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境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种之境界也。碧岩四十六则评唱曰:「古人垂示一机一境,要接人。」
(术语)一种之境界也。碧岩四十六则评唱曰:「古人垂示一机一境,要接人。」
一境三谛
【佛学大辞典】
(术语)空假中三谛,融即于一境之意。又曰圆融三谛,不思议三谛。是天台圆教之说。诸法无自性,故为空,因缘所成,故为假,即空即假,故为中。如是一一之境,三谛之理,镕融相即,三一一三,无碍圆融,为绝对不可思议也。法华玄义第一,谓此妙谛为天然之性德。盖此意也。但就三千即空假中之意言之,则有山家山外之异义。山家之智礼,谓三谛皆具三千。山外之神智,谓三千定是妙假。固执空中不具三千。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圆融三谛,或不思议三谛,即空假中三谛圆融于一境的意思。天台宗说,诸法无自性,谓之空,因缘所成,谓之假,即空即假,谓之中。如此三谛之理融洽于一境,三即一,一亦即三,圆融无碍,谓之一境三谛。
(术语)空假中三谛,融即于一境之意。又曰圆融三谛,不思议三谛。是天台圆教之说。诸法无自性,故为空,因缘所成,故为假,即空即假,故为中。如是一一之境,三谛之理,镕融相即,三一一三,无碍圆融,为绝对不可思议也。法华玄义第一,谓此妙谛为天然之性德。盖此意也。但就三千即空假中之意言之,则有山家山外之异义。山家之智礼,谓三谛皆具三千。山外之神智,谓三千定是妙假。固执空中不具三千。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圆融三谛,或不思议三谛,即空假中三谛圆融于一境的意思。天台宗说,诸法无自性,谓之空,因缘所成,谓之假,即空即假,谓之中。如此三谛之理融洽于一境,三即一,一亦即三,圆融无碍,谓之一境三谛。
一境四心
【佛学大辞典】
(杂语)同一之境由见之者不同而生差违也。又名一水四见。唐译摄大乘论释第四,有「谓于饿鬼自业变异,增上力故,所见江河,皆悉充满脓血等处,鱼等傍生,即见舍宅游从道路,天见种种宝庄严地,人见是处有清冷水,波浪湍洄,若入虚空无边处定,即于是处唯见虚空」云云。大明三藏法数第十八题之为一境四心:一、天见是宝严地。二、人见是水。三,饿鬼见是脓血。四,鱼见是住处。
(杂语)同一之境由见之者不同而生差违也。又名一水四见。唐译摄大乘论释第四,有「谓于饿鬼自业变异,增上力故,所见江河,皆悉充满脓血等处,鱼等傍生,即见舍宅游从道路,天见种种宝庄严地,人见是处有清冷水,波浪湍洄,若入虚空无边处定,即于是处唯见虚空」云云。大明三藏法数第十八题之为一境四心:一、天见是宝严地。二、人见是水。三,饿鬼见是脓血。四,鱼见是住处。
一机一境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机谓属于内而恸于心者。境谓属于外而显于形者。释尊拈华为境,迦叶会其消息,破颜微笑,为机。又如烟为境,见之早知是有火,为机。碧岩录马大师不安则垂示,有曰:「一机一境,一言一句,且图有个入处。好肉上剜疮,成窝成窟,大用现前,不存规则。」此即机境也。涉于言句者,欲暂使学人有入处,诱引之方便耳。真个之大用现前,非拘于此规则者。虽然,机境非绝对的不用著,祇忌学人执之而已。一说,非真个自性彻见之师,徒拈槌竖拂,以对学人而拟禅机者,名为一机一境之禅者。
