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花奴羯鼓

相关人物
李琏
 
李琎


《太平广记》卷二百五〈乐三·羯鼓·玄宗〉~560~
汝阳王琎,宁王长子也。姿容妍美。秀出藩邸。玄宗特钟爱焉,自传授之。又以其聪悟敏慧,妙达其旨,每随游幸,顷刻不舍。琎尝戴砑绢帽打曲,上自摘红槿花一朵,置于帽上。其二物皆极滑,久之方安。遂奏《舞山香》一曲,而花不坠。(本色所谓定头项。难在不摇动也。)上大喜笑,赐金器。因誇曰:「花奴,(琎小名)姿质明莹,肌发光细,非人间人,必神仙谪坠也。」宁王谦谢,随而短斥之。上笑曰:「大哥不必过虑,阿瞒自是相师。夫帝王之相,且须英特越逸之气,不然,有深沈包育之度。花奴但秀迈人,悉无此状,固无猜也。而又举止閒雅,当更得公卿间令誉耳。」宁王又谢之。而曰:「若于此,臣乃输之。」上曰:「若此一条,阿瞒亦输大哥矣。」宁王又谦谢。上笑曰:「阿瞒赢处多。太哥亦不用撝揖。」众皆欢贺。玄宗性俊迈,酷不好琴。曾听弹正弄,未及毕,叱琴者曰:「待诏出去。」谓内官曰:「速召花奴将羯鼓来,为我解秽。」
《羯鼓录》
汝南王琏,宁王子也。姿容妍审,秀出藩邸,玄宗特钟爱焉,自传授之。又以其聪悟敏慧,妙达音旨,每随游幸,顷刻不舍。常戴砑绢帽打曲,上自摘红槿一朵,置于帽上笪处,三物皆极滑,久之方安。遂奏舞山香一曲,而花不坠落。上大喜,赐琏金器一厨,因誇曰:「真花奴,姿质明莹,肌发光细,非人间人,必神仙谪堕也。」
《唐语林》卷五〈补遗〉~457~
汝南王琎,宁王长子也。姿容妍美,明皇钟爱,授之音律,能达其旨。每随游幸,常戴砑绢帽打曲。上摘红槿花一朵,置于帽上笪处,二物皆极滑,久之方安。遂奏舞山香一曲,而花不坠。乐家云:「定头项难在不动摇。」上大喜,赐金器一厨,因曰:「花奴资质明媚,肌发光细,非人间人。」宁王谦谢,随而短斥之。上笑曰:「大哥过虑,阿瞒自是相师。夫帝王之相,且须有英特越逸之气,不然须有深沈包育之度。若花奴,但英秀过人,悉无此状,故无猜也。而又举止淹雅,当更得公卿间令誉耳!」宁王又笑曰:「若如此,臣乃输之。」上曰:「若此一条,阿瞒亦输大哥矣。」宁王又谢。上笑曰:「阿瞒赢处多,大哥亦不用撝挹。」众皆欢贺。
典故
妙奴

相关人物
李琎


《太平广记》卷二百五〈乐三·羯鼓·玄宗〉~560~
汝阳王琎,宁王长子也。姿容妍美。秀出藩邸。玄宗特钟爱焉,自传授之。又以其聪悟敏慧,妙达其旨,每随游幸,顷刻不舍。昨尝戴砑绢帽打曲,上自摘红槿花一朵,置于帽上。其二物皆极滑,久之方安。遂奏〈舞山香〉一曲,而花不坠。(本色所谓定头项。难在不摇动也。)上大喜笑,赐金器。因夸曰:「花奴,(昨小名)姿质明莹,肌发光细,非人间人,必神仙谪坠也。」宁王谦谢,随而短斥之。上笑曰:「大哥不必过虑,阿瞒自是相师。夫帝王之相,且须英特越逸之气,不然,有深沈包育之度。花奴但秀迈人,悉无此状,固无猜也。而又举止闲雅,当更得公卿间令誉耳。」宁王又谢之。而曰:「若于此,臣乃输之。」上曰:「若此一条,阿瞒亦输大哥矣。」宁王又谦谢。上笑曰:「阿瞒赢处多,大哥亦不用撝揖。」众皆欢贺。玄宗性俊迈,酷不好琴,曾听弹正弄,未及毕。叱琴者曰:「待诏出去。」谓内官曰:「速召花奴将羯鼓来,为我解秽。」
典故
汝阳琎


