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一行
【佛学大辞典】
(人名)直隶钜鹿人,姓张,本名遂,初就普寂出家。强记非凡,游诸方究律藏。又得历数算法之秘诀。唐玄宗闻其名,开元三年,敕入禁廷。九年,撰大衍历九卷。十一年,制黄道仪。善无畏来,师就习密教。参与译经。且撰大日经疏。又遇金刚智,受秘密灌顶。十五年,寂于华严寺。年四十五。谥大慧禅师。所著有大日经疏二十卷,七曜星辰别行法一卷,北斗七星护摩法一卷,梵天火罗九曜一卷,大毗卢遮那佛眼修行仪轨一卷,宿曜仪轨一卷,华严海印忏仪四十二卷等。见宋高僧传五,佛祖通载十六。【又】(术语)专于一事也。善导之观经疏一曰:「成佛之法,要须万行圆备方乃剋成,岂将念佛一行即望成。」
【佛学常见辞汇】
很专心的做一件事。
【佛学次第统编】
涅槃经云一行:一行者,如来所行之行也。行以进趣为义,能行此行,则能趣向佛果。虽名一行,而具足五行,故经明五行之后,乃云复有一行,是如来行。谓能于一心中,行于五行,具足而无缺也。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一行者,如来所行之行也。行以进趣为义。能行此行,则能趣向佛果。虽名一行,而具足五行。故经明五行之后,乃云:复有一行,是如来行。谓能于一心中行于五行,具足而无缺也。(五行者,圣行、梵行、天行、病行、婴儿行也。)
一行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心定于一行而修三昧也。又名真如三昧或一相三昧。三藏法数四曰:「一行三昧者,惟专一行,修习正定也。」此有事理二种。理之一行三昧者。为定心观真如之一理也。文殊般若经下曰:「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中略)入一行三昧者,尽知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起信论曰:「依是三昧故,则知法界一相,谓一切诸佛法身,与众生身,平等无二,即名一行三昧,当知真如是三昧根本。」六祖坛经曰:「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直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次,事之一行三昧,即念佛三昧之异名。一心念佛也。文殊般若经下曰:「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见起信论义记下末,安乐集下,往生礼赞。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真如三昧,或一相三昧,即把心定于一行而修正定。
【佛学次第统编】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经云一行三昧:梵语三昧,华言调直定,又云正定。一行三昧者,惟专一行,修习正定也。谓修行之人,应处空闲,舍诸乱意,系心实理,想念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而不懈怠,于一念中,即能得见十方诸佛,获大辩才也。
【三藏法数】
(出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梵语三昧,华言调直定,又云正定。一行三昧者,惟专一行,修习正定也。谓修行之人,应处空闲,舍诸乱意,系心实理,想念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而不懈怠,于一念中即能得见十方诸佛,获大辩才也。
【三藏法数】
谓菩萨住是三昧,与毕竟空相应,更无馀行次第,是名一行三昧。
一行一切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言一行中具一切之行也。故称之曰圆行。华严天台诸宗所立之妙行,皆是。止观一上曰:「众生有大精进勇猛,佛说一行一切行,则四三昧。」探玄记一曰:「一行即一切行,初发心时,便成正觉,具足慧身,不由他悟。」
【佛学常见辞汇】
在一行之中同时具足一切之行的意思,如念一佛即是念一切之佛是,华严宗叫做圆行。(参见:圆行)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行一切行者,谓上根之人,依于一乘圆融之教,建立圆顿之行。圆顿行立,契合一乘,故能于一行中具足一切诸行也。
一行居集
【佛学大辞典】
(书名)八卷,清彭绍升著,绍升字允初,号尺木,别号知归子。法名际清。因刘遗民高忠宪二公往来修学之地,皆名东林。故题其居曰二林。自号二林居士。居士治古文,言有物而文有则。熟于本朝掌故。所述事状信而有徵,卓然可传于后世。论学之文。精心密意,纪律森然,汇为二十有四卷,名二林居集。居士谈内典之作,亦择言尔雅。不涉语录陋习。字字从性海中流出。发挥净土之精义最多。为佛门之大著作。汇为八卷,名一行居集。
不一行三昧
【三藏法数】
谓菩萨住是三昧,不见诸三昧一相,以此三昧,而能兼行诸馀观行,是名不一行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