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丁榕 朝代:清末至现当代

人物简介

维基
丁榕(1880年—1957年),字斐章,浙江省山阴县人,曼彻斯特维多利亚大学毕业,法政科进士。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丁三在(1880—1937),一名三厄,字善之,号不识。钱塘人,后居上海。杭州著名藏书楼“八千卷楼”主人丁申之孙。西泠印社早期社员,南社社员。濡染家风,精于版本目录之学。
丁文江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丁文江(1887年3月20日—1936年1月5日),字在君,江苏泰兴黄桥镇人,中华民国地质学家、社会活动家,曾任私立南开大学校董会董事。丁家是当地乡绅,祖父没有功名。一直到15岁,丁都还受著传统教育。1901年,龙研仙到泰兴做知县在本地招考,他看中了丁文江,决定送他出洋留学。1902年秋,留学日本,期间他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为刊物撰文。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他收到吴稚晖的来信,讲到在苏格兰念书环境好,不受政治事务打扰,费用又便宜,所以他和李祖鸿、庄文亚决定转赴英国,研究动物学和地质学。暮春,他们三人搭乘一艘德国轮船前往欧洲,途经槟榔屿时还曾拜访客居于此的康有为。到了爱丁堡,他们的资费已经花光,见到吴稚晖后,吴和经济状况最差庄文亚到格拉斯哥半工半读。他们在船上遇到了一位在中国行医的传教士,他建议丁和李到他的家乡司堡尔丁念中学。1906年,他进入了剑桥大学,1907年春转入格拉斯哥大学。1911年,获得动物学和地质学双学位。5月,返国从法属印度支那下船转乘火车到云南、贵州进行考察。8月,返回江苏老家,参加满清政府学部游学毕业生考试,获得「格致科进士」名衔。同时在上海南洋公学任教。1912年冬,中华民国政府决定在工商部矿政司下设地质科。次年2月,赴北京任工商部地质科科长,这时中国并无矿业人才,北大地质系应考人数也很少,几近废系。地质科中只有丁文江和章鸿钊两人受过专门的学术训练,他们延揽在北京外国专家到地质科工作。这年矿政司开办地质研究所,丁文江、章鸿钊和北大地质系的索尔格承担了大部分的教学。12月,赴山西、云南等地进行地质矿藏调查。1914年,翁文灏接替索尔格任教。1917年,蔡元培接任北大,恢复地质系,地质科也更名为“地质调查所”。1919年2月,偕梁启超去欧洲考察。五四运动时他也无可避免地参与了进去,结识了陶孟和、胡适、梁启超等人。1920年,他和蔡元培聘请李四光和葛利普莱到北大任教。1921年,辞去地质调查所的工作由翁文灏接任,他前往热河担任北票煤矿公司总经理,同乡刘厚生为董事。他一直负担著家庭经济的重担,而且科学工作的阻挠不断,这都影响了他的转向,虽然他离开了学界,但仍保持著很大的影响力。1922年,参与发起中国地质学会,任副会长;主编《中国古生物志》和政治评论刊物《努力》。1923年发表《玄学与科学》论文,与张君劢开展了科学与玄学的论战。1925年秋,丁辞去了经理的职务,投奔孙传芳幕下。1926年5月5日,出任淞沪商埠督办公署总办,经过谈判,于8月1日代表江苏省政府与外国驻上海领团签订《收回上海会审公廨暂行章程》。丁文江出任总办是他政治活动的重新开始,也是对五卅惨案的回应。但是这个选择,也引发不少争议。当时还在欧洲求学的傅斯年曾经因此向友人疾呼:「丁文江该杀!」。10月,孙传芳的部下浙江省长夏超哗变,丁文江也参与了平叛。12月31日,他辞掉上海的职务,在北京隐退,后因张作霖的敌视搬到大连居住。次年,搬回北京,3月,前往广西考察。12月,重返地质调查所。1929年到1930年夏,他到西南考察。1931年秋,任国立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教授。这年日本侵佔东北,受政治局势驱使,1932年,为《独立评论》撰文。同年任私立南开大学校董会董事。1933年与翁文灏、曾世英合编《中华民国新地图》以及《中国分省新图》。6月,离开上海前往华盛顿参会,后到欧洲访问,9月到苏联旅行。1934年6月应蔡元培之请,出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1936年,他在湖南勘探煤矿。时值冬季,但是煤矿坑内湿热,丁文江坚持亲自下坑探查,出坑时全身衣服湿透,到旅馆时把门窗紧闭,使用壁炉。第二天他没有起床,才发现是煤气(一氧化碳)中毒,紧急叫医生急救,施以心肺复苏术。本来昏迷的情形有好转,甚至一度在他坚持下,下床行走。不料后来却因为心肺复苏术实施时压断肋骨,导致发炎,突然病情直转而下而病逝。挚友傅斯年闻讯第一个从北京赶去看护。1月5日在长沙湘雅医院逝世。按其遗嘱,葬于岳麓山。
