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七里溪
 
严光钓濑
 
严子垂钓
  
严陵卧
 
严陵钓
 
垂钓严生
 
垂钓沧波
  
子陵钓
 
富春渔钓
 
富春生
 
思严子
 
披羊裘
 
披裘垂钓
 
披裘泽畔
 
换钓舟
 
桐江叟
 
桐江羊裘
 
桐江钓叟
 
汉皇故人
 
狂客羊裘
 
独抱羊裘
 
笑严陵
  
羊裘翁
 
羊裘老子
 
羊裘钓
 
野水投竿
  
相关人物
严光


《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列传·严光〉~2764~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馀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徵,不至。年八十,终于家。帝伤惜之,诏下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
《水经注》卷四十〈渐江水〉~3283~
会贞按:《后汉书·严光传》,字子陵。光武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注》引顾野王《舆地志》,七里濑在东阳江下,与严陵濑相接,有严山。桐庐县南有严子陵渔钓处,今山边有石,上平,可坐十人,临水,名为严陵钓坛也。《元和志》,严子陵钓台在桐庐县西三十里,浙江北岸。即今桐庐县西。
《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传·严光传》
「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唐·李贤注引顾野王《舆地志》:「桐庐县南有严子陵渔钓处,今山边有石,上平,可坐十人,临水,名为『严陵钓坛』也。」

简释

严陵钓:咏隐士。唐李白《独酌清溪江石上寄权昭夷》:“永愿坐此石,长垂严陵钓。”


例句

知君济世有长策,莫问沧浪隐钓矶。 刘沧 赠颛琐山人

栖迟惯得沧浪思,云阁还应梦钓矶。 刘沧 题王校书山斋

何忍严子陵,羊裘死荆棘。 李华 杂诗六首之二

云山绕屋犹嫌浅,欲棹渔舟近钓台。 李郢 钱塘青山题李隐居西斋

王程倘馀暇,一上子陵台。 柳宗元 桂州北望秦驿手开竹径至钓矶留待徐容州

垂老登云路,犹胜守钓矶。 许棠 寄江上弟妹

结茅秪约钓鱼台,溅水鸬鹚去又回。 郑谷 寄赠杨夔处士

典故
七里滩
 
严光
      
相关人物
严光


《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列传·严光〉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馀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褥,太官朝夕进膳。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荅,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唐·李贤注引顾野王《舆地志》:「七里濑在东阳江下,与严陵濑相接,有严山。」

例句

严陵七里滩,携手同所适。 刘长卿 京口怀洛阳旧居兼寄广陵二三知己

门前七里濑,早晚子陵过。 刘长卿 对酒寄严维

且习子陵隐,能忘生事忧。 刘长卿 泛曲阿后湖简同游诸公

严子千年后,何人钓旧滩。 刘长卿 送顾长

涂穷始解东归去,莫过严光七里滩。 吴融 自讽

严陵钓处江初满,梁甫吟时月正高。 吕温 道州敬酬何处士书情见赠

清夜芦中客,严家旧钓台。 周贺 早春越中留故人

滩上思严子,山中忆许由。 岑参 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时天宝初七月初三日在内学见有高道举徵

严子好真隐,谢公耽远游。 崔曙 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

莫恨无名姓,严陵不卖鱼。 张祜 七里濑渔家

昨来闻道严陵死,画到青山第几重。 徐凝 伤画松道芬上人

一团青翠色,云是子陵家。 戎昱 闰春宴花溪严侍御庄

子陵栖遁处,堪系野人心。 戎昱 题严氏竹亭

何似严陵滩上客,一竿长伴白鸥闲。 戴叔伦 闲思

只应光武恩波晚,岂是严君恋钓鱼。 曹邺 题山居

严光隐富春,山色溪又碧。 李德裕 钓石

永愿坐此石,长垂严陵钓。 李白 独酌清溪江石上寄权昭夷

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 李白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贵贱结交心不移,唯有严陵及光武。 李白 箜篌谣

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 李白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光武有天下,严陵为故人。虽登洛阳殿,不屈巢由身。 李白 送岑徵君归鸣皋山

