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夜阑相对
 
如梦寐
 
相逢是梦中
 
秉烛疑梦
 
黯相对浑如梦里


《全唐诗》卷二百一十七〈羌村三首〉
〈羌村三首〉其一:「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客子千里至】。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惊走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典故
秉菅观洧
 
郑郊溱洧


《毛诗正义》卷四之四〈国风·郑风·溱洧〉~82~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汉·毛亨传蕳,兰也。」
典故
执烛游
 
夜游秉烛
 
惜昼短
 
方昼短
 
烛共秉
  
秉烛夜永
  
秉烛游
 
秉烛游夜
 
秉烛行
 
良夜秉烛
 
良宵秉烛
 
葛秉烛


《昭明文选》卷四十二〈书中·与吴质书〉~897~
年行已长大,所怀万端。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志意何时复类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光武言年三十馀,在兵中十岁,所更非一,吾德不及之,年与之齐矣。以犬羊之质,服虎豹之文,无众星之明,假日月之光,动见瞻观,何时易乎?恐永不复得为昔日游也。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顷何以自娱?颇复有所述造不?东望于邑,裁书叙心。丕白。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汉诗》卷九〈乐府古辞·相和歌辞·瑟调曲·西门行〉~269~
出西门。步念之。今日不作乐。当待何时。逮为乐。逮为乐。当及时。何能愁怫郁。当复待来兹。酿美酒。炙肥牛。请呼心所欢。可用解忧愁。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游行去去如云除。弊车羸马为自储。
《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九〈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3536~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昭明文选》卷二十九〈诗己·杂诗上·古诗十九首〉~349~
〈古诗十九首〉其十五:「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例句

况遇新春夜,何劳秉烛行。 温庭皓 观山灯献徐尚书

古人惜昼短,劝令秉烛游。况此迢迢夜,明月满西楼。复有盈尊酒,置在城上头。期君君不至,人月两悠悠。 白居易 城上对月期友人不至

今朝不尽醉,还有明朝不。不见郭门外,累累坟与丘。死著若有知,悔不秉烛游。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试从古人愿,致酒歌秉烛。 鲍溶 秋思三首


《昭明文选》卷二十九〈诗己·杂诗上·古诗十九首〉~349~
〈古诗十九首〉其十五:「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典故  
相关人物
宣秉


《后汉书》卷二十七《宣秉传》
宣秉字巨公,冯翊云阳人也。……建武元年,拜御史中丞。光武特诏御史中丞与司隶校尉、尚书令会同并专席而坐,故京师号曰「三独坐」。

简释

三独:指御史中丞、司隶校尉或尚书令。高苏味道《赠封御史人台》:“故事推三独,兹辰对两困。”


例句

海内语三独,朝端谋六户。 储光羲 晚次东亭献郑州宋使君文

官称汉独坐,身是鲁诸生。 吉中孚 送归中丞使新罗册立吊祭

光辉三独坐,登陟五云门。 严维 奉和独孤中丞游云门寺

独坐三台妙,重阳百越间。 朱放 九日陪刘中丞宴昌乐寺送梁廷评

独坐清天下,专征出海隅。 李白 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参谋幕府因赠之

扶颠待柱石,独坐飞风霜。 杜甫 入衡州

通籍微班忝,周行独坐荣。 杜甫 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

故事推三独,兹辰对两闱。 苏味道 赠封御史人台

坐居三独中,立在百僚外。 蒋冽 台中书怀

故事推三独,兹辰对两闱。 苏味道 赠封御史入台

宠兼三独任,威肃贰师营。 钱起 送鲍中丞赴太原军营

典故
相关人物
杨秉


《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传》附《杨秉传》
「秉性不饮酒,又早丧夫人,遂不复娶,所在以淳白称。尝从容言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杨秉传赞》:「震畏四知,秉去三惑。」

例句

四知台上镜,三惑井中瓶。 杜牧 分司东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刘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韵

典故
四代三公
  
四代五公

相关人物
杨奇
 
杨彪
 
杨秉
 
杨赐
 
杨震(字伯起)