丁厚扶 朝代:清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82—1909 【介绍】: 清末四川荣县人,光绪二十九年至日本,入早稻田大学。三十一年入同盟会,同年,被推为留学生代表,参加反对日本《取缔清国留日学生规则》的斗争。后归国鼓动川军各部起义,奔走各地,事泄,同志谢奉琦被捕杀,因忧愤而死。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丁宁(1902—1980) 原名瑞文,号怀枫,别号昙影楼主。原籍镇江,随父迁扬州。受业于扬州名宿戴筑尧。十三父殁,十六适黄姓,生一女夭,黄纨绔子,怀枫备受虐待,毅然离异,终不再嫁。三十年代初与夏承焘、龙榆生、王叔涵、任心叔相识唱酬。抗战间奉母避走,母死无依,飘零无地。四十年代经人介供职南京图书馆,建国后调至安徽省图书馆任古籍管理员,晚年受聘安徽省文史研究馆。有《还轩词》。
还轩词·自序
余幼嗜韵语,九岁诵唐诗,至月落乌啼、烟笼寒水等句,辄悄然似有所会。乃学为小诗,年十二,积稿盈寸,顾咿嚘稚俗,几类盲词。及长以屡遭家难,处境日蹙,每于思深郁极时又学为小词,以遣愁寂。初亦随手弃置,自丁卯春始稍稍留稿,至癸酉成昙影集一卷,多半感逝伤离之作。甲戌以后情境稍异,得与词坛诸公时通声气,至戊寅春成丁宁集一卷,唱酬之作占半数。自戊寅夏至壬辰秋,历时十五年,其间备经忧患及人事转变,成怀枫集一卷,是后即不更作。盖知措语凄抑,已成积习。处幸福之世,为酸楚之音,言不由衷,识者所戒。于是结束吟笺,悉付尘箧,蠹穿鼠齧,已渐忘怀。而吴兴周君子美,古道热情,知余最久,悯身世之畸零,恐芜词之散失,愿为付印,并任校订之劳。窃念叩缶之音,本不应浪耗楮墨。第以一生遭遇之酷,凡平日不愿言不忍言者,均寄之于词。纸上呻吟,即当时血泪。果能一编暂托,亦暴露旧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法也。   一九五七年八月    丁宁
还轩词·重印还轩词序
还轩词三卷系一九五七年八月老友周子美先生所代印,二十年来分赠友好,已仅存一册及底稿数纸。今秋先生及施蛰存先生来函,均有重印还轩词之议,时余久病新痊,视力愈衰,一时无从著手。比邻卓君孟飞,青年好学,知余所苦,愿任校缮之劳,复于底稿中择一二可留者,按序补录于三卷之内,癸巳入皖以后所作为一厂集一卷。全书共四卷,总二百零四阕,皆承周施两先生力助始克完成,谨此志谢。再此书编缮校印皆卓君独力完成,附此志感。   一九八零年二月    丁宁
还轩词存·初校跋
右《还轩词存》三卷,余友丁君怀枫之旧作也。君名宁,扬州人。幼孤,遭家多难,身世凄凉,以素擅诗词及流略之学,遂以佣书自给,而橐笔之暇仍不废吟咏。余识君近二十年,初以其郁郁寡言笑,秘不以所著示人,心颇疑之。及相处既久,始觉其甘淡泊、重然诺,迥非寻常闺阁所能及。以是时相过从,并得读其全稿。盖君身世抱难言之隐,故其词有不尽飘零之感也。因力劝付梓,以免散佚,并愿董其缮校之役,直至今夏始获写印。昔者,先叔梦坡翁曾与朱彊村年丈于杭之西溪秋雪庵建两浙词人祠堂,祀唐张志和而下千有馀人。而闺阁词人数甚寥落,舍清照、淑真外,无著名者。今君所遭较漱玉、幽栖为尤酷,而其词之低回百折,凄沁心脾,虽不外个人得失,亦未始非旧社会制度下呻吟之音也。今书将成,爰志数语,预料他时当有读其词而悲其遇者。   一九五七年八月,吴兴周延年子美,时年六十有二
北山楼抄本·跋
维扬有女词人丁怀枫,余未尝闻其名。周子美为师范大学同事,其为丁君油印词稿,余亦竟未知,子美亦未为余言丁君事。近日杭州胡宛春欲问丁君消息,嘱询之子美,子美始为余道丁君身世,且言丁君尚在皖中为典书史,今年亦七十馀矣。余欲从子美假读其集,则当时仅印数十册,悉以赠同好,今无存矣。遂驰书复宛春,且求借其藏本。越三日,宛春寄书来,盖即子美所贻者。余展诵终卷,惊其才情高雅,藻翰精醇,琢句遣辞谨守宋贤法度,制题序引亦隽洁古峭,不落明清凡语,知其人于文学有深诣也。并世闺阁词流,余所知者,有晓珠、桐花二吕、碧湘、翠楼二陈,湘潭李祁,盐官沈子苾,潮阳张荪簃,俱擅倚声,卓尔成家。然以还轩三卷当之,即以文采论,亦足以夺帜摩垒。况其赋情之芳馨悱恻,有过于诸大家者。此则词逐魂销,声为情变,非翰墨功也。昔谭复堂谓咸同兵燹,成就一蒋鹿潭,余亦以为抗日之战,成就一还轩矣。若其遭逢丧乱,颠沛流离,又与漱玉无殊。读其词者,岂能不悲其遇。漱玉古人矣,还轩犹在。百劫馀生,寄迹皖中,隐于柱下。水远山长,余亦无缘识之。因手录一本,资暇日讽诵,寄我心仪。   乙卯十一月,云间施舍蛰存书

人物简介

百度百科
丁秋生(1913年11月9日—1995年1月4日),湖南省湘乡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工作领导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丁芒 朝代:近现代

人物简介

百度百科
丁芒,一九二五年九月生于江苏南通。当代著名老诗人、作家、文艺评论家、散文家、书法家。中共党员。现居住于江苏南京。2012年5月被推举为中华诗学研究会名誉会长。曾用笔名:轶明、田复离、艾洛莱、岑中逸等。

人物简介

中国对联甘棠奖第二届联作选粹
丁欣,男,1958年7月生。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