严陵不从万乘游,归卧空山钓碧流。自是客星辞帝座,元非太白醉扬州。 李白 酬崔侍御

翠岩三百尺,谁作子陵台。 杜牧 丹水

钓濑疏坟籍,耕岩进弈棋。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

汉廷累下徵贤诏,未许严陵老钓矶。 殷尧藩 寄许浑秀才

三台位缺严陵卧,百战功高范蠡归。 温庭筠 和友人题壁

吕公荣达子陵归,万古烟波绕钓矶。 温庭筠 渭上题三首之一

朱瑀空偷御沟水,锦鳞红尾属严光。 温庭筠 薛氏池垂钓

却逐严光向若耶,钓轮菱棹寄年华。 温庭筠 西江上送渔父

莫却严滩意,西溪有钓矶。 温庭筠 送李生归旧居

副君迎绮季,天子送严光。 王绩 赠李徵君大寿

严子垂钓日,苏门长啸时。 白居易 秋池独泛

水深严子钓,松挂巢父衣。 卢象 家叔徵君东溪草堂二首之二

可怜严子持竿处,云水终年锁绿苔。 罗邺 题沧浪峡

严陵亦高见,归卧是良图。 罗隐 秋日富春江行

荣华暂时事,谁识子陵心。 许浑 晚泊七里滩

读书新树老,垂钓旧矶平。 许浑 重伤杨攀处士二首之一

从兹江岛意,应续子陵名。 贯休 秋送夏郢归钱塘

子陵江海心,高迹此闲放。 钱起 同严逸人东溪泛舟

怀乡不怕严陵笑,只待秋风别钓矶。 韦庄 旅中感遇寄呈李秘书昆仲

时人未会严陵志,不钓鲈鱼只钓名。 韩偓 招隐

严光一唾垂緌紫,何胤三遗大带红。 韩偓 此翁

汉后虽则贵,子陵不知高。 顾况 严公钓台作

典故
香闻七里


《至顺镇江志》卷四〈土产·花·山矾〉~2657~2~
《杂志》:「(山矾)一名郑花,一名七里香。黄鲁直山矾花序云:江南野中有一种小白花,木高数尺,春开极香,野人谓之郑花。王荆公尝欲作诗而陋其名,予请名曰,山矾,谓其可以染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4 【介绍】: 宋开封陈留人,字子我,号七里先生。江休复孙。钦宗靖康元年,以荐赐同进士出身。除承务郎、诸王府赞读。上书辨宣仁后诬谤,遭黜,渡江寓居桐庐之鸬鹚源。高宗建炎初召为兵部员外郎。绍兴三年,权太常少卿。有《自然庵集》。
全宋诗
江端友(?~一一三四),字子我,开封(今属河南)人。邻几孙,端礼弟。早年隐居,不赴科举(《景迂生集》卷一九《寿昌县君刘氏墓志铭》)。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赐同进士出身(《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之四二),为诸王府赞读。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官两浙福建路抚谕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主管江州崇道观。四年,卒于温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七、五八、七四)。有《七里先生自然集》七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已佚。今录诗六首。
全宋文·卷二九一九
江端友(?——一一三四),字子我,自号七里先生,陈留(今河南开封)人。初隐居不仕,靖康元年,以吴敏荐其素有高行,诏赐同进士出身,除承务郎、诸王府赞读。上书辩宣仁诬谤,遭黜。建炎元年七月,召为兵部员外郎,改礼部,迁太常少卿。绍兴二年请祠,主管台州崇道观。次年,以祠部员外郎、兼权太常少卿主管温州神主。绍兴四年卒,年六十馀。著有《自然庵集》。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七、礼一一之四、礼一五之一二,《宋史翼》卷一一。
《骈字类编》:七里
唐 神颖 宿严陵钓台 寒谷荒台七里洲,贤人永逐水东流。
分类:七里
