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张巡
 
张巡嚼齿
 
怒切齿
 
有齿嚼欲碎
 
死同巡远
 
男儿嚼齿
 
睢阳骂贼
 
骂贼睢阳
 
雎阳齿

相关人物
张巡
 
许远


《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七下〈忠义列传下·张巡〉~4900~
禄山之乱,巡为真源令,说谯郡太守,令完城,募市人,为拒贼之势。时吴王祗为灵昌太守,奉诏纠率河南诸郡,练兵以拒逆党,济南太守李随副之。巡与单父尉贾贲各召募豪杰,同为义举。十月,城陷,巡与姚訚、南霁云、许远,皆为贼所执。巡神气慷慨,每与贼战,大呼誓师,眦裂血流,齿牙皆碎。城将陷,西向再拜,曰:「臣智勇俱竭,不能式遏强寇,保守孤城。臣虽为鬼,誓与贼为厉,以答明恩。」及城陷,尹子奇谓巡曰:「闻君每战眦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巡曰:「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巡大骂曰:「我为君父义死。尔附逆贼,犬彘也,安能久哉!」子奇义其言,将礼之,左右曰:「此人守义,必不为我用。素得士心,不可久留。」是日,与姚闇、霁云同被害,唯许远执送洛阳。
典故
相关人物
陈琳


《昭明文选》卷四十一、三国魏·陈孔璋(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
「游睢涣者,学藻缋之䌽。」唐·李善注引《陈留记》曰:「襄邑,涣水出其南,睢水经其北。传云:睢、涣之间出文章,故其黼黻絺绣。日月华虫,以奉宗庙御服焉。」

例句

衣冠迷适越,藻绘忆游睢。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

《国语辞典》:睢阳(睢阳)  拼音:suī yáng
地名。故城在今河南省商邱县境。唐张巡、许远曾死守此,以抗安禄山,屏蔽江淮。
《國語辭典》:睢盱  拼音:suī xū
1.喜悦的样子。《易经。豫卦。六三》:「盱豫悔。」唐。孔颖达。正义:「盱谓睢盱。睢盱者,喜说之貌。」宋。苏轼 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词:「连村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
2.质朴。《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鸿荒朴略,厥状睢盱。」
3.仰目而视。《文选。张衡。西京赋》:「缇衣韎韐,睢盱拔扈。」唐。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庙令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
《國語辭典》:恣睢  拼音:cī suī
1.形容暴横、放纵。《史记。卷六一。伯夷传》:「盗蹠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后汉书。卷五二。崔骃传》:「黎、共奋以跋扈兮,羿、浞狂以恣睢。」
2.自得的样子。《庄子。大宗师》:「夫尧既已黥汝以仁义,而劓汝以是非矣。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徙之涂乎?」
《漢語大詞典》:盱睢
(1).张目仰视貌。 清 龚自珍 《臣里》:“臣目盱睢,臣不媚蠹鱼。” 清 彭淑 《沔阳道中夜闻邻船语》诗:“呻吟满衢巷,延颈相盱睢。”
(2).骄横;强暴。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八:“豪杰盱睢,且自为政。”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二:“臣门非冠盖,家本军戎,亲朋之内盱睢,为人报怨;昆弟之间点染,无处求生。”
《國語辭典》:睢睢  拼音:suī suī
仰目而视的样子。《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下》:「万众睢睢,惊怪连日。」唐。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久欲辞谢去,休令众睢睢。」
分類:仰视
《漢語大詞典》:睢苑
汉 梁孝王 刘武 所造园林。在 睢阳 (今 河南 商丘 东),故称。后亦借指名园。 唐 张大安 《奉和别越王》:“离衿愴 睢苑 ,分途指 鄴城 。”亦作“ 睢园 ”。 唐 王勃 《滕王阁诗》序:“ 睢园 緑竹,气凌 彭泽 之樽; 鄴水 朱华,光照 临川 之笔。”参见“ 梁苑 ”、“ 梁园 ”、“ 兔园 ”。
《漢語大詞典》:睢园(睢園)
见“ 睢苑 ”。
《漢語大詞典》:睢苑
汉 梁孝王 刘武 所造园林。在 睢阳 (今 河南 商丘 东),故称。后亦借指名园。 唐 张大安 《奉和别越王》:“离衿愴 睢苑 ,分途指 鄴城 。”亦作“ 睢园 ”。 唐 王勃 《滕王阁诗》序:“ 睢园 緑竹,气凌 彭泽 之樽; 鄴水 朱华,光照 临川 之笔。”参见“ 梁苑 ”、“ 梁园 ”、“ 兔园 ”。
《漢語大詞典》:睢于
见“ 睢盱 ”。
《國語辭典》:睢盱  拼音:suī xū
1.喜悦的样子。《易经。豫卦。六三》:「盱豫悔。」唐。孔颖达。正义:「盱谓睢盱。睢盱者,喜说之貌。」宋。苏轼 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词:「连村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
2.质朴。《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鸿荒朴略,厥状睢盱。」
3.仰目而视。《文选。张衡。西京赋》:「缇衣韎韐,睢盱拔扈。」唐。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庙令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
《漢語大詞典》:睢呿
谓张目则事物纷杂,开口则语言繁复。 清 赵翼 《静观》诗之六:“况彼大九州,睢呿不胜繁,势必遍学语,始可训谆谆。”
《漢語大詞典》:游睢(遊睢)
典出《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盖闻过 高唐 者,効 王豹 之謳;游 睢 涣 者,学藻繢之綵。” 李善 注:“《陈留记》曰: 襄邑 , 涣水 出其南, 睢水 经其北。《传》云: 睢 涣 之间出文章,故其黼黻絺绣,日月华虫,以奉于宗庙御服焉。” 李周翰 注:“ 睢 涣 ,二水名。其处人能织藻繢绵綺,有游於此者,亦将学其风土所为也。”后以“游睢”谓学藻绘之彩。 唐 杜甫 《夔州书怀四十韵》:“衣冠迷适 越 ,藻绘忆游 睢 。”
《漢語大詞典》:睢阳曲(睢陽曲)
歌曲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睢水:“广 睢阳城 七十里,大治宫观臺苑屏榭,势并皇居,其所经构也。役夫流唱,必曰《睢阳曲》,创传由此始也。”宋书·乐志一:“ 孝王 筑 睢阳城 ,方十二里,造倡声,以小鼓为节,筑者下杵以和之,后世谓此声为《睢阳曲》,至今传之。”
《国语辞典》:睢河  拼音:suī hé
河川名。源出河南省虞城县,东南流经江苏、安徽北部,流入洪泽湖。今多堙塞。也称为「睢水」。
《韵府拾遗 翰韵》:睢岸
韩愈荅张彻诗浚郊避兵乱睢岸连门停
《漢語大詞典》:嚼穿龈血(嚼穿齦血)
形容仇恨至极。 宋 文天祥 《满江红·代王夫人作》词:“想男儿慷慨,嚼穿齦血。”
分類:仇恨至极
《國語辭典》:嚼齿(嚼齒)  拼音:jiáo chǐ
咬牙切齿。形容非常痛恨、愤慨的样子。《金史。卷一一○。雷渊传》:「遇不平,则疾恶之,气见于颜间,或嚼齿大骂不休。」宋。苏轼〈京师哭任遵圣〉诗:「奋髯走猾吏,嚼齿对奸将。」
分類:咬牙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