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一氧化碳  拼音:yī yǎng huà tàn
分子式CO,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毒性极强,由炭或可燃性碳化合物燃烧不完全时产生。一氧化碳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并放出大量的热,可以用做燃料,也是化工原料。
《国语辞典》:一氧化碳中毒  拼音:yī yǎng huà tàn zhòng dú
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所产生的一氧化碳经由呼吸进入血液后,会与血红素结合,使红血球失去摄氧功能,产生缺氧状态。主要症状有头痛、头昏、耳鸣、麻痹等,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漢語大詞典》:火毒
(1).指药物酷烈的毒性。宋书·刘亮传:“ 亮 在 梁州 ,忽服食修道,欲致长生。迎 武当山 道士 孙道胤 ,令合仙药;至 益州 , 泰豫 元年药始成,而未出火毒……﹝ 亮 ﹞取井华水服,至食鼓后,中间便絶。”旧唐书·宪宗纪下:“上服方士 柳泌 金丹药,起居舍人 裴潾 上表切諫,以‘金石含酷烈之性,加烧鍊则火毒难制。若金丹已成,且令方士自服一年,观其效用,则进御可也。’”
(2).即热毒,中医指导致人体外科痈疡等病症的一种因素。宋史·刘遇传:“﹝ 遇 ﹞晨兴方对客,足有炙疮痛,其医谓:‘火毒未去,故痛不止。’ 遇 即解衣,取刀割疮至骨,曰:‘火毒去矣。’”
(3).指烈火燃烧中因氧气稀少而产生的一氧化碳的毒性。《东周列国志》第三九回:“ 僖负覊 率家人救火,触烟而倒,比及救起,已中火毒,不省人事。”
(4).形容酷热。 洪深 《五奎桥》第一幕:“今年的夏天不知是怎么的!一连四十多天了,火毒的太阳,总不见转头。” 杜鹏程 《战斗生活怎样检验我的心灵》:“脚下是烫热的沙漠,头顶是火毒的太阳。”
《國語辭典》:煤气(煤氣)  拼音:méi qì
1.煤炭在无空气高温下加热时,分解、馏出挥发质,而残留焦炭,挥发质中去除煤溚,所剩之气态混合物,称为煤气,可当燃料。为一无色,有臭味的有毒气体,人、动物吸入过量,会导致死亡。也称为「瓦斯」。
2.煤不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有毒气体,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也称为「煤毒」。
《國語辭典》:有机化合物(有機化合物)  拼音:yǒu jī huà hé wù
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例如石油、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简称为「有机物」。广义的定义也涵盖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之外的含碳化合物。
《国语辞典》:合成石油  拼音:hé chéng shí yóu
由一氧化碳和氢所合成的碳氢化合物。性质和天然石油类似。
《漢語大詞典》:发生炉煤气
可燃性气体之一。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氢、氮、二氧化碳等。分空气煤气和混合煤气两种。前者由煤和空气作用制得;后者由煤用空气和蒸汽作用制得,热值高于前者。用于金属加热炉、玻璃窑炉、炼焦炉的加热,也可作高热值煤气的掺混用气。
《国语辞典》:水煤气(水煤气)  拼音:shuǐ méi qì
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煤炭,生成一氧化碳及氢气,此混合的气体产品,称为「水煤气」。可用做化工原料及工业上的燃料,但具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