《漢語大詞典》:七里濑(七里瀨)
在 浙江省 桐庐县 南。两山夹峙, 东阳江 奔泻其间,水流湍急,连亘七里,故名。北岸 富春山 ( 严陵山 )传说为 东汉 严光 ( 严子陵 )耕作垂钓处。《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后人名其钓处为 严陵瀨 ” 李贤 注引 南朝 陈 顾野王 《舆地志》:“ 七里瀨 在 东阳江 下,与 严陵瀨 相接,有 严山 。” 唐 白居易 《新小滩》:“江南客见生乡思,道似 严陵 七里滩 。” 宋 梅尧臣 《读范桐庐述严先生祠堂碑》:“人传 七里滩 ,昔日来钓此。滩上水溅溅,滩下石齿齿。其人不可见,其事清且美。”
《國語辭典》:七里香  拼音:qī lǐ xiāng
植物名:(1)海桐科海桐属,「海桐」、「台湾海桐」之别称。常绿小乔木。叶有柄,互生,倒卵形或椭圆形。圆锥花序顶生,春日开花,花密集而芳香。蒴果球形。常种植于庭园,以供观赏。(2)芸香科月橘属。「月橘」之俗称。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奇数羽状复叶,小叶三至九枚。伞房花序,花白色,芳香。浆果卵圆形,红熟。也称为「十里香」。
分類:桂花山矾
《分类字锦》:七里之郭
孟子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分类:城郭
《分类字锦》:浚七里港
唐书王播传以检校尚书右仆射出为淮南节度使浚七里港以便漕引后赖其利
分类:漕运
《漢語大詞典》:子陵滩(子陵灘)
即 七里滩 。又名 七里濑 、 严陵濑 。 富春江 的一段。北岸 富春山 ( 严陵山 )相传为 东汉 严光 隐居垂钓处。 南朝 梁 顾野王 《舆地志》:“ 七里滩 在 东阳江 下,与 严陵瀨 相接。” 唐 刘长卿 《使还七里濑上逢薛承规赴江西贬官》诗:“迁客归人醉晚寒,孤舟暂泊 子陵滩 。” 宋 梅尧臣 《送崔主簿赴睦州清溪》诗:“轻舟不畏险,逆上 子陵滩 。” 柳亚子 《感事呈毛主席》诗:“安得南征驰捷报, 分湖 便是 子陵滩 。”参见“ 七里瀨 ”、“ 严陵瀨 ”。
《国语辞典》:箭驰(箭驰)  拼音:jiàn chí
像飞箭一般奔驰。《文选。张衡。南都赋》:「总括趋欱,箭驰风疾。」唐。方干〈暮发七里滩夜泊严光台下〉诗:「一瞬即七里,箭驰犹是难。」
《漢語大詞典》:辑里丝(輯里絲)
也称七里丝。产于 太湖 流域 浙江省 湖州市 南浔镇 、 江苏省 吴江县 震泽镇 一带。因原产地为 南浔镇 附近的 辑里 (又名 七里 ),故名。系将土丝加工整理而成的丝绞。在机械缫丝尚未盛行时,曾畅销国内外。
《漢語大詞典》:韩陵山(韓陵山)
俗名 七里冈 。在 河南省 安阳市 东北。 北魏 高欢 曾于此击败 尔朱兆 ,并建 定国寺 旌功,由 温子昇 撰作碑文。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河南四·彰德府》:“在府东北十七里…… 普泰 二年, 尔朱兆 等攻 高欢 於 鄴 , 欢 于 韩陵 为圆陈,连繫牛驴以塞归道处也,俗名 七里冈 。”参见“ 韩陵石 ”。
《漢語大詞典》:韩陵石(韓陵石)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六:“ 梁 庾信 从 南朝 初至北方,文士多轻之。 信 将《枯树赋》以示之,於后无敢言者。时 温子昇 作《韩陵山寺碑》, 信 读而写其本,南人问 信 曰:‘北方文士何如?’ 信 曰:‘唯有 韩陵山 一片石堪共语。 薛道衡 、 卢思道 少解把笔,自餘驴鸣犬吠,聒耳而已。’”后因以“韩陵石”借指好文章。 清 姚鼐 《哭孔撝约三十二韵》:“文富 韩陵 石,书摹 邹嶧 碑。”亦作“ 韩陵片石 ”。 郑逸梅 《南社丛谈·南社社友事略·林百举》:“ 百举 有简 楚傖 诗:‘君犹橐笔我回车,倦听高谈捫蝨餘,为问 庾山 枯树好, 韩陵 片石又何如?’”参见“ 韩陵山 ”。
