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2,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一箭上垛
一箭双雕
弦不虚发
一矢之地
一箭之仇
作骁
佛类词典
一箭道
《國語辭典》:一箭上垛  拼音:yī jiàn shàng duǒ
一箭就射中箭靶。比喻办事一举即成。元。无名氏《符金锭》第二折:「这个不打紧,我如今就去,一箭上垛,你则管放心。」《石点头。卷一二。侯官县烈女歼仇》:「这婆子听了,连声喝采道:『如此妙计,管情一箭上垛。』」
《國語辭典》:一箭双雕(一箭雙鵰)  拼音:yī jiàn shuāng diāo
北周长孙晟善射,尝见二雕飞而争肉,长孙晟乃射一箭而同时贯穿两只雕。典出《北史。卷二二。列传。长孙道生》。后用以比喻一次举动便可达到双倍效果,兼得两种好处。《野叟曝言》第四八回:「前日花笺,忽被小姐看见,不特不加谴责,反有敬慕先生之意,吟成此诗,先生当力图之,一箭双雕认嫦娥,便不辜负秋风也。」《官场现形记》第一二回:「胡统领早存了个得陇望蜀的意思,想慢慢施展他一箭双雕的手段,所以姊妹两个,都是他心坎上的人。」也作「一箭贯双雕」、「一箭双雕」。
《国语辞典》:弦不虚发(弦不虚发)  拼音:xián bù xū fā
形容擅长射箭,每一箭均能射中目的。《三国志。卷四九。吴书。太史慈传》:「慈长七尺七寸,洛廔髯,猿臂善射,弦不虚发。」
《国语辞典》:一矢之地  拼音:yī shǐ zhī dì
一箭可达到的范围。比喻很近的地方。
分类:一箭范围
《国语辞典》:一箭之仇  拼音:yī jiàn zhī chóu
被射中一箭的仇恨。今泛指因某事所结下的怨仇。「仇」文献异文作「雠」。《三国演义》第七四回:「却说关公回营,拔了箭头。……谓众将曰:『我誓报此一箭之雠!』」
《漢語大詞典》:作骁(作驍)
西京杂记卷五:“古之投壶,取中而不求还,故实小豆,恶其矢跃而出也。 郭舍人 则激矢令还。一矢百餘反,谓之为驍。言如博之竪棊,於辈中为驍杰也。”后以投壶时,一箭跃还,接住复投中为一骁,此过程为“作驍”。参阅颜氏家训·杂艺
分類:投壶一箭
一箭道
【佛学大辞典】
(杂语)里程名。法华经药王品曰:「其树去台,尽一箭道。」同嘉祥疏十一曰:「一箭道者,二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