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一口 拼音:yī kǒu
1.一人。《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下》:「一切调上公以下诸有奴婢者,率一口出钱三千六百。」也称为「一口子」、「一口儿」。
2.众口同声。《新唐书。卷一○三。张玄素传》:「天下翕然,一口颂歌。」
3.一言,指口气坚定不变。如:「一口咬定」。《文选。左思。魏都赋》:「四海齐锋,一口所敌。」
4.计算牲畜、物品的单位名词。如:「一口羊」、「一口锅」。《三国演义》第四回:「闻司徒有七宝刀一口,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
5.咬嚼一下,称为「一口」。
6.形容数量很少。如:「一口饭」、「一口水」。也称为「一口子」、「一口儿」。
7.满口。《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只听他打著一口常州的乡谈道。」
2.众口同声。《新唐书。卷一○三。张玄素传》:「天下翕然,一口颂歌。」
3.一言,指口气坚定不变。如:「一口咬定」。《文选。左思。魏都赋》:「四海齐锋,一口所敌。」
4.计算牲畜、物品的单位名词。如:「一口羊」、「一口锅」。《三国演义》第四回:「闻司徒有七宝刀一口,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
5.咬嚼一下,称为「一口」。
6.形容数量很少。如:「一口饭」、「一口水」。也称为「一口子」、「一口儿」。
7.满口。《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只听他打著一口常州的乡谈道。」
《國語辭典》:一口中 拼音:yī kǒu zhōng
一种没有开衩的长袍。形状如钟形,上窄下宽。《西游记》第二五回:「减省些儿,做个一口中罢了。」《警世通言。卷三三。乔彦杰一妾破家》:「我丈夫头戴万字头巾,身穿著青绢一口中。」也称为「斗篷」。
《漢語大詞典》:争一口气(争一口氣)
谓发愤向上,有所作为,给亲朋或自己增添光彩。 明 无名氏 《玉环记·途遇韦皋》:“且喜今日身荣贵,也与奴家争一口气。” 巴金 《家》十二:“妈要我发狠读书,给她争一口气……我说我要发狠读书,只要将来做了八府巡按,妈也就可以扬眉吐气了。”《水浒传》第十二回:“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不想又吃这一闪。” 沙汀 《丁跛公》:“当丈夫琢磨 干黄鳝 时,她总是叹息这一句老话来:‘你一点也不给人争口气呀。’”参见“ 争气 ”。
《高级汉语词典》:统一口径 拼音:tǒng yī kǒu jìng
比喻大家对待问题采取一致的态度
《漢語大詞典》:一口同声(一口同聲)
犹一口同音。《老残游记》第六回:“因天时尚早,復到街上访问本府政绩,竟是一口同声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