分類:文章
《漢語大詞典》:严子濑(嚴子瀨)
即 严陵濑 。 唐 钱起 《送虞说擢第东游》诗:“月中 严子瀨 ,花际 楚王城 。” 唐 钱起 《送杨皞擢第游江南》诗:“挂帆 严子瀨 ,酹酒 敬亭祠 。”参见“ 严陵瀨 ”。
分類:严陵濑
《漢語大詞典》:严陵濑(嚴陵瀨)
在 浙江 桐庐县 南,相传为 东汉 严光 隐居垂钓处。后汉书·逸民传·严光:“除为諫议大夫,不屈,乃耕於 富春山 ,后人名其钓处为 严陵瀨 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自县( 桐庐县 )至 於潜 ,凡十有六瀨,第二是 严陵瀨 ,瀨带山,山下有一石室, 汉 光武帝 时 严子陵 之所居也。故山及瀨,皆即人姓名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严州 有 严光 钓瀨,名 严陵瀨 。”
《漢語大詞典》:子陵台(子陵臺)
东汉 严子陵 隐居钓鱼处。在 浙江 桐庐县 南 富春山 腰间,有东西两台,各高百余米。东称 严子陵钓台 ,西是 宋 末 谢翱 哭 文天祥 处。 南朝 梁 顾野王 《舆地志》:“ 桐庐县 南,有 严子陵 渔钓处。今山边有石,上平,可坐十人,临水,名为 严陵钓坛 也。” 唐 谭用之 《寄王侍御》诗:“鸟尽弓藏良可哀,谁知归钓 子陵臺 。” 宋 王自中 《酹江月·题钓台》词:“扁舟夜泛,向 子陵臺 下,偃帆收櫓,水阔风摇舟不定。”参见“ 富春山 ”。
《漢語大詞典》:富春山
山名。在 浙江 桐庐县 南。一名 严陵山 。前临 富春江 ,山下有滩称 严陵濑 ,为 汉 隐士 严光 游钓处。山腰有二盘石,称东西二钓台。各高百余米,巍然对峙,耸立江湄。东称 严子陵钓台 ,西为 宋 处士 谢翱 哭 文天祥 处。后汉书·逸民传·严光:“﹝ 严光 ﹞乃耕於 富春山 ,后人名其钓处为 严陵瀨 焉。” 李贤 注:“今 杭州 富阳县 也。本 汉 富春县 ,避 晋 简文帝 郑太后 讳,改曰 富阳 。”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二:“长揖万乘君,还归 富春山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浙江二·严州府》:“ 富春山 ,县( 桐庐县 )西三十里,一名 严陵山 ,前临大江, 汉 子陵 钓处,人号 严陵瀨 ,有东西二钓臺,各高数百丈。”
《漢語大詞典》:羊裘
(1).羊皮做的衣服。
(2). 汉 严光 少有高名,与 刘秀 同游学,后 刘秀 即帝位, 光 变名隐身,披羊裘钓泽中。见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后因以“羊裘”指隐者或隐居生活。 宋 陆游 《寓叹》诗:“人怪羊裘忘富贵,我从牛侩得贤豪。” 元 萨都剌 《钓雪图》诗:“人间富贵草头露, 桐江 何处觅羊裘。”
《漢語大詞典》:钓矶(釣磯)
钓鱼时坐的岩石。 北周 明帝 《贻韦居士诗》:“坐石窥仙洞,乘槎下钓磯。” 唐 赵嘏 《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诗:“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遶钓磯。” 宋 陆游 《晚春感事》诗:“幽居自喜浑无事,又向湖阴坐钓磯。” 清 杜浚 《送友》诗之一:“送客停橈傍钓磯,江风初起浪花稀。”
《漢語大詞典》:钓台(釣臺)
见“ 钓臺 ”。
亦作“ 钓台 ”。
(1).钓鱼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其水东注 天渊池 ,池中有 魏文帝 九华臺 。殿基悉是 洛中 故碑累之。今造钓臺於其上。” 唐 张乔 《宿江叟岛居》诗:“了得平生志,还归筑钓臺。”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刘书樵〈晋游诗选〉:“但留荒塚在,遥并钓台孤。”
