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镖枪
1.亦作"镖枪"。
2.旧式投掷武器之一种。在长杆一端安装枪头,用来杀敌或打猎。
3.喻批判性的文字。
《漢語大詞典》:册錣
一端有铁针的赶马杖。《淮南子·修务训》:“今有良马,不待册錣而行;駑马虽两錣之不能进。为此,不用册錣而御,则愚矣。” 高诱 注:“为良马能自走,不復用箠。”册,一本作“ 策 ”。
分類:一端铁针
《漢語大詞典》:笔管枪(筆管鎗)
旧式兵器名。柄如笔管,一端装有锐利金属头。《水浒传》第十九回:“船头上立着一箇人,头戴着青箬笠,身披緑簑衣,手里捻着条笔管鎗。”
《國語辭典》:钉锤(釘錘)  拼音:dīng chuí
钉铁钉时所用的锤。底部是方柱形,用以钉钉子;上端则为扁平形或尖柱形,有时中间且有狭缝,可用来拔起钉子。
《漢語大詞典》:镫棒(鐙棒)
古代一种棒形武器,其一端饰马镫形铜制品。后用作仪仗。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行仪卫:“或执大斧者,胯剑者,执鋭牌者,持鐙棒者。”三才图会·仪制四·镫杖:“《宋朝会要》云:‘鐙棒,黑漆弩柄也。金铜为鐙状,饰其末,紫丝绦繫之。’ 元 制:朱漆竿上以金涂马鐙。今制为金龙首衔马鐙,贯於朱漆棒首,仍以金饰棒末。”
《国语辞典》:秤盘子(秤盘子)  拼音:chèng pán zi
系在秤杆一端的盘子,以盛载所秤量的物品。
《漢語大詞典》:打裥(打襇)
方言。做服装时在需要有伸缩处作折迭而缝合其一端。 清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解部“襞”:“按:蹙布帛之广而摺叠之, 苏 俗所谓打襇也。”
《漢語大詞典》:撬棍
用以掀起重物的棍棒。多以铁制,一端锻成扁平状。
《漢語大詞典》:排叉儿
一种长方形的薄面片食品(多为两层),中间有三道口子,面片的一端从口子里掏出,用油炸熟。也作“排岔儿”或“排杈儿”
《漢語大詞典》:拭子
绕在小棍一端的一小团有吸收能力的材料(如棉花),供敷药之用,或供在某块面积上擦拭之用。亦称“药签”“棉签”
《国语辞典》:卡尺  拼音:kǎ chǐ
一种量尺。一端固定,一端可移动以测量机器零件或工件的内外直径、厚度等。也称为「游标卡尺」。
《漢語大詞典》:搅棒
供搅拌(如从前制造肥皂时)用的一端带十字架的棒
杆或棒或桨状物,用于搅拌物品(如泥状食品)
《漢語大詞典》:牟比乌斯带
把细长的矩形纸条一端扭转180°,然后与带的另一端黏合的曲面。是一个单侧曲面,它没有正反面,如果用一种颜色涂这个环带,可以不经过边缘,而涂遍其全部。因德国数学家牟比乌斯首先发现而得名。
《漢語大詞典》:牟槊
古代兵器。长矛。在长柄一端安有金属枪头。牟,用同“ 矛 ”。北史·齐纪中·文宣帝:“﹝帝﹞每至将醉,輒拔剑挂手,或张弓傅矢,或执持牟槊,游行市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