《旧唐书》卷九十五〈睿宗诸子列传·让皇帝宪〉~304~
宪凡十子:琎、嗣庄、琳、?、珣、瑀、玢、珽、琯、璀等十人,历官封袭。琎封汝阳郡王,历太仆卿,与贺知章、褚庭诲为诗酒之交。
刘琎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齐沛国相人,字子璥。刘瓛弟。宋明帝泰豫中,为明帝挽郎。齐高帝建元初,为武陵王冠军征虏参军。性方轨正直。与友人孔澈同舟入东,澈留目观岸上女子,琎举席自隔,不复同坐。兄刘瓛夜呼琎,不答,下床著衣立,然后应。瓛怪其久,琎曰:“向束带未竟。”官终射声校尉。
全齐文·卷十八
琎字子璥,瓛弟,宋泰豫中为明帝挽郎,建平王景素为镇军,举秀才,历镇北主簿、法曹参军、邵陵王征虏安南参军。齐受禅,为武陵王晔冠军征虏参军、豫章王太尉掾。文惠太子召入侍,寻署中兵、兼记室参军、大司马军事、射声校尉,有集三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33 【介绍】: 唐扶风平陵人,字之推。窦抗弟。隋末为扶风太守。后以郡归唐。历民部尚书。从李世民平薛仁杲,寻镇益州。授秘书监,封邓国公。太宗贞观初迁将作大匠,修洛阳宫极侈浮,免官。以女为酆王妃复位。卒谥安。工书,晓音律,曾与祖孝孙受诏定雅乐。有《正声乐调》。
僧惠琎 朝代:隋至唐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34 【介绍】: 隋至唐初僧。扬州江都人,俗姓吴。七岁出家,师荣法师。隋文帝仁寿中,从师入京,住禅定寺。受戒后,专精律仪。炀帝大业末,四郊多垒,寺僧推其善御敌,设战楼以防,乱兵无犯。太宗贞观初,为云华寺上座僧。晚住普光寺。
释慧琎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六 护教科(二)
姓吴氏。杨州江都人。七岁依荣法师出家。每从荣游履。未尝敢离。侍立夜深。辄席地卧荣床下。听采摄论。即能讲说。时辈大加嗟赏。仁寿中。荣被诏入住禅定。𢹂琎俱。及受具。专精律部。禀涉遵首二师阐演。各二十馀遍。故于摄论律部。尤造微达奥。人以为寄大乘而弘行范。有未易以企及者。大业之季。四郊多垒。司竹群盗鼓行而前。莫之与抗。禅定诸宿。以琎智谋勇力可任。乃于昆池一庄。设楼橹防拟。一旦盗大至。旌旗亘十里。琎因尽屏战具。备治肴膳。躬诣营中。延致凶党。使饱啖酣饮乃已。盗相谓曰。此健道人何可负也。仅取其牛十头而去。行至中道。复以还琎。贞观初。任云华寺上座。未几。徵为普光寺纲维。八年冬卒。寿五十馀。若夫满德善智真懿敬道者。又皆琎之同学也。慕义相朋。多沦物故。悲夫。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二 明律下
释慧琎。姓吴。杨州江都人也。母怀之时。即祛嗜欲。辛腥俗味眇然不顾。识者以为儿之所致。同身子矣。及年七岁心慕缁徒。道见沙门寻而忘返。亲欣其信仰也。遂放依荣法师而出家焉。孝谨天然罔由师训。随从奉敬初无乖越。每从荣游履诸寺。一无敢出离。便于荣所卧床下席地而伏。斯例非一。听荣摄论大悟时伦。即而讲说。嗟赏者众。谈吐清雅妙会物情。于仁寿年中。从荣被召入于禅定。及具戒后专精律仪。听遵律师讲凡二十遍。又听首律师数亦相及。谦弱成治竖论不言。讲扬摄论方敷律相。时以其寄大乘而弘行范也。大业末历郊垒多虞。禅定一众雅推琎善能御敌。乃总集诸处人畜。普在昆池一庄。多设战楼用以防拟。琎独号令莫敢当锋。时司竹群贼鼓行郊野。所至摧殄无抗拒者。兵临庄次。意在诛荡。琎登楼一望。但见张旗十里。乃收束弓刀反缚奴仆。大设肴膳广开仓廪。身先入阵劳问军主。引至庄中命令就坐。既见盛设相与开颜。各执琎手。健道人也。饱啖而旋。惟取牛十头拟劳军士。牵至中道琎复从乞。以衔前顾皆用还之。所以义宁之初通庄并溃。惟有禅定如旧无损。即深明机要善达开遮。一人而已。加又偏工巧性无施不可。或庄严彩饰。或丹青轮奂。或裁缝服玩。或驱策人物。众兼四百通用推贤。至于诵说戒经。清音流靡。由来怠堕者闻琎说戒皆来坐听。竦耳峻坐畏其声止。贞观之初任云花寺上座。常弘摄论化开律部。晚又下令徵入普光。纲理僧伦大小清穆。以八年冬终于此寺。春秋五十馀矣。时又有沙门满德善智真懿敬道者。同琎所学慕义朋从。德慧悟天开谈说弘畅。智博解深奥情欣护法。懿导说有功化行多阻。道抱素自资性存经史。多从物故。懿独存焉扬敷京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0 【介绍】: 唐宗室。睿宗孙,让皇帝李宪子。眉宇秀整,性谨洁,善射,与贺知章为诗酒之交。封汝阳郡王,历太仆卿。卒赠太子太师。
冉琎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播州人。与弟冉璞俱有文武才,辟召不起。余玠安抚四川,筑招贤馆以礼士,琎兄弟闻之,谒玠,为画筑城钓鱼山之策,后果赖之。
周琎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政和三年(1113)任荆门军知军,jin1。
韩琎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二四七
韩琎,开封(今河南开封)人,详子。入刘光世幕,绍兴五年充淮西宣抚使司参议官,任淮西转运判官,夺职。后任两浙路转运判官,放罢。隆兴元年知庐州,特除直敷文阁、直显谟阁,乾道元年勒停。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七、一一一、一一七、一六六,《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之三九、七一之一○、选举三四之一二。

