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一前
后汉书蔡邕传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酒食召邕者比往而主已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乡邦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又刘陶传军吏士民悲愁相守民有百走退死之心而无一前斗生之计 唐书郭子仪传六军皆市井人窜虚名逃实赋一日驱以就战有百奔无一前又宦竖掩迷庶政荒夺遂令陛下彷徨暴露越在陜服斯委任失人岂秦地非良哉
又易林寒暑不当轨度失常一前一后年岁鲜有
又钓矶立谈江海有婢妾鱼游必三一前二后
分类:一前
《國語辭典》:前后(前後)  拼音:qián hòu
1.前面与后面。《左传。隐公九年》:「衷戎师,前后击之,尽殪。」《三国演义》第五九回:「马超屯兵渭口,日夜分兵,前后攻击。」
2.表示时间的长短。《汉书。卷六八。霍光传》:「光秉政前后二十年。」
《漢語大詞典》:散等
栗阶。登台阶时,左右脚一前一后,相随而上。因两脚分别各踩一级台阶而不相聚,故又称“散等”。礼记·杂记下:“祭,主人之升降散等,执事者亦散等。” 郑玄 注:“散等,栗阶。” 孔颖达 疏:“云散等栗阶者,谓升一等而后散升不连步也,故《燕礼》记云:‘栗阶,不过二等。’注云:‘其始升也犹聚足连步,趋二等,左右足各一发而升堂。’以此知散等,栗阶是一也。”参见“ 栗阶 ”。
《漢語大詞典》:栗阶(栗階)
相传 周 代下见上登阶之礼的一种。栗,通“ 歷 ”。仪礼·燕礼:“凡公所辞皆栗阶。凡栗阶,不过二等。” 郑玄 注:“其始升,犹聚足连步;越二等,左右足各一发而升堂。” 贾公彦 疏:“《曲礼》云‘涉级聚足连步以上’, 郑 注云:‘涉等聚足,谓前足躡一等,后足从之併;连步谓足相随不相过也。’” 王引之 经义述闻·仪礼:“栗阶即歷阶也。古栗、歷声近而通。”
分類:登阶
《国语辞典》:假言三段论(假言三段论)  拼音:jiǎ yán sān duàn lùn
以纯为假言命题、或其中一前提为假言命题所构成的三段论。如「如甲则乙,如乙则丙,故如甲则丙」此为纯假言三段论式;「如甲则乙,今甲,故乙」,「如甲则乙,今非乙,故非甲」此为混假言三段论式,前者为立式,后者为破式。
《国语辞典》:先秦诸子(先秦诸子)  拼音:xiān qín zhū zǐ
秦统一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学术重心由王官转往民间,孔子、老子、墨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成一家之言,统称为「先秦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