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全部 3典故 1词典 2
典故
三四计朝暮
 
三四调群狙
 
喜众狙
  
朝三
  
朝四暮三
 
狙公倒七芧
 
狙公分栗
 
众狙皆喜
 
被狙公卖


《庄子集释》卷一下〈内篇·齐物论〉~69~
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谲怪,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庄子集释》卷一下〈内篇·齐物论〉~73~
唐·成玄英疏:「此解譬也。狙,猕猴也。赋,付与也。芧,橡子也,似栗而小也。列子曰:宋有养狙老翁,善解其意,戏狙曰:『吾与汝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又曰:『我与汝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焉。朝三暮四,朝四暮三,其于七数,并皆是一。名既不亏,实亦无损,而一喜一怒,为用愚迷。此亦同其所好,自以为是。亦犹劳役心虑,辩饰言词,混同万物以为其一因以为一者,亦何异众狙之惑耶!」

简释

朝四暮三:指反复无常或愚弄他人。宋黄庭坚《再答明略二首》之二:“使年七十今中安,安能朝四暮三浪忧喜。”


例句

机疑闻不二,蒙昧即朝三。 沈佺期 九真山净居寺谒无碍上人

《國語辭典》:芧栗  拼音:xù lì
橡树的果实。因形状像栗子,故也称为「橡栗」。
分類:橡实
《分类字锦》:狙公与芧(狙公与芧)
列子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圣人以智笼群愚亦犹狙公之以智笼众狙也注芧音序栗也
分类:猿猴
《國語辭典》:暮四朝三  拼音:mù sì zhāo sān
比喻心意不定,反覆无常。参见「朝三暮四」条。宋。辛弃疾 洞仙歌。旧交贫贱词:「悠悠今古事。得丧乘除,暮四朝三又何异。」
《國語辭典》:朝三暮四  拼音:zhāo sān mù sì
本指一养猴人以果子饲养猴子,施以诈术骗猴的故事。见《庄子。齐物论》。后比喻以诈术欺人,或心意不定、反覆无常。《旧唐书。卷一三五。皇甫镈传》:「直以性惟狡诈,言不诚实,朝三暮四,天下共知,惟能上惑圣聪,足见奸邪之极。」元。杨讷《西游记》第九出:「也是我为人不肖,和这等朝三暮四的便成交。」也作「暮四朝三」、「朝四暮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