(术语)机谓属于内而恸于心者。境谓属于外而显于形者。释尊拈华为境,迦叶会其消息,破颜微笑,为机。又如烟为境,见之早知是有火,为机。碧岩录马大师不安则垂示,有曰:「一机一境,一言一句,且图有个入处。好肉上剜疮,成窝成窟,大用现前,不存规则。」此即机境也。涉于言句者,欲暂使学人有入处,诱引之方便耳。真个之大用现前,非拘于此规则者。虽然,机境非绝对的不用著,祇忌学人执之而已。一说,非真个自性彻见之师,徒拈槌竖拂,以对学人而拟禅机者,名为一机一境之禅者。
心一境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定有七名,此其中之一也。为使心止住一境之性。(参见:定)
(术语)定有七名,此其中之一也。为使心止住一境之性。(参见:定)
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定止心于一境,不使散动,曰定。心性之作用也。有二类:一生得之散定,二修得之禅定。生得之散定者,欲界之有情亦生之,与心相应而起,专注于所对之境之作用也。俱舍论称为三摩地,以之为大地法之一,唯识论译为定,以之为五别境之一。修得之禅定者,为色界无色界心地之作用,必勤行修习而得之者也。如三学中之定学,六度中之禅定波罗蜜,即指修得之禅定。梵名三摩地Sama%dhi,译言定,或等。等持者,平等保持心性之义也。是为散定唯有心也。又有等至等引之二。
【佛学常见辞汇】
心住于一境而不散乱。
【佛学次第统编】
七种定名 略。
小乘二种禅 共(世间禅)、不共。
世间禅 十二门禅。
十二门禅 四根本、四无量、四无色。
四根本禅 初、二、三、四。
四无量心 慈、悲、喜、舍。
四无色 空、识、无所、非想。
六行观 厌苦、乃至忻出。
小乘不共禅 亦世间亦出世间、出世间。
亦世间亦出世间禅 六妙门、十六特胜、通明观。
出世间禅 观、鍊、薰、修。
观禅二种 坏法、不坏法。
坏法禅 九想、八念、十想。
不坏法禅 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
六妙门 数、随、止、观、还、净。
十六特胜 知息入、乃至观弃舍。
通明观 观息、色、心、三事俱无。
九想 胖胀、乃至烧。
八念 念佛、乃至念死。
十想 无常、乃至尽。
八背舍 内有色相外观色、乃至无所有处。
八胜处 内有色相外观色少若好若丑、乃至白胜处。
十一切处 青、乃至识。
九次第定 初禅、乃至灭受想。
师子奋迅三昧 略。
超越三昧 略。
大乘共不共禅 略。
九种大禅 自性禅、乃至清净净禅。
自性禅 略。
一切禅 善法乐住等三。
难禅 第一二三。
一切门禅 有觉有观等四。
善人禅 不味著等五。
一切行禅 善禅、乃至现法乐住第一义禅十三。
除恼禅 咒术所依、乃至等作等八。
此世他世乐禅 神足变现调伏众生、乃至暂息恶报放光明九。
清净净禅 世间清净、乃至烦恼智障断清净十。
一行三昧 略。
三三昧 有觉有观、无觉有观、无觉无观。
四种三昧 坐、行、半、非。
五种三昧 地、水、风、金沙、金刚轮。
十喻三昧 幻、乃至化。
十种三昧 普光明、乃至无碍轮等十。
百八三昧 首楞严、乃至离著虚空不染。
阿字月轮观 略。
月轮观之五种三昧 刹那心、流注心、甜美心、摧散心、明镜心。
五相成身观 通达菩提心、乃至佛身圆满。
五字严身观 略。
坐禅 略。
结跏 全、半。
全结跏 吉祥、降魔。