(2).指 东汉 严子陵 垂钓处。故址在 浙江 桐庐 城西十五公里的 富春山 上。 东汉 严光 ,字 子陵 ,隐于此山垂钓。见后汉书·逸民传·严光。今 钓台 处有石亭,临江有 严先生祠 。
《國語辭典》:严君(嚴君)  拼音:yán jūn
1.称谓。对父母的敬称。《易经。家人。彖曰》:「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
2.父亲。晋。潘尼〈乘舆箴〉:「国事明王,家奉严君。」明。朱权《卓文君》第二折:「况严君在堂,倘或事泄,反成间隔。」
《漢語大詞典》:严子(嚴子)
(1).即 庄子 。避 东汉 明帝 讳,庄改为“严”。汉书·叙传上:“若夫 严子 者,絶圣弃智,修生保真,清虚澹泊,归之自然。” 颜师古 注:“ 严 , 庄周 也。”
(2).指 西汉 末 严君平 。 明 陆粲 《赠别王直夫》诗:“ 严子 时闭肆, 贡公 乃弹冠。”参阅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
分類:改为
《漢語大詞典》:严家(嚴家)
家规严厉的人家。韩非子·显学:“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参见“ 严家饿隶 ”。
《漢語大詞典》:严家饿隶(嚴家餓隸)
形容拘谨的书法风格。语出晋书·王羲之传论:“ 献之 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 清 姚鼐 《论书绝句》:“薑芽敛处成何状,正得严家饿隶伦。”
《漢語大詞典》:严陵(嚴陵)
(1).即 严光 。 光 字 子陵 ,省称 严陵 。 东汉 会稽馀姚 人。少曾与 汉光武帝 刘秀 同游学。 秀 即帝位后, 光 变姓名隐遁。 秀 遣人觅访,征召到京,授谏议大夫,不受,退隐于 富春山 。后人称他所居游之地为 严陵山 、 严陵濑 、 严陵钓台 等。诗文中常用其事。南史·隐逸传上·刘凝之:“昔 老莱 向 楚王 称僕, 严陵 亦抗礼 光武 。” 唐 李白 《箜篌谣》:“贵贱结交心不移,惟有 严陵 及 光武 。” 前蜀 韦庄 《旅中感遇寄呈李秘书昆仲》诗:“怀乡不怕 严陵 笑,只待秋风别钓磯。”参阅后汉书·逸民传·严光
(2).即 严陵濑 。 宋 杨万里 《夜泊钓台小酌》诗:“ 牛狸 送我止 严陵 ,黄雀随人赴帝城。”
《漢語大詞典》:子陵
严光 的字。 东汉 馀姚 人。曾与 汉 光武帝 刘秀 同游学, 刘秀 即位后,改名隐居,后被召至京师 洛阳 ,授谏议大夫,不受而退隐于 富春山 。 唐 刘长卿 《泛曲阿后湖简同游诸公》诗:“且习 子陵 隐,能忘生事忧。” 唐 温庭筠 《渭上题》诗:“ 吕公 荣达 子陵 归,万古烟波绕钓磯。” 宋 范仲淹 《过方处士旧隐》诗序:“某 景祐 初,典 桐庐郡 ,有 七里瀨 , 子陵 之钓臺在。” 明 王世贞 《鸣凤记·献首祭告》:“早知道祸机隐伏,谁羡着掛冠归,便做了 子陵 、 靖节 也来追。”
《漢語大詞典》:钓濑(釣瀨)
(1).水边垂钓处。后汉书·逸民传·严光:“三反而后至……乃耕於 富春山 ,后人名其钓处为 严陵瀨 焉。”
(2).特指 严光 垂钓处。后亦喻隐士隐居处。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钓瀨疏坟籍,耕巖进弈棋。” 唐 杜甫 《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 长沙 才子远, 钓瀨 客星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