人物简介

全宋诗
任琎,字国器,黄岩(今属浙江)人。孝宗淳熙中上舍释褐,授校书郎(《宋诗纪事》卷五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徽州祁门人,字公玉。尝从朱熹学,言行淳正,为时名儒。理宗宝庆二年由特奏名授迪功郎,为龚州助教。有语录、日录。
全宋诗
谢琎,字公玉,祁门(今属安徽)人。宁宗嘉泰初以诸生佐邑令兴学。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特奏名,调龚州助教(清道光《祁门县志》卷二三)。
《韵府拾遗 震韵》:僧琎(僧琎)
梁简文帝荅湘东王书僧琎典议不异昔日
《韵府拾遗 真韵》:刘琎(刘琎)
南史刘琎传字子璥方轨正直与友人会稽孔逿同舟入东于塘上遇一女子逿目送曰美而艳琎曰斯岂君子所宜言乎非吾友也于是解裳自隔
《漢語大詞典》:花奴
(1). 唐玄宗 时 汝南王 李琎 的小名。 琎 善击羯鼓。 唐 南卓 《羯鼓录》:“上( 玄宗 )性俊迈,酷不好琴。曾听弹琴,正弄未及毕,叱琴者出,曰:‘待詔出去!’谓内官曰:‘速召 花奴 将羯鼓来,为我解秽!’” 宋 范成大 《题〈开元天宝遗事〉》诗之一:“御前羯鼓透春空,笑觉 花奴 手未工。”参见“ 花奴鼓 ”。
(2).猫。 宋 王洋 《酬凌季文过杨仲诚》诗:“日筛竹影花奴睡,人度禾场吠犬惊。”
《漢語大詞典》:花奴鼓
唐玄宗 时 汝南王 李琎 (小名 花奴 )善击羯鼓, 玄宗 尝谓侍臣曰:“速召 花奴 将羯鼓来,为我解秽。”后因称羯鼓为“花奴鼓”。 清 吴伟业 《琵琶行》:“插柳停搊素手筝,烧灯罢击花奴鼓。”参见“ 花奴 ”。