(术语)定止心于一境,不使散动,曰定。心性之作用也。有二类:一生得之散定,二修得之禅定。生得之散定者,欲界之有情亦生之,与心相应而起,专注于所对之境之作用也。俱舍论称为三摩地,以之为大地法之一,唯识论译为定,以之为五别境之一。修得之禅定者,为色界无色界心地之作用,必勤行修习而得之者也。如三学中之定学,六度中之禅定波罗蜜,即指修得之禅定。梵名三摩地Sama%dhi,译言定,或等。等持者,平等保持心性之义也。是为散定唯有心也。又有等至等引之二。
【佛学常见辞汇】
心住于一境而不散乱。
【佛学次第统编】
七种定名 略。
小乘二种禅 共(世间禅)、不共。
世间禅 十二门禅。
十二门禅 四根本、四无量、四无色。
四根本禅 初、二、三、四。
四无量心 慈、悲、喜、舍。
四无色 空、识、无所、非想。
六行观 厌苦、乃至忻出。
小乘不共禅 亦世间亦出世间、出世间。
亦世间亦出世间禅 六妙门、十六特胜、通明观。
出世间禅 观、鍊、薰、修。
观禅二种 坏法、不坏法。
坏法禅 九想、八念、十想。
不坏法禅 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
六妙门 数、随、止、观、还、净。
十六特胜 知息入、乃至观弃舍。
通明观 观息、色、心、三事俱无。
九想 胖胀、乃至烧。
八念 念佛、乃至念死。
十想 无常、乃至尽。
八背舍 内有色相外观色、乃至无所有处。
八胜处 内有色相外观色少若好若丑、乃至白胜处。
十一切处 青、乃至识。
九次第定 初禅、乃至灭受想。
师子奋迅三昧 略。
超越三昧 略。
大乘共不共禅 略。
九种大禅 自性禅、乃至清净净禅。
自性禅 略。
一切禅 善法乐住等三。
难禅 第一二三。
一切门禅 有觉有观等四。
善人禅 不味著等五。
一切行禅 善禅、乃至现法乐住第一义禅十三。
除恼禅 咒术所依、乃至等作等八。
此世他世乐禅 神足变现调伏众生、乃至暂息恶报放光明九。
清净净禅 世间清净、乃至烦恼智障断清净十。
一行三昧 略。
三三昧 有觉有观、无觉有观、无觉无观。
四种三昧 坐、行、半、非。
五种三昧 地、水、风、金沙、金刚轮。
十喻三昧 幻、乃至化。
十种三昧 普光明、乃至无碍轮等十。
百八三昧 首楞严、乃至离著虚空不染。
阿字月轮观 略。
月轮观之五种三昧 刹那心、流注心、甜美心、摧散心、明镜心。
五相成身观 通达菩提心、乃至佛身圆满。
五字严身观 略。
坐禅 略。
结跏 全、半。
全结跏 吉祥、降魔。
四心──一境四心
【三藏法数】
(出摄大乘论释)
譬如一水,本无有异,盖因天人饿鬼畜生果报不同,故于一水而见有四相分别之异也。
〔一、天见是宝严地〕,谓诸天福德胜故,其所见水,悉成琉璃众宝庄严之地也。(梵语琉璃,华言青色宝。)
〔二、人见是水〕,谓世间之人,所见之水,清浊虽异,皆是水也。
〔三、饿鬼见是脓血〕,谓由宿世悭贪罪障深重,堕饿鬼中,长劫不闻浆水之名。既因饥渴所逼,望见河水,意欲饮之,速趋岸傍,皆是脓血也。
〔四、鱼见是住处〕,住处,即窟宅也。谓鱼以水而为住处,潜跃游泳,不见水相也。
(出摄大乘论释)
譬如一水,本无有异,盖因天人饿鬼畜生果报不同,故于一水而见有四相分别之异也。
〔一、天见是宝严地〕,谓诸天福德胜故,其所见水,悉成琉璃众宝庄严之地也。(梵语琉璃,华言青色宝。)
〔二、人见是水〕,谓世间之人,所见之水,清浊虽异,皆是水也。
〔三、饿鬼见是脓血〕,谓由宿世悭贪罪障深重,堕饿鬼中,长劫不闻浆水之名。既因饥渴所逼,望见河水,意欲饮之,速趋岸傍,皆是脓血也。
〔四、鱼见是住处〕,住处,即窟宅也。谓鱼以水而为住处,潜跃游泳,不见水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