长城(萬里長城)  拼音:wàn lǐ cháng chéng
1.中国古代伟大的工程之一。始建于春秋战国(西元前770~476),今存者为明代所修建。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辽宁丹东鸭绿江畔的虎山口,横亘甘肃、宁夏、陕西、山西、蒙古、河北、辽宁等地。沿线险要或交通要冲都设有关口,如山海关、居庸关、娘子关等。简称为「长城」。
2.比喻国家的栋梁。《南史。卷一五。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明。陈忱《水浒后传》第一二回:「吞圭既丧,坏了万里长城,国中精锐已尽,如何是好?」也称为「长城」。
《國語辭典》:长城(長城)  拼音:cháng chéng
1.万里长城的简称。参见「万里长城」条。
2.比喻国家的栋梁。如:「每一个为国效力的人,皆是国家的长城。」也称为「万里长城」。
3.比喻势力、地位等。如:「自毁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