参考典故
杨震


《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传》附《杨彪传》
及魏文帝受禅,欲以彪为太尉,先遣使示旨。彪辞曰:「彪备汉三公,遭世倾乱,不能有所补益。耄年被病,岂可赞惟新之朝?」遂固辞。乃授光禄大夫,赐几杖衣袍,因朝会引见,令彪著布单衣、鹿皮冠,杖而入,待以宾客之礼。年八十四,黄初六年卒于家。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与袁氏俱为东京名族云。

例句

四代三公族,清风播人天。 李白 送杨燕之东鲁

汉家名臣杨德祖,四代五公享茅土。 李颀 行路难

典故
孙敖秉羽

相关人物
孔子
 
孙叔敖


《庄子》杂篇·卷八中《徐无鬼》
「仲尼之楚,楚王觞之,孙叔敖执爵而立,市南宜僚受酒而祭曰:『古之人乎!于此言已。』曰:『丘也闻不言之言矣,未之尝言,于此乎言之。前此未尝言不言之言,乃今言之。市南宜僚弄丸而两家之难解,孙叔敖甘寝秉羽而郢人投兵。丘愿有喙三尺。』」唐·成玄英疏:「姓孙,字叔敖,楚之令尹,甚有贤德者也。郢,楚都也。投,息也。叔敖蕴藉实知,高枕而逍遥,会理忘言,执羽扇而自得,遂使敌国不侵,折冲千里之外,楚人无事,脩文德,息其武略。」

例句

寝谋惭汲黯,秉羽贵孙敖。 李德裕 寒食日三殿侍宴奉进诗一首

典故
颜叔秉烛

相关人物
颜叔子


《诗经·小雅·巷伯》
「哆兮侈兮,成是南箕。」汉·毛氏传:「昔者,颜叔子独处于室;邻之釐妇又独处于室。夜暴风雨至而室坏,妇人趋而至,颜叔子纳之而使执烛,放乎旦而蒸尽,缩屋而继之。自以为辟嫌之不审矣。」

例句

颜叔秉烛,宋弘不谐。 李瀚 蒙求

《國語辭典》:秉烛(秉燭)  拼音:bǐng zhú
持烛、燃烛。后用以比喻夜以继日。《文选。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三国演义》第二五回:「关公乃秉烛立于户外,自夜达旦,毫无倦色。」也作「炳烛」。
分類:照明
《國語辭典》:秉心  拼音:bǐng xīn
用心、持心。晋。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公衡仲达,秉心渊塞,媚兹一人,临难不惑。」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神思》:「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
分類:持心
《國語辭典》:秉笔(秉筆)  拼音:bǐng bǐ
执笔为文。南朝宋。颜延年〈皇太子释奠会作诗〉:「侍言称辞,惇史秉笔。」《三国演义》第一○○回:「史官秉笔而记录,百姓众口而传扬。」
分類:执笔
《國語辭典》:秉钧(秉鈞)  拼音:bǐng jūn
执掌政权。元。蒲道源〈闲居纪事〉诗二首之二:「寄声秉钧者,风俗何时淳?」也作「秉权」、「秉轴」。
《國語辭典》:秉彝(秉彞)  拼音:bǐng yí
人心所持守的常道。《诗经。大雅。烝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汉。郑玄。笺:「民所执持有常道,莫不好有美德之人。」南朝宋。颜延之〈陶徵士诔〉:「人之秉彝,不隘不恭。」也作「秉夷」。
分類:常道
《漢語大詞典》:秉德
保持美德。书·君奭:“百姓王人,罔不秉德明慎。”《楚辞·九章·橘颂》:“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汉书·文帝纪》:“皆秉德以陪朕。”三国志·蜀志·许靖传:“秉德无怠,称朕意焉。” 明 陈子龙 《讨山寇至平昌憩项中丞双溪园》诗:“孚鱼在秉德,革梟来好音。”
分類:保持美德
《國語辭典》:秉烛夜游(秉燭夜遊)  拼音:bǐng zhú yè yóu
感叹时光易逝,须持烛夜里游乐。比喻及时行乐。唐。李白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也作「炳烛夜游」。
《漢語大詞典》:三独(三獨)
见“ 三独坐 ”。
《漢語大詞典》:三独坐(三獨坐)
(1). 汉 御史中丞、司隶校尉与尚书令,朝会时坐皆专席,故号“三独坐”。
(2).泛指高官显宦。亦省作“ 三独 ”。晋书·傅玄传论:“位居三独,弹击是司,遂能使臺阁生风,贵戚敛手。” 唐 钱起 《送鲍中丞赴太原军营》:“宠兼三独任,威肃贰师营。” 唐 蒋冽 《台中书怀》:“坐居三独中,立在百僚外。”
《漢語大詞典》:三独坐(三獨坐)
(1). 汉 御史中丞、司隶校尉与尚书令,朝会时坐皆专席,故号“三独坐”。
(2).泛指高官显宦。亦省作“ 三独 ”。晋书·傅玄传论:“位居三独,弹击是司,遂能使臺阁生风,贵戚敛手。” 唐 钱起 《送鲍中丞赴太原军营》:“宠兼三独任,威肃贰师营。” 唐 蒋冽 《台中书怀》:“坐居三独中,立在百僚外。”
《漢語大詞典》:独坐(獨坐)
(1).一个人坐着。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独坐愁苦,终日无覩。” 唐 王维 《竹里馆》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復长啸。” 清 方文 《宛陵雨中访蔡四芹溪》诗:“与其独坐愁心烦,何如赤脚著短褌。”
(2).专席而坐。亦谓骄贵无匹。后汉书·宣秉传:“ 光武 特詔御史中丞与司隶校尉、尚书令会同并专席而坐,故京师号曰‘三独坐’。”后汉书·宦者传·单超:“其后四侯转横,天下为之语曰:‘ 左 回天, 具 独坐, 徐 卧虎, 唐 两墯。’” 李贤 注:“独坐言骄贵无偶也。”
(3). 唐 人因后汉书·宣秉传中“三独坐”之事,遂以“独坐”为御史中丞别名。 唐 杜甫 《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使》诗:“通籍微班忝,周行独坐荣。”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李 寻为独坐,三臺肃畏,而升相府。”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宅名标榜官称……中丞为独坐,为中宪。”
《漢語大詞典》:三惑
(1).指酒、色、财三种惑人之物。《后汉书·杨震传赞》:“ 震 畏四知, 秉 去三惑。”隋书·韦世康传:“志除三惑,心慎四知。” 唐 许浑 《金谷园》诗:“三惑沉身是此园,古藤荒草野禽喧。”参见“ 三不惑 ”。
(2).佛教天台宗所说的三种妄惑: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法苑珠林卷十:“居兹三惑,示画篋之非真;出彼四门,厌浮云之易灭。” 明 徐復祚《一文钱》第六出:“立三观、破三惑,成三德,捐思絶议,自证菩提。”
《漢語大詞典》:三不惑
谓不为酒、色、财三者所迷。后汉书·杨秉传:“ 秉 性不饮酒,又早丧夫人,遂不復娶,所在以淳白称。尝从容言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
《漢語大詞典》:四世三公
东汉 袁绍 ,自其高祖至父辈,四代皆有居三公位者,时称“四世三公”。三国志·魏志·袁绍传:“高祖父 安 为 汉 司徒。自 安 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 裴松之 注引 晋 华峤 后汉书曰:“ 安 字 邵公 …… 章帝 时至司徒,生 蜀郡 太守 京 。 京 弟 敞 为司空。 京 子 汤 ,太尉。 汤 四子:长子 平 , 平 弟 成 ,左中郎将,并早卒; 成 弟 逢 , 逢 弟 隗 ,皆为公。”《三国演义》第五回:“ 操 曰:‘ 袁本初 四世三公,门多故吏, 汉 朝名相之裔,可为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