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一倡三叹(一倡三歎)  拼音:yī chàng sān tàn
1.一人唱歌,三人应和。《乐府诗集。卷一二。郊庙歌辞十二。周宗庙乐舞辞。肃雍舞》:「进旅退旅,皇舞之形。一倡三叹,朱弦之声。」也作「三叹」、「一唱三叹」。
2.形容诗文优美宛转,韵味绵延。也作「一唱三叹」。
《漢語大詞典》:席纠(席糾)
唐 人宴饮时以一人为录事,执行酒令,称席纠,亦称酒纠。 唐 孙棨 《北里志·天水仙哥》:“ 天水仙哥 ,字 絳真 ,住於南曲中,善谈謔,能歌令,常为席纠,宽猛得所。” 唐 孙棨 《北里志·郑举举》:“ 郑举举 者,居曲中,亦善令章,尝与 絳真 互为席纠。”
《国语辞典》:屈一伸万(屈一伸万)  拼音:qū yī shēn wàn
屈服于一人之下,才能凌越于万人之上。语本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夫屈一人之下,必伸万人之上。」形容大丈夫能屈能伸。
《国语辞典》:牵牛拔桩(牵牛拔桩)  拼音:qiān niú bá zhuāng
一人把牛系在路上,却被路人牵走,附近的邻居平白受到怀疑和搜捕。见《易经。无妄卦。六三》。后用以比喻无妄之灾或所有倒楣、牵连的事。也作「别人偷牛我摸桩」、「他人牵牛我拔桩」。
《国语辞典》:赏一劝百(赏一劝百)  拼音:shǎng yī quàn bǎi
奖赏一人以激励众人。隋。王通《文中子。卷九。立命》:「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夫为政而何有!」也作「赏一劝众」。
《国语辞典》:孤形单影(孤形单影)  拼音:gū xíng dān yǐng
孤独一人。《群音类选。官腔类。卷一○。牧羊记。北海牧羝》:「冷冷清清孤形单影,静恍恍没一个人来至。」也作「孤形只影」、「孤身只影」。
《国语辞典》:孤形只影(孤形只影)  拼音:gū xíng zhī yǐng
孤独一人。《群音类选。官腔类。卷一六。分鞋记。书斋问疾》:「你看碧梧翠竹影凄凉,孤形只影空相向。」也作「孤形单影」、「孤身只影」。
《国语辞典》:孤衾独枕(孤衾独枕)  拼音:gū qīn dú zhěn
一条被子、一个枕头。形容一人独眠,忧思寂寞。《红楼梦》第六六回:「虽是夜晚间孤衾独枕,不惯寂寞,奈一心丢了众人,只念柳湘莲早早回来,完了终身大事。」
《国语辞典》:光身人儿(光身人儿)  拼音:guāng shēn rén ér
1.裸露著身体。如:「小孩等不及穿衣服,光身人儿就跑出浴室了。」也作「光身」、「光身子」、「光人」。
2.孤单一个人。多指无配偶、无家庭的人。如:「自从配偶去世后,他就成了光身人儿。」也作「光身」、「光身子」、「光人」。
3.比喻身无长物,空身一人。如:「当时火势猛烈,他只能光身人儿的逃出来。」也作「光身」、「光身子」、「光人」。
《国语辞典》:开明专制(开明专制)  拼音:kāi míng zhuān zhì
大权虽总揽于元首一人,但能开诚秉公,依人民的意思而为,使政法清明的政治制度。
《国语辞典》:旷古一人(旷古一人)  拼音:kuàng gǔ yī rén
自古以来只此一人,绝无仅有。五代汉。王定保《唐摭言。卷五。以其人不称才试而后惊》:「方之缪公以小吏一言北面而师之者,可谓旷古一人而已。」
《国语辞典》:旷代一人(旷代一人)  拼音:kuàng dài yī rén
自古以来只此一人。如:「以孙中山先生缔造中华民国的才识与胸襟而言,真是旷代一人。」也作「旷世一人」。
分类:只此一人
《国语辞典》:鸡犬皆仙(鸡犬皆仙)  拼音:jī quǎn jiē xiān
比喻因一人发达后,使相关的亲友眷属也随之高升或得势。参见「鸡犬升天」条。如:「自他父亲成为首富后,他的亲友便鸡犬皆仙,走到那里,就有人奉承到那里。」
《国语辞典》:鸡犬俱升(鸡犬俱升)  拼音:jī quǎn jù shēng
比喻因一人发达后,使周遭相关人士也随之高升或得势。参见「鸡犬升天」条。如:「今年他调升为处长,他的秘书、幕僚鸡犬俱升,跟著他高升赴任了。」
《国语辞典》:自导自演(自导自演)  拼音:zì dǎo zì yǎn
1.既当导演,又参与演出。如:「这出戏由他自导自演,充分展现其多才多艺的一面。」
2.比喻完全由一人策画实行。如:「这完全是他自导自演,你别被他的可怜相矇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