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只 → 只祇祗衹秪秖”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孤尊
一只酒杯。谓独自饮酒。 唐 戴叔伦 《泛舟》诗:“孤尊秋露滑,短櫂晚烟迷。”
《漢語大詞典》:渍酒(漬酒)
东汉 徐穉 常于家预先炙鸡一只,并以一两绵絮渍酒中,曝干以裹鸡。遇有丧事,则径携墓前,以水渍绵使有酒气,祭毕即去,不见丧主。见后汉书·徐穉传及 李贤 注引 谢承 后汉书。后因以“渍酒”为朋友间吊丧墓祭的典故。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繐帐犹悬,门罕渍酒之彦。” 清 钱谦益 《画士张季挽词》诗:“一棺寂寂掩柴菅,零落贫交渍酒还。” 清 吴伟业 《送沈友圣汉川哭友》诗之三:“论文青眼客,渍酒白衣人。”
《高级汉语词典》:眇视
仔细观看
《漢語大詞典》:孤角
一只角号。 宋 周邦彦 《华胥吟·秋思》词:“别有孤角吟秋,对晓风呜轧。”
分類:一只
《国语辞典》:头雁(头雁)  拼音:tóu yàn
雁群飞行时,在前引领的第一只雁子。
《漢語大詞典》:单舟(單舟)
谓乘驾一只船。南齐书·王敬则传:“ 公林 劝 敬则 急送启赐儿死,单舟星夜还都。”新唐书·外戚传·独孤怀恩:“﹝ 怀恩 ﹞单舟以来,即缚之。”
分類:一只
《漢語大詞典》:一屐
一只鞋子。传说 菩提达磨 死后于 后魏 孝明帝 太和 十九年葬 熊耳山 ,后三年 宋云 使 西域 回,遇师于 葱岭 ,见手携隻履。 云 问:“师何往?”师曰:“西天去。”又谓 云 曰:“汝主已厌世。”暨 云 复命, 明帝 已逝。 孝庄 即位, 云 具奏其事,帝令启棺,唯一革履尚存,举朝为之惊叹,奉诏取遗履于 少林寺 供养。见景德传灯录·菩提达磨。后因以“一屐”为赞颂佛教大师法力之典实。 清 吴伟业 《赠苍雪》诗:“一屐游中原,五岳问诸祖,稽首香花巖,妙义足千古。”
《國語辭典》:倒手  拼音:dǎo shǒu
1.从这一手换到另一手。如:「他臂力真大,没倒手也能把东西提那么远。」《施公案》第一六二回:「天霸见谢虎一扭膀,一只飞镖直冲西门,一歪脑袋,躲过飞镖落地,谢虎又一倒手,二只镖又照英雄前心打来。」
2.货物的转手买卖。如:「这批货经他这么一倒手,不知赚了多少。」
《漢語大詞典》:一匹雏(一匹雛)
一只小鸭。孟子·告子下:“有人於此,力不能胜一匹雏。” 赵岐 注:“人言我力不能胜一小雏。” 孙奭 音义:“匹, 丁 作疋……今案《方言》:‘ 尐 ,小也。’音节。盖与疋字相似,后人传写误耳。” 焦循 正义:“《淮南·时则训》注云:‘雏,新鸡也’,然则雏为鸡之名。读匹为尐,则尐雏即是小鸡;读匹如字,则匹雏即是双鸡。”按,礼记·曲礼下:“庶人之挚匹。” 郑玄 注:“説者以匹为鶩。” 汉 班固 《白虎通·文质》:“疋谓鶩也。”均训“匹”为鸭。证以现代汉语东南沿海地区方言及傣语、瑶语、侗语、黎语与其他邻近语言,则古汉语“匹”与这些语言中训鸭之bit、bet、pit、phit等同源,“一匹雏”谓“一只小鸭”,当无可置疑。参阅 闻宥 《语源丛考·鸭、鴄、鹜三词次第考》
《国语辞典》:觭轮(觭轮)  拼音:jī lún
一只轮子。《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下》:「遂要崤阨以败秦师,匹马觭轮无反者,操之急矣。」
分类:一只轮子
《漢語大詞典》:倚轮(倚輪)
一只车轮。《穀梁传·僖公三十三年》:“ 晋 人与 姜戎 要而击之 殽 ,匹马倚轮无反者。” 范宁 注:“倚轮,一隻之轮。”
分類:一只车轮
《漢語大詞典》:正手
(1).指两人或多人同做一事时,其中主要的当事者。 鲁迅 《呐喊·阿Q正传》:“他不过是一个小脚色……有一夜,他刚才接到一个包,正手再进去,不一会,只听得里面大嚷起来,他便赶紧跑,连夜爬出城,逃回 未庄 来了。”
(2).做事时常用的一只手。通常谓右手。如:使筷子,别人用正手,他却用反手。
《漢語大詞典》:谒环(謁環)
请求玉环。事见《左传·昭公十六年》: 晋 韩起 有一副玉环中的一只,另一只在 郑国 的商人手里。 韩起 趁聘问时向 郑伯 请求。 子产 不给,说:“夫大国之人令於小国,而皆获其求,将何以给之?一共一否,为罪滋大。大国之求,无礼以斥之,何饜之有?吾且为鄙邑,则失位矣。”后作为典故,指大国对小国的无理要求。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十三年:“时 金 人来取 赵彬 辈三十人家属,詔归之。 晧 曰:‘昔 韩起 謁环於 郑 , 郑 小国也,能引谊不与。’”
《國語辭典》:斜视(斜視)  拼音:xié shì
1.斜著眼睛看。南朝梁。何逊〈七召。声色〉:「托斜视于遗簪,寄含情而举扇。」
2.一种眼病。当注视目标时,一眼直视,另一眼斜向一方,多由眼肌失衡所造成。常见的有内斜视和外斜视。也称为「斜眼」。
《國語辭典》:没头鹅(沒頭鵝)  拼音:méi tóu é
失去引领头鹅的天鹅群。形容慌乱无主的样子。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一折:「可可的与那个恶那吒打个撞见,諕的我似没头鹅热地上蚰蜒。」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佳人自来多命薄,秀才们从来懦,闷杀没头鹅,撇下陪钱货。」也作「无头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