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相关人物
八鸾锵
相忘八鸾鸣
相关人物
周宣王
《毛诗正义》卷十八之三〈大雅·荡之什·烝民〉~674~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好是懿德。天监有周,昭假于下。保兹天子,生仲山甫。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古训是式,威仪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赋。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缵戎祖考,王躬是保。出纳王命,王之喉舌。赋政于外,四方爰发。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彊禦。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仲山甫出祖,四牡业业,征夫捷捷。每怀靡及,四牡彭彭,八鸾锵锵。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四牡骙骙,八鸾喈喈。仲山甫徂齐,式遄其归。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唐·孔颖达疏:「八鸾之声又锵锵然而鸣。所以为此行者。王命仲山甫以此车马令乘之而行,往筑城于彼东方之国。谓使之城齐也。」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好是懿德。天监有周,昭假于下。保兹天子,生仲山甫。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古训是式,威仪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赋。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缵戎祖考,王躬是保。出纳王命,王之喉舌。赋政于外,四方爰发。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彊禦。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仲山甫出祖,四牡业业,征夫捷捷。每怀靡及,四牡彭彭,八鸾锵锵。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四牡骙骙,八鸾喈喈。仲山甫徂齐,式遄其归。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唐·孔颖达疏:「八鸾之声又锵锵然而鸣。所以为此行者。王命仲山甫以此车马令乘之而行,往筑城于彼东方之国。谓使之城齐也。」
《毛诗正义》卷二十之三〈商颂·烈祖〉~79~
汉·郑玄笺云:「鸾在镳,四马则八鸾。」
汉·郑玄笺云:「鸾在镳,四马则八鸾。」
典故
佩玉锵锵
《毛诗正义》卷四之三〈国风·郑风·有女同车〉~7~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礼记注疏》卷三十〈玉藻〉~563~
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羽。趋以采齐。行以肆夏。周还中规。折还中矩。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故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是以非辟之心。无自入也。
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羽。趋以采齐。行以肆夏。周还中规。折还中矩。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故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是以非辟之心。无自入也。
《漢語大詞典》:锵洋(鏘洋)
亦作“ 鏘羊 ”。
(1).德音,美好的名声。《文选·王俭〈褚渊碑文〉》:“怊悵餘徽,鏘洋遗烈。” 刘良 注:“鏘洋,德音也。” 王闿运 《常公神道碑》:“鏘洋遗烈,悽愴图徽。”
(2).金玉碰击发声。 唐 魏徵 《奉和正日临朝应诏》:“鏘洋鸣玉佩,灼烁耀金蝉。” 宋 王禹偁 《缴连寿宁节功德疏表》:“鐘梵鏘洋于四水,香花焕耀于六街。”
(3).泛指发出美好的乐声。 唐 薛元超 《奉和同太子监守违恋》:“欲应重轮曲,鏘洋韵《九韶》。”
(4).喻指文辞华丽,韵律优美。 金一 《文学上之美术观》:“质实者忌其野,鏘洋者防其淫。”
(5).广大、盛多貌。 唐 黄滔 《御试良弓献问赋》:“今吾皇播声教以鏘洋,濬恩波而浩汗。”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海内之士,怀觚握槧之伦,介景者鏘羊,祝延者漎萃。”
(1).德音,美好的名声。《文选·王俭〈褚渊碑文〉》:“怊悵餘徽,鏘洋遗烈。” 刘良 注:“鏘洋,德音也。” 王闿运 《常公神道碑》:“鏘洋遗烈,悽愴图徽。”
(2).金玉碰击发声。 唐 魏徵 《奉和正日临朝应诏》:“鏘洋鸣玉佩,灼烁耀金蝉。” 宋 王禹偁 《缴连寿宁节功德疏表》:“鐘梵鏘洋于四水,香花焕耀于六街。”
(3).泛指发出美好的乐声。 唐 薛元超 《奉和同太子监守违恋》:“欲应重轮曲,鏘洋韵《九韶》。”
(4).喻指文辞华丽,韵律优美。 金一 《文学上之美术观》:“质实者忌其野,鏘洋者防其淫。”
(5).广大、盛多貌。 唐 黄滔 《御试良弓献问赋》:“今吾皇播声教以鏘洋,濬恩波而浩汗。”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海内之士,怀觚握槧之伦,介景者鏘羊,祝延者漎萃。”
《骈字类编》:玉锵(玉锵)
礼记玉藻:趋以采齐,行以肆夏,周还中规,折还中矩,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 王炎石菖蒲赋:下漱冽泉,玉锵鸣兮,蹙节盘屈,托以生兮。
《漢語大詞典》:凄锵(凄鏘)
象声词。多形容有节奏的声响。 南朝 梁 沈约 《乐将殚恩未已应诏》诗:“凄鏘笙管遒,参差舞行乱。”凄,一本作“ 凄 ”。 唐 权德舆 《祗命赴京途次淮口因书所怀》诗:“彪炳覩奇采,凄鏘闻雅音。” 前蜀 韦庄 《村笛》诗:“《簫韶》九奏韵凄鏘,曲度虽高调不伤。” 清 李重华 《贞一斋诗说·〈论诗答问〉之一》:“如洞簫长笛各有窍,一一按律调之,其凄鏘要眇,莫不感人之深。”
象声词。多形容有节奏的声响。 南朝 齐 谢朓 《七夕赋奉护军命作》:“廻龙驾之容裔,乱凤管之凄鏘。” 南朝 梁 沈约 《乐将殚恩未已应诏》诗:“凄鏘笙管遒,参差舞行乱。” 唐 黄滔 《奉和翁文尧员外经过七林书堂见寄之什》诗:“定恐故园留不住,竹风松韵漫凄鏘。”
象声词。多形容有节奏的声响。 南朝 齐 谢朓 《七夕赋奉护军命作》:“廻龙驾之容裔,乱凤管之凄鏘。” 南朝 梁 沈约 《乐将殚恩未已应诏》诗:“凄鏘笙管遒,参差舞行乱。” 唐 黄滔 《奉和翁文尧员外经过七林书堂见寄之什》诗:“定恐故园留不住,竹风松韵漫凄鏘。”
《漢語大詞典》:趋锵(趨鏘)
《骈字类编》:金锵(金锵)
王僧孺礼佛唱导文,见玉振下。梁简文帝侍皇太子乐游苑诗,见玉度下。 张说太和乐章:玉节肆